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教育 > 正文

福建省特级教师厦门最多 厦门共有特级教师104人

2019-03-15 08:24:27佘峥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建首个特级教师协会6年前在厦诞生,本周日将举行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大会

协会不仅让特级教师有“娘家”,还让老师们打破校际限制,结对子带徒弟

市特级教师协会为厦门教育添砖加瓦。

育才小学蔡晓鹭执教课堂。

厦门日报讯(记者佘峥 本版图/厦门市教师协会)本周日,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将举行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该理事会五年一届。

顾名思义,这个特级教师协会聚集厦门中小学幼儿园的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设的。在教师队伍里,“特级教师”一直是让人望其项背的群体——平均每千名教师,才有一名特级教师。不过,过去五年,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做的一件大事是:让特级教师走到普通学校,走到乡村,最大限度发挥特级教师的作用,为厦门教育添砖加瓦。

在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成立之前,特级教师们在自己学校忙着。

这种“单兵作战”的局面,在2013年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成立后得到改变,协会把分布在厦门六个区的中小学幼儿园的特级教师集合起来。

现在看来,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让这些特级教师有“娘家”,更重要的是,它“二度”挖掘特级教师的作用——协会把分布在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特级教师组织起来,打破校际、区域去带徒弟。

 

青年教师工作坊研讨会。

为什么

成立协会?

校际学科优势互补

一所学校很难拥有所有学科的特级教师,优势互补将让各区各校受益

“二度”挖掘者的幕后人是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厦门六中原校长刘卫平,他是语文学科的特级教师。五年前,刘卫平接手特级教师协会时,这个协会是一个挂靠组织,他去民政部门申请,后者很惊奇:有必要吗?

刘卫平当时就有了要带领特级教师干一番事业的打算,总之,他费了一番功夫,让协会有了身份。成立三年后,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还获得4A级社会组织,这是后话。

这应该是福建省第一个特级教师协会,不过,让协会“转正”,并不是这位会长的唯一目的。刘卫平上周说,他认为,仅让特级教师在学校带徒弟,太可惜了,应该让他们流动起来。

刘卫平说,学校不可能拥有所有学科的特级教师,经常是,这所学校只有数学特级教师,那所学校有语文特级教师,还有,有的区的特级教师人数多,有的少。

交流碰撞开阔视野

同一所学校文化相近,校际甚至区际的交流能够碰撞出新的视野

刘卫平领导的协会的设想是:如果让特级教师流动起来,让他们在业余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带徒弟,会有更多人受益。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打破校际和区域界线的交流,也会使老师受益——同一所学校文化相近,而不同的学校、不同区域的教师交流,会带去新的碰撞,也会带去新的视野。

 

武术课也有导师指导。

过去五年做了什么?

青年教师工作坊

特级教师向全市招募45岁以下的徒弟,目前已有154名青年教师出师

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过去五年做了些什么,“青年教师工作坊”是一个观察点。2015年,特级教师协会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由特级教师向全市招募45岁以下的徒弟,每人带两到三名。

刘卫平说,确切地说,工作坊是应市教育局的要求而开展,按照后者规划,工作坊的培养周期是三年。三年里,师傅和徒弟都要完成一堆工作,譬如说,师傅要去听徒弟的课,反之亦然;他们定期要集中研讨备课,此外,徒弟还要跟着师傅进行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

厦门五中小学部语文老师陈苹就是青年教师工作坊的一员,她的师傅是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特级教师林园秀。陈苹前天说,每隔一段时间,林老师要从海沧到五中听她上课,同样的,陈苹也要到海沧去听林园秀的课。

陈苹印象最深刻的是,林老师当时承担一个省级课题,研究课堂评价,因此,她非常注重这位徒弟的课堂评价。她指导徒弟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回答而不是重复,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是在认真倾听他的发言。此外,老师可以通过评价来完成下一个环节的过渡。

在青年工作坊里,陈苹不仅有一位导师,他们还有大的学习小组,以小学语文为例,有12位像林园秀这样的特级教师,每隔一段时间会聚在一起研讨,陈苹说,这就相当于能向12位特级教师学习。

截至目前,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已经举办两期青年教师工作坊,共有154名青年教师出师。

特级教师工作站

针对学校需求开展工作,已在湖里、翔安和同安成立特级教师工作站

除了承接教育主管部门的任务,过去五年,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也干“私活”——在湖里、翔安和同安成立特级教师工作站。

