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别让“论人博士”击溃大学最后的底线

www.fjnet.cn 2012-05-08 07:12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进文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跟他同班但从未上课。该院回应称徐景颜是论文博士生,故安排不同,引发网友质疑。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曾感叹“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官员深造招录机制是否公平再次引起讨论。(5月7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登陆清华大学网站查阅了论文博士的招考条件。除了学历、年龄、工龄、外语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外,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长期工作中、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应在国内外核心刊物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基本达到或接近博士学位水平”。对照这些要求,徐厅长显然并不符合培养条件——既没有发表过轰动效应的论文,也没有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更难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环境。

据了解,论文博士作为博士培养的一种方式,在国外并不鲜见,日本的论文博士就占到博士总数的一半。在日本,“课程博士”和“论文博士”具有同样效力,从没人议论过二者之间哪个“货真价实”哪个是“水货”,更没有人“看不起”论文博士。原因很简单,在这些国家取得论文博士的标准既简单又苛刻,就是看答辩的论文有没有达到博士的应有水平。也就是说,大学授予论文博士学位坚持的是教育标准和学术标准,质量由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确定。

与国外招考论文博士主要对象为专家学者显著不同的是,我国论文博士的攻读者则多为政府官员或企业大佬。不少人戏称他们是“五不”博士:不用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不用上课、不用做作业、不用亲自写论文、不用自己交学费。说穿了,这不是论文博士而是论人博士——正沦化为“人情博士”、“权力博士”、“金钱博士”的代名词。

论文博士沦为论人博士,折射出高校功利主义的抬头和大学精神的迷失。南开大学原校长毋国光曾说,办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办一个氛围,让社会看起来,这里是一个纯洁的学术殿堂。如果大学里都充斥着“假”与“虚”,混杂着权权交易、权钱交易,那社会还有什么信任可言?谋求论文博士的官员、富人们的庸俗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学的庸俗化。包括论文博士在内的目标设计良好的制度在执行中屡被异化,正说明大学一旦“真”的迷失,必然导致弄虚作假的泛滥;“善”的缺席,必然导致社会道德感、正义感和崇高感的麻木,这比制造出可以用数据统计出来的“论人博士”不知要可怕多少倍!

面对论文博士沦为论人博士,我们应当大声疾呼:别让功利主义击溃大学最后的底线!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