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中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26日发表报告,揭露美国监听全球肆无忌惮、不择手段和不讲道义,要求美国停止在全球网络空间制造紧张和敌意。报告还原了美国打造“黑客帝国”、谋求网络霸权的真面目。

美国深谙道德包装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美国动用各方力量,企图把自己装扮成网络空间受害者,以掩饰试图控制网络空间的真正目的。然而,棱镜门事件不仅令世界各国震惊与愤怒,也与美国的自我道德包装形成巨大反差,令美国在网络空间颜面无存。

一周前,当美国以网络窃密罪起诉并通缉中国军官时,当美国政府发明“我们监听了全世界,但我们不为本国企业谋福利”的说法时,全世界又一次目瞪口呆。当然,世人很清楚,这种起诉的醉翁之意,根本不在所谓中国“黑客”。这实际说明,那些认为美国会因棱镜门事件而有所自省和收敛的想法是多么天真。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网络窃密罪起诉并通缉外国公职人员。“第一次”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表面上看,美国是要“公开羞辱”、“抹黑”中国或拉中国下水,为美国自身窃密行为“正名”。但追究下去,美国这种以国内法起诉、通缉他国人员的行为,是在以反商业“黑客”之名行扩张网络话语权和监控权之实,是美国谋求网络霸权的真实反映。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映射,但又不同于现实。怎样监管好网络空间,是国际社会正在探索的难题。但现在,美国开创了危险的先例,即企图根据美国国内的法律法规,处理全球网络空间国与国的问题。

美国把全球网络空间纳入本国的司法管辖范围,标志着美国有关网络空间的安全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也为未来国家间的网络纠纷埋下“地雷”。这一先例带来的危险不仅威胁中国,也威胁着世界其他国家。因为美国人居然不顾事实地诡称,只有美国不从事经济间谍行为。

对于这种破坏全球网络空间安全与生存的危险做法,国际社会必须高度警惕!

(新华社记者 林小春)

22日,来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消息披露,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我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该项制度规定,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该举措是中国面对网络安全威胁的必然举措。

国家安全的维护和实现依靠的不是身手矫健的帅哥间谍,而是依靠巧妙设计的政策工具。美国在这方面堪称典范:2000年,美国率先在国家安全系统中对采购的产品进行安全审查,随后陆续针对联邦政府云计算服务、国防供应链等出台了安全审查政策,实现了对国家安全系统、国防系统、联邦政府系统的全面覆盖。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网络安全审查标准和过程是不公开的。美国对供应链安全审查的过程、标准、机制完全封闭,不披露原因和理由,不接受供应方申诉。主要考虑对国家安全、司法和公共利益的潜在影响,且其审查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美国安全审查的特点之一,是安全审查结果具有强制性。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已经多次让中国,特别是中国的企业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和美国一样,今天的中国也面临来自网络空间的巨大威胁,一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姜军指出的,长期以来,少数国家政府和企业利用自己产品的“单边垄断”和技术“独霸”优势,大规模收集敏感数据,不但严重损害了广大用户的利益,而且对其他国家的网络空间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这里指的,应该就是斯诺登披露的“棱镜门”。

必须要指出的是,单一的政策举措并不能适应当前复杂博弈的诉求。从长期来看,需要更加积极提升中国自身的网络产业能力,通过扶持有活力的民营企业,真正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符合网络发展客观潮流和需求的网络强国。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后发国家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学习和复制先发国家经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切入口。

因此,即将出台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只是中国通往网络强国路上迈出的一小步,友邦们,无需为此感到惊诧。

▲ (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讲师)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2日发布消息称,我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该项制度规定,对进入我国市场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及其提供者进行网络安全审查,审查的重点在于该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旨在防止产品提供者利用提供产品的方便,非法控制、干扰、中断用户系统,非法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用户有关信息。

今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网络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我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早已成为网络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在网络安全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这种挑战首先来自外部,中国已经成为信息窃取、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者。长期以来,少数国家政府和企业利用自己产品的“单边垄断”和技术“独霸”优势,一直对中国政府部门、机构、企业、大学、个人进行网络侵入和监听、监控活动,对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另一个挑战则来自内部,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当前,我国所用的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的操作系统几乎都是国外的,核心芯片也依赖进口,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斯诺登事件爆出美国大规模入侵华为总部服务器、监控中国前国家领导人,就是明显的例证。