刘卫平说,工作站和青年教师工作坊差不多,采用的也是结对子方式,即协会把特级教师大部队拉到湖里区,每位特级教师带两位徒弟,他们要举行读书交流会,师傅和徒弟要互为听课等等。

三年前,湖里区教育局和协会签订第二届工作站合同时总结说,第一次握手,特级教师协会总共组织69人到六所学校听138节课。

湖里工作站的二次握手,特级教师不仅带了36位徒弟,还针对学校需求,开设一些专题研讨,譬如说,中考试题命制研究等讲座。

目前,特级教师协会也在翔安区和同安区建立了工作站,不仅组织特级教师“空降”翔安、同安,还安排翔安、同安的老师当“影子老师”——跟岗特级教师学,每次两周。刘卫平说,已经有200多位翔安、同安的青年老师到厦门一中、五缘实验学校等名校跟岗学习。

影响

有多大?

徒弟再带徒弟 催生青年名师

特级教师的徒弟要开公开课也要带徒弟,从而形成“滚雪球”效应

更富有意义的是,厦门市特级教师协会带出的徒弟,开始带小徒弟。

在厦门五中,陈苹也和新老师结对,这个对子中,她是师傅。陈苹说,她把师傅的教学智慧,也传递给自己的徒弟。

市特级教师协会副秘书长、厦门六中语文特级教师杨书松说,过去五年,青年工作坊和工作站有200余名“毕业生”,但是,影响已经不局限在师徒之间——这些特级教师的徒弟要开公开课,也要带徒弟。

刘卫平把这形容为“滚雪球”效应——通过一批又一批的工作坊、工作站,诞生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名师,通过他们,再去“催生”更年轻的名师。

所有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黄月璇是同安诗坂中学一位语文老师,在参加了青年工作坊后,她和老师见面的第一句是“你最近读了什么书?”她最终把这个问候语带到了课堂上,告诉学生: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让他们从教科书中探出来,开启高层次的阅读和思考。

  厦门特级教师

最年轻39岁

目前,厦门中小学幼儿园在职特级教师104人,已经登记的退休特级教师58人。

这是什么概念?福建省在职特级教师四百余人,也就是说,厦门是福建省特级教师密度最高的地区——福建省有九个地市,四分之一的在职特级教师在厦门。而厦门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今年仅39岁,分别是厦门实验小学刘胜峰,集美区灌口小学洪菲菲,两人都是80后。

特级教师根据各地教师总数来分配配额,厦门之所以密度这么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厦门教育以及地理优势,吸引特级教师投奔厦门。

揭秘

特不简单!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

人数:千里挑一

特级教师评选,是真正的千里挑一。

福建省从1987年首次在中小学幼儿园中评选特级教师,之后大概每四年评一次,全省约4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次只评出200名左右。

即使在特级教师聚集地厦门,特级教师也是凤毛麟角。目前厦门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4.1万余人,在职特级教师104人。也就是说,平均每400名教师,才有一名特级教师。

评选:门槛很高

简而言之,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有些硬指标,譬如说,师德,特级教师候选人要进行公示,有偿家教的一票否决;在育人方面,一般要求担任班主任工作累计满5年,近5年来至少担任2年班主任。

研究能力也有硬指标,譬如说,近5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上(排名第一);或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2篇以上较高水平的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且完成设区市以上教研课题1项以上,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

此外,不仅自己好,还要“乐于助人”,近5年来在县级以上开设较高水平的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或教育教学讲座3次以上(乡村教师至少1次县级以上,教研人员市级3次以上),城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薄弱学校任(支)教3年以上的经历。

亮彩数字

2013年-2018年

百余名会员

“中奖”高频率

>>评优

评上教授级别的正高职称32人,省级名师或名校长26人,省学科带头人8人,市拔尖人才10人;省杰出人民教师5人,省优秀教师6人,市杰出人民教师19人,市优秀教师30人。

>>著作

特级教师们在CN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060篇,平均每人每年发表两篇,此外,出版学术专著共计79本。

>>课题

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共计96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共计241项、市级科研课题122项。

>>活动

开设省市级讲座1766场,开设省市级示范课560节,参加省市级统一考试命题236人次,送教送培下乡共计1119人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