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亮相央视《百家讲坛》的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近日作客南国书香节佛山分会场。谈及时下中小学喜欢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学习感恩,她表示反对,称这“不就是把我们推倒的东西又捡起来了吗”。(《广州日报》8月21日)
说实话,对眼下一些学校蜂拥出现的洗脚感恩教育,我也很反感。孝道原本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情感,教育形式一旦简单化、平面化,就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容易成为舆论的笑点。现在,这种呆板的模仿,果然惹来高校教授的痛批。可冠之以“愚孝”的帽子,似乎又言过其实了点。
父母年纪大了,弯腰不方便,子女打来热水代为洗脚,又或者父母在外劳累了一天,子女打来热水让他们泡脚解解乏,这其实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亲情流露。如果硬要说这是愚孝,那不如说看着父母拖着蹒跚的步伐自己打水,然后艰难地弯腰洗脚,又或者对劳累一天归来的父母没有任何行动上的抚慰,更是一种不孝。两相对比,现在的中国社会在家庭关系上,显然并不缺后面这样的亲情淡漠,倒是愚孝,早已在多次的批判后,不再成为中国当下的社会问题。蒙曼更该知道,鲁迅那个时代批“愚孝”,是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的。那时的鲁迅,为了反对僵死的封建礼教传统,可以将一些孝道的具体表现形式,诸如《二十四孝》里提到的那些,作为批判的对象,进而推翻“孝治天下”的封建文化。但如今的时代,这样的背景已不复存在,倒是家庭关系的松散和亲情的淡漠,越来越成为一种值得警惕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继续以鲁迅反愚孝来反对洗脚,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不仅错误理解了孝,更错误理解了鲁迅。实际上,鲁迅自己就是个孝子,尤其是生活上,对母亲的照料相当细心。
包括孝道、感恩教育在内的国学教育,如今确实相当流行,但由于未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小学开展这类教育也确实一直浮于表面。但批评这种教育形式是一方面,探讨我们是否需要传统文化里的那些精华则是另一方面,而不能因为教育形式的刻板,则连一些我们应该继承和学习的东西也一并摒弃。这不是一个学术研究者应有的态度,倒像是为了迎合某些世俗口味而故作犀利之举。
回到洗脚和孝道这件事上来,洗脚和孝道应该提倡的对等的尊重,从来就不是矛盾的,应该被批判的是把洗脚当感恩教育唯一形式的僵化的教育思想,而不是为父母洗脚本身。而就像鲁迅知道他那个时代需要什么,该抛弃什么一样,现在的学者也该知道我们的时代需要什么,应该抛弃什么。别在浮躁的观点传播和浅阅读中,放弃了对前人思想内涵的探索,更放弃了对时代内在的思考和自身内涵的追求。
- 2011-08-22洗脚与愚孝咋划上等号?
- 2011-08-22“给父母洗脚”应尊重孩子的选择
- 2011-08-22洗脚洗不出愚孝也洗不出文明
- 2011-08-22孩子为父母“洗脚”就是“愚孝”吗?
- 2011-05-09母亲节:跪下不如归家 洗脚不如洗碗
- 2010-05-10孝义表达和“洗脚”格式化
- 2010-02-01一说感恩教育就“帮妈妈洗脚”?
- 2010-01-21给母下跪洗脚秀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