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爱闽南语 多原因导致“地瓜腔”一时“失势”
研究闽南语 传承困境应引起重视
王建设,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泉州方言研究会理事长,编撰有《鲤城区志·方言篇》、《惠安县志·方言篇》,并参编《泉州市方言志》等。主笔编著的《泉州方言与文化》一书,1997年获泉州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谈明刊闽南方言戏文的校注》2001年获泉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闽南语历名悠久 变化缓慢
关于闽南语的起源时间,目前说法并不一致。我认为,闽南语可追溯到六朝,甚至先秦时期。这些都可以从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中的一些记载上得出,如《世说新语》里面提到的“阮”、“汝”、“伊”,在闽南语仍被当做日常语使用。
闽南语的发源地是在中原黄河、洛水流域,俗称“河洛话”。当时的中原汉族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灾荒或是其他原因,跟随大部队迁徙南下,来到闽越之地。几代下来,这一地区的语言已经逐渐统一,从古中原的河洛话,演变到古闽南语,再到现在新的闽南语。由于闽地在当时较为闭塞保守,受地理人文的影响很小,在当地形成了一个稳固的语言群,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和词汇,因此,闽南语有古汉语的“活化石”之称。而中原因为战乱不断、人口不断迁徙,那些原本的北方人,他们的语言变化很大,早已不说河洛话了。
在南方,闽南语保留得很好,与古汉语一致。但是,其语言变化还是有的,闽南语受到其他语言的同化,吸收了外界语言的语音、声调、词素以及语法,语言特色也就相应地发生转变,不过相对比较缓慢。
相关新闻
- 2012-11-23泉州歌诀处处体现生活气息 闽南文化的“活化石”
- 2012-11-11南安一老伯酷爱研究闽南话 呕心沥血汇编俗语
- 2012-11-07普通话排行榜福建倒数第四 咱“转究郎”很淡定
- 2012-10-25惠安耄耋老人巧注闽南语读音 方便不少人学习
- 2012-09-02石狮街边补鞋26年 外来工大姐讲一口流利闽南语
- 2012-08-19忍丧女痛 龙千玉守约现身晋江世纪闽南语演唱会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