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厦门财政总收入首破千亿元

2016-01-19 16:08:35谢嘉晟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步伐,图为厦门火车站北站房建设正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春节前投用。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1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嘉晟 通讯员 孔庆任)2015年,厦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10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成为省内首个收入超千亿的城市。其中,地方级收入606.1亿元,增长11.5%,双双实现了“十二五”目标。这些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2亿元,增长18.9%,有力保障了厦门各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工程。

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

在过去的一年,厦门市通过用足用好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培育壮大财源,有效促进厦门市经济企稳回升,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提升。

厦门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厦门财政在促进“稳增长”方面:一是通过实施营改增改革,清理涉企收费,落实阶段性企业收费减免与结构性减税政策,共为企业减负超120亿元。二是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支持企业生根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园、生物医药园、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等园区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多方筹措资金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获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的地区。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城市发展基金签约落地,推广和运用PPP模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在促进“调结构”方面,厦门则出台了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及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业等新兴产业、新业态扶持政策,促进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快速集群发展。不仅如此,还在省内率先成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设立七只产业子基金并参股深圳创投前海母基金,筹集社会资金61亿元扶持产业发展。同时,强化创新驱动促转型,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5条扶持措施,支持推广“基地+众创”的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金投入,通过担保贷款、贴息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兑现“双百计划”“海纳百川”等高层次人才补贴,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促进城乡共享发展成果

2015年,厦门市坚持“强基础、广覆盖、托底线”的原则,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七成以上,推动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在持续加大民生供给的同时,不断完善、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促进共同缔造、共享发展。例如,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改革覆盖教育文化、市政维护、社工服务、助残养老等领域,培育扶持承接服务的社会组织,满足多层次民生保障需求;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养老等领域;筛选地下综合管廊、东部固废垃圾处理中心二期等PPP试点项目,形成公共服务与公共工程的多元化供给模式。

主动作为构建现代财政制度

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同时,厦门财政去年还围绕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主动谋划,锐意改革,有序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在完善预算管理方面,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各大预算的统筹安排使用力度,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监控,建立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相结合机制,硬化预算约束;三是改进项目管理方式,推进项目库建设和滚动管理;四是启动中期财政规划试编工作,在基建、产业领域和教育、医疗卫生部门开展三年滚动预算编制;五是实行绩效目标预算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在优化财政体制机制方面,通过调整市政园林管理维护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建立市区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优化自贸区财政管理体制,鼓励区域间联动招商;梳理转移支付项目,单独编制转移支付预算,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土地征收资金拨付机制,市级下放征收资金拨付审核权,保障征收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此外,2015年,厦门财政在推进资产管理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其中,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2015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6.9%。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