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爱闽南语 多原因导致“地瓜腔”一时“失势”
真正发音可追溯明清梨园戏、南音歌谱
虽然说,语言是要与时俱进,我们无法保证其一成不变,其实,如今的闽南语一些字音已经悄然改变,相对古汉语,我们发现它们在“变异”。如平时说的“鸡”、“鞋”等的发音,已经不太一样了。而真正的发音可以追溯到明清的梨园戏、南音的歌谱里。或像永春、德化等山区,还是保存比较原汁原味的“古语”。如南音曲子《趁赏花灯》中的“怪”,就不是按照现在大部分人讲的闽南口语来发音。
目前,方言的传承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一些学者担心方言会消失。同样,闽南语也面临着“断承”的情况。山区的情况还算好一些,而城镇就比较严重;学校层次越高,讲方言的机会越少。更不用说俗语、歌谣,很多年轻一辈不懂了。普通话在全国大力推广,很多学校和家长开始向孩子灌输只能讲标准普通话的观念。甚至,有些家长觉得讲闽南语很俗气,会让人笑话,不许孩子在家里讲。很多孩子虽是闽南人,却只能听,不会讲。我认为一旦形成这样的观念是最可怕的。
不能要求所有闽南人讲标准京腔
闽南语,尤其是泉州方言,保留了更多的古语。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说或是说不好闽南语,一部分是受到厦门话、漳州话等影响。各地的闽南语都有自己的腔调以及不统一的发音,很多年轻人在发音上“偷懒”,一些复杂的发音被摈弃了,这就造成了闽南语发音不标准,如“车祸”,很多人发音为“车货”;“动植物”中的“植物”被发音成“直物”,正确的说法跟“食物”的同音。我认为,不能为了推广普通话而灭掉方言。应该“一言为主,多言为辅”,留给闽南语生存的空间。像台湾地区,很多学校每周都设有两节的方言课,通过课堂教育的形式,教给学生正确的闽南语发音。虽然两个课时很少,但是总好过没有,语言学习靠的就是一种环境。加上学生年纪小,吸收、记忆能力更强,效果更好。如果等到大学再来开设方言班,成效就没有那么好了。光是学校重视还是不够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要为孩子提供闽南语的学习环境。事实上,学好闽南语和普通话并不对立。而且,语言本身就是一门工具,多学一门语言,也就多接触了一种文化。我们不能够要求所有闽南人都讲一口标准的京腔普通话,但是也不能因为担心闽南人的“地瓜腔”会影响普通话发音,放弃自己的母语。
- 2012-11-23泉州歌诀处处体现生活气息 闽南文化的“活化石”
- 2012-11-11南安一老伯酷爱研究闽南话 呕心沥血汇编俗语
- 2012-11-07普通话排行榜福建倒数第四 咱“转究郎”很淡定
- 2012-10-25惠安耄耋老人巧注闽南语读音 方便不少人学习
- 2012-09-02石狮街边补鞋26年 外来工大姐讲一口流利闽南语
- 2012-08-19忍丧女痛 龙千玉守约现身晋江世纪闽南语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