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高于信托产品,门槛仅10万元,适合闲置资金理财需求的投资者。”近日,在上海理财博览会现场,记者前脚刚踏进展览馆,一位身着正装的年轻理财经理就赶紧迎上来介绍说,并递上一份红色喜庆的产品宣传单。
单子上共有5款理财产品的概要介绍,粗看起来诱惑力确实不小,譬如,6个月产品可拿到9%的回报。10%、12%等收益数字也不断冲击眼球。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虽名为理财产品,背后投资者实际为人人贷(P2P)模式的出借人,签订的并非《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而是与借贷平台签订咨询、服务协议,然后再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协议。
记者在现场看到,类似的理财产品以及机构在理财博览会现场并不少见,众多理财经理分散在各个门口、角落里,忙着发放各种产品宣传单造势,很多投资者纷纷在现场咨询,有的还正忙着填写相关合同。
12月13日,上海一家信贷服务中介高管向记者表示,采用将人人贷包装成理财产品的模式,主要因为不少P2P平台公司的出借人都比较缺,于是希望通过这种投资者熟悉的产品形态,引入更多的资金参与借贷。
但他提醒说,要提防这种模式演变成非法集资。
借贷变身理财产品
记者获得一份多家P2P理财产品收益等基本情况对比表显示,从期限和对应的收益来看,这类产品描述的“钱景”无疑会让普通投资者怦然心动。
譬如上海证大集团旗下的证大财富就推出证大年丰、月收、季喜、双鑫以及岁悦5款产品,预期收益率从8%-12%不等。模式则是通过证大的平台,通过个人对个人间的借贷方式来实现理财的功能。从数据来看,投资者基本可获得约10%的年回报率。
总的来看,在这份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名单中,产品期限被设计为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在回收方式上,基本采用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但也有一些12个月期限的产品,为了进一步吸引投资者,采用了每月派息的方式。
从门槛起点来看,分别有5万元、10万和20万元不等,大部分为5万和10万。从预期收益率看,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更是相当“诱惑”。3个月期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基本都在8%,有的甚至达到9%-9.5%。
另外,12个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达12%和12.5%。对比之下,这两类期限的产品收益率分别是同期存款利息的3-4倍,且略高于信托产品收益1%-3%。
但除了吸引眼球的收益率外,这类理财产品在宣传单上几乎忽略了资金投向、风险等关键信息。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产品背后,其实并非理财经理口中的“安全、高收益”,其资金的流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网络或其他平台,投资者与信贷服务中介签定咨询及服务协议后,再将资金出借给平台推荐的借款人,并且直接签定借款协议,本质上属于民间借贷行为。
二是债权转让模式,将资金用于购买网络借贷平台公司或其他借款人提供的债权资产,从而帮助前一位借款人的本金和收益的回笼。
业内最为著名的当属宜信模式——宜信CEO唐宁首先将个人资金借给借款人,然后再将这些债权分拆成宜信宝等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这些产品被卖给资金的出借人。
“毫无疑问,这样的理财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是截然不同的,本金和收益不能收回的风险也很大。”上述高管称。
争议非法集资
记者调查发现,在上述产品的设计中,信贷服务中介会根据投资者资金规模大小,按月收取服务费,标准在0.03%-0.1%不等,年化费用分别达到0.36%-1.2%。另外如果借贷平台帮助投资者将债权资产转让后,还要收取1%-2%不等的服务费。
不过,这些信贷服务中介设计的理财产品通过预期收益、保本等特点吸引出借人的同时,也难免有非法集资的嫌疑。
前不久,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告诫,中介公司以自然人名义把贷款借出去,同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风险由自己承担的模式,与非法集资十分相似,要谨防P2P贷款平台公司变成非法集资。
上述特征在这些理财产品身上较为明显。
记者在一些理财产品合同中看到,对于投资者可能出现的本金、收益风险,除了借贷平台公司协助投资者追讨的方式外,中介公司还通过还款风险金的专用账户资金支付面临违约的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或者是通过指定的担保公司、其他受托方支付逾期的本息金额。
“事实上,中介公司已经深入参与到交易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提供信用分析等平台服务,这样确实很容易踩到非法集资的红线。”上述高管说。
暂且抛开是否涉嫌非法集资,单就这些理财产品而言,它们的风险主要来源两个方面,其危险的程度也不容忽视。
一是借贷平台自身涉嫌欺诈,甚至卷款潜逃。在今年,淘金贷就利用伪造营业执照、虚构担保机构等手段,将近百名投资者的资金卷款潜逃;不仅如此,投资者在另一家借贷平台——天使计划超过600万元的资金也未能追回。
其次是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和贷款平台在操作中的道德风险。
记者发现在上述债权转让的模式中,通过还款风险金、担保公司偿还原先出借人的逾期本金、收益后,相应的债权就会转到借贷平台或其他受托方的名下,而新进的投资者很有可能成为风险债权的接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