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大学“自我陶醉”之后要“自我救赎”

www.fjnet.cn 2012-05-17 11:24  凌国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大学一旦开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且不亚于企业之间的竞争。”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新闻宣传工作研讨会上,该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说:“大学还像过去那样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青年报,5月16日)

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曾陷入“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状态,这种态度难能可贵。曾几何时,我们的大学一度陷入“自我陶醉”和“自我满足”的泥淖不能自拔,毫不觉察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沉溺于“夜郎自大”的沾沾自喜当中,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这种不思进取、坐吃山空的状态很可怕,对于以培养人才为业的大学更是如此。

说到底,“自我陶醉”和“自我满足”其实是一种“富贵病”。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是衡量该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鉴于此,国家对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投入雄厚的资金,然而许多大学却没有把这笔资金用在刀刃上,没有用在提高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等软件建设方面,而是用于圈土地、盖大楼等硬件方面,甚至还被媒体曝出有修建豪华校门、豪华教学楼、五星级酒店等“壮举”,这不由令人慨叹,在“富贵病”的浸染下,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跑偏了。

大学能够觉察到自身“自我陶醉”和“自我满足”的状态很不容易,有时候需要一记“当头棒喝”,有时候则需要注射一针“清醒剂”。觉察到自己的这种“亚健康”状态之后,如何“对症下药”,根治这种“贵恙”呢?更重要的是,走出“自我陶醉”和“自我满足”的泥淖之后,大学该何去何从?就像北大教授陈平原在5月16日《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的一样,中国大学不能过分委曲求全,不能丧失自家立场和根基,要培养自身的独立与自信,让愿意在国内好大学念书的好学生感觉大有奔头。

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功能,但并非全部功能。大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培育“器”的层次,更要向弘扬“道”的方向深入。大学不仅仅在于树人立人,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社会担当和道义担当精神,保存文化命脉。大学应该作为人类文明和道义担当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保存人类文明和文脉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社会担当精神的体现,更应该是大学走出“自我陶醉泥淖”、走向自信独立的终极追求。

大学要走出“自我陶醉”的陷阱,外界的刺激固然重要,但自我觉醒和自我救赎是根本,走向独立自信也是如此。打铁先要自身硬,注重“精耕细作”、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降低行政化束缚是实现独立自信的基础。这就要求,要尽量减轻高等教育的行政化色彩,逐步实行行政与学术分开,并渐次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探索教师分类管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各类教育团体的作用,积极引进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的治理模式,最后实现教授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才是走出“自我陶醉”陷阱、走向独立自信的现实之路。这一点,在不久前颁布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有所体现。

其实,不论是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大学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的论断,还是北大教授陈平原认为大学要培养独立与自信的文章,都是对大学“富贵病”的抵制和拯救。走出“自我陶醉”,着手“自我救赎”,保持冷静和清醒,自强不息,厚德育人,是大学的精神所在,更是大学培育人才的基本要义所在。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