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感恩,洗脚是表达孝义的经典方式,年年岁岁,轮回上演。每逢此时,让人潸然的“情感触动”便屡屡见诸报端:据《新京报》报道,5月8日,北京170名外来务工者为并排而坐的父母洗脚;而《武汉晚报》报道,5月8日,洪山看守所内的少年嫌犯为母亲洗脚表达感恩和忏悔。
不容置疑,“洗脚”瞬间尽显拳拳之心,殷殷深情。为母者期盼感恩,为子者欲行孝道,“洗脚”这种表达方式则胜于千言万语,赤子之心尽在其中了。只是,这种孝心表达集中在母亲节的展示,以及千篇一律的格式规范,很可能会使洗脚感恩蜕变成为作秀式的麻木。我们应该看到,对母亲的感恩应不止于一天、也不应限于洗脚。
“洗脚式感恩”的风靡,来自于一则公益广告:小男孩手端脚盆,让妈妈洗脚。这个创意感动了无数人,同时也制造了一种感恩格式,自此以后,每逢聚光灯的照耀和公众眼球的聚焦,乏于创造力的孝心从此圄于洗脚。“洗脚”并无不好,只是满大街的人都拿这种方式来标榜自己的孝心时,它已经失去了最原始的纯真和触动。身为人母者,只期儿女出息,平素不孝者都跑来母亲节为母洗脚时,它带来的感动又有几成呢?
在外来务工人员洗脚的报道中,父母是“并排而坐”的,这说明一切从于安排,而“洗脚”这一方式无论是民主评议还是领导决定,已经泛化成一种作秀;而看守所内的少年嫌犯在囹圄中洗脚时,母亲受到的欣慰毕竟小于心痛。真正的大孝、大爱,是源于对母亲尊重、倾听、帮助的日积月累,是一个漫长、快乐的过程,而不拘于某一天的一次洗脚。
母亲的要求,可能简单得很。儿女能够平安,能够陪她说说话、聊聊天,抑或聚在一起吃个饭,这已足矣。至于铺天盖地的“洗脚式感恩”,也未必到如何感天动地的程度。孝心的表达,也从不曾拘于某种格式、也没有级别轻重的划分,只要使母亲感到满足,做其“眼中的好孩子”一样可以使人如饮甘醴。
袁采说:“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而事实上,孝义表达出于一种道义责任,法律并没有明确 “洗脚”之类的成规。人们设立母亲节,创造“洗脚式感恩”,无非是唤起人类最朴素的感情,修缮道德上的秩序。如此而已,具体到某天,某种格式,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 2010-02-01一说感恩教育就“帮妈妈洗脚”?
- 2010-01-21给母下跪洗脚秀多多益善
- 2010-01-20校长洗脚中被忽视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