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继武汉、广州、深圳、合肥等地检测出了毒豆角后,广东江门检出了有毒节瓜,江苏南京检出有毒四季豆,一时间,“毒”声连片响起……农业专家表示,目前农资市场管理存在混乱,农民也缺乏用药的技术培训,导致一些对虫害较敏感的蔬菜容易染“毒”。“有些农民分不清农作物是病害还是虫害,就都用高毒农药,因为杀虫效果比较明显”。(2月26日《羊城晚报》)
乍看之下,萌生的第一念头就是:食品频频“中毒”的大背景下,谁来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打包票,谁来保证消费者每天用餐的基本卫生与安全,谁来保证消费者的“菜篮子”无毒健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继轰动一时的“毒奶粉”后,又见蔬菜染“毒”,实在令人心寒。衣食住行中,食物作为人人必备的营养摄取物,其卫生安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病从口入,咀嚼着染毒的食品,毫无疑问是对我们身心的极大的摧残。身体上,病痛的梦魇总会随着“毒素”的蔓延而延伸;心理上,对于食品卫生的信心又再一次遭受打击,对于相关市场的信任度更是大打折扣。如此一来,对于买者和卖者,双方之间无疑又多了一层隔膜。
菜市场上,新鲜欲滴的蔬菜总是在菜农一而再的洒水以保持新鲜,原本就早已打过高度农药。买菜时,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总会被那貌似杀虫效果好、保鲜到位的“金玉其外”的外表所蒙蔽,却看不清隐藏在鲜嫩外表下的“暗毒”。致命的毒素更是市场经济下一剂清醒剂,如今“我为钱狂”的金钱时代,消费者的权益日益被“毒化”了,被侵蚀着,直至“东窗事发”时,背后真相才浮出水面。于是进行一轮又一轮社会大众“审判”,似乎都逃不过类似的逻辑,幕后黑手和真切原因都未能真正得到解决,未能给大众一个交代。
斩断毒源,从源头解决问题。节瓜、四季豆等“绿色蔬菜”应不能在绿色的虚假面纱下“暗度陈仓”背其道而行,终究只会落得坏名声。追究各种各样的“中毒”事件,人为原因是绝对主因,交易过程中没有遵循正常的规则,没有尊重对方的权益。菜农的不计后果的做法即是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严重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农民对于高毒农药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意识的淡薄也是导致农药滥用的局面难以控制。进行农业知识培训,宣传卫生安全知识,提高菜农的安全意识和卫生意识,减少农药剂量,把危险指数降到最低,才提高安全指数。只有“把好关”,才能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用心生产,才能让消费者满意放心。
谁来做消费者的安全卫士,除了消费者自己的维权意识的增加,更需要销售者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维护正常的市场环境。这时,需要的就是大众的力量。
- 2010-02-23从有毒豇豆看食品安全的政府道义
- 2009-10-17食品安全无缝隙监管有多难?
- 2009-06-01食品安全,以十倍赔偿做起点震慑将更大
- 2009-02-27食品安全法规定明星责任有些牵强
- 2009-02-26凭什么要社会名人为代言食品安全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