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读书令,这种“福利”真别扭
www.fjnet.cn 2010-01-19 09:19  李晓亮 来源:钱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按说多读书、读好书永远值得称贺,特别在读书氛围淡漠的当下。但有时读书这种雅事,也给人一种别扭感。比如用红头文件装扮的“读书令”,就是这种尴尬的代表。

日前,广东发文要求处级以上干部集中读书每年不少于5天,其他干部不少于3天。领导按“省、市厅、县处”等级别需分别下基层调研2个月、3个月、4个月。

将读书简单地量化,让人“耳目一新”。可这并不表明,读书这类纯主观行为,真可以用数字客观反映。再考虑到所谓的“集中读书”,是怎样的一个“集中”法,需要读哪些书,以怎样方式读,文件都语焉不详,人们不免要结合生活经验联想:既然官阶越高,“集中”时间越长下基层时间越短,那这种“集中读书”,会不会沦为一种“读书福利”?比如把此前那种到风景名胜区公费考察改为在如画风景中“集中读书,集体学习”?

这实在不能怪人们想象力丰富,因为读书本就不是一个适合“集中”的事。正儿八经读书的人,根本不用这种仪式感和形式感并重的“闭关读书”。广东这个集中读书和四川温江官员学国学,基本是一个路子,徒具观赏性,而实用价值寥寥。若读些经史子集或外国名著等出世之书,完全不用占用工作时间,更不能花费公款,因为这只是提升学养品位的纯个人行为。而若真要正经读书,其实更推荐官员读些务实的入世作品,比如读点年终盘点的年度十佳评论之类的。前不久,发改委网站组织的“价格听证热门话题专家谈系列”文章,就受到舆论好评,“热烈欢迎发改委屈尊加入到时评家队伍,以时评这种公民文体与民众进行对话。”

其实,俯身读点时评文章,可以让不少官员看到那条了解民意、疏通民意的清晰渠道。这种“读书学习”过程,就是观念的碰撞和改变的过程。只要观念通达了,官员比一般时评作者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更在行。这时你会发现,清谈有时未必不管用。包括这篇谈集中读书的小文,只要能促使官员思考,让读书和学习不异化为赤裸裸的公费旅游,作用也就达到了。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