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温航 朱黄)既然“充值返现”活动已不再具有吸引力,那么我们就来玩免费骑行的游戏。
继3月3日-5日和3月17日-19日分别推出48小时免费骑行体验后,ofo单车骑行优惠在本周继续加码。本周一到周五,在厦门骑ofo小黄车,费用全免。摩拜、哈罗单车也紧跟这股趋势。
这种不惜成本的“烧钱模式”,其可持续性令人存疑。有业内专家直指该模式的发展路径在不远的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洗牌潮。
厦门地区投放量已经超过25万辆
随着各家共享单车企业在厦门布局不断地推进和拓展,共享单车市场是否趋向饱和,已成为业内探讨的重要话题。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至今,国内一二线城市共享单车的投放出现爆发式增长。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显示,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投放数量超200万辆。
而在厦门,据导报记者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获悉,目前,有桩的市政公共自行车投放量是7600辆,注册用户数15万,单日骑行量3万辆次。另外,加上ofo单车的总投放量15万辆、摩拜单车的6万辆、哈罗单车的3.5万辆以及小白单车的5000辆,厦门所有类型的公共自行车投放量实际已经超过25万。总体而言,厦门共享自行车的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
某自行车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单车照此“野蛮生长”,预计今年上半年,厦门市场所拥有的共享单车将轻松突破30万辆,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又集中于岛内,基本达到饱和。
赢利点失焦 未来前景不明朗
除了投放量的快速增长,各家共享单车企业还有一个被外界诟病不断之处,就是赢利点失焦。“一直在烧钱。”一位风投人士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共享单车行业是重资产行业,使得共享单车行业不断有融资消息传出。
据某共享单车区域运营负责人透露,共享自行车前期必须投入购买车辆。“一辆单车的生产周期在15-30天左右,如果签订订单,则需预付3到5成的前期费用,对平台资金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公开数据显示,ofo单车宣布了5轮融资,融资额超6亿美元,投资方包括DTS、滴滴、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小米等;与此同时,摩拜单车也宣布融资5轮,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淡马锡、腾讯、华平投资等,累计融资进入超过5亿美元;另外,哈罗单车也在去年11月和今年1月完成了2轮融资,资方包括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磐谷创投、纪源资本等。
一家共享单车区域运营负责人坦言,现阶段,赢利模式还在探索中。如今共享单车还是规模增长的阶段,谈赢利问题还为时过早。
一风投人士告诉导报记者,当前,各共享单车企业们认为用户规模是生死攸关的因素,从根本上来说,共享单车行业还处于上升期,处在一个打江山的阶段。其规模是否到达天花板,是根据投资者对这个市场的发展情况预判投资回报情况,行业处于发展阶段时期,无法去断定未来究竟如何。“不过,大概在今年底,共享单车行业会经历洗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