现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已经上升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今年2月底,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并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规格之高前所未有,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即将推出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将从市场准入层面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信息技术产品及其供应商开展安全审查,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将禁止在中国境内使用。这是一种典型的“攘外”作法,也是包括美国在内的网络强国的普遍做法。而就在近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下发通知,规定国家机关“信息类协议供货强制节能产品采购招标”中,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8操作系统。此次“攘外”正是基于国家网络安全考虑,因为Win8操作系统除了自身“太难用”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该系统的电脑面临着被监控的风险。

毫无疑问,维护国家网络安全需要诸如安全审查这样的“攘外”作法。但与此同时,更加需要提高我国网络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技术源头抵御网络入侵和攻击,也就是“安内”。比如说,不允许安装Win8操作系统,这本是国产操作系统的一大机遇,但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研发出可以平稳替代的国产系统。这就是我们当前“安内”的短板所在。客观地说,在网络安全方面,如果自己没有过硬的技术,就很难实现安全可控的管理。抛开道德和法律层面的指责,单从技术层面上考究,美国正是因为掌控着互联网主根服务器和辅根服务器,掌握着全球互联网基础资源和核心技术,所以才会有恃无恐地入侵他国网络,非法窃取重要信息。如何才能做到“安内”?既不能简单地通过不上网、不共享、不互联互通来保安全,也不能盲目期待用资金购买或用市场交换外国的核心技术。唯一可取的正确做法,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网络核心技术,增强网络安全的自身免疫力,尽早摆脱受制于人的发展困境。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维护网络安全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坚持“两手抓”,一手通过安全审查“攘外”,一手通过技术提高“安内”。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做到“攘外安内”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扎紧我国网络安全的篱笆,才能推动中国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

冷战结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经全球化、市场化的洗礼,各国相互依赖加强,国家关系不断调整,合作意识加强。但是,全球化有赢者,也涤荡出地缘经济的破碎或边缘地带。暴力恐怖、种族宗教冲突、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对已知或潜在的安全风险与威胁,各方都在全力应对。对可能突如其来的偶发安全风险与威胁也有预估预防,对未知的重大国家安全风险与威胁也开始纳入扫描视域。但是,还有一种似乎没有足够注意到的例外,这就是“逆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威胁,例子不胜枚举。不论主观好恶,美国“亚太再平衡”面临的新“失衡”、美西方对在乌克兰搞“颜色革命”被俄罗斯还以“颜色”。同一件事由不同国家做,反应可能截然不同,一项政策或战略的出笼,本意可能是好的,是互利甚至是利他的,对象方政府也求之不得,但可能引发国际质疑甚至在当地引起消极反应,其后果可能触发对施策方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害或威胁。这就是“逆生的”风险与威胁。中国不附带任何条件对非洲的援助被不怀好意者批评为搞新殖民主义,中国经略周边也受到谋求势力范围、排挤域外国家等的指责,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当地投资建设本来也是互利的,但总伴随着杂音甚至受到攻击。有时,再正常、合理的政策与决策也会伴随替代性或被绑架性的风险与威胁。

巨大的人口规模使我们拥有劳动力优势,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巨大产能积聚,而我们决不走西方殖民主义老路,也不能像美国建国后那样,通过西进与南扩渐次消化发展能量并最终完成国内市场的成熟与统一。尽管中国人口与内需市场规模巨大,但高速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外溢效应,随着国家利益不断扩展,要求中国的军事、外交予以及时跟进。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这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遭遇逆生的安全风险甚至威胁,不仅要求我们有超前思维,更要有反向推定,这不只是事先可行性研究,而要充分考虑到对方或第三方非理性因素在内的非正常反应。

避免逆生的风险与威胁,一要坚持以我为主推进各项战略与政策。一项政策出笼,别人一时不理解的,需要做好解释、说明与善后,但对不怀好意、无理攻击的,不必顾虑重重。相关的例子有东海航空识别区问题。二是不宜顾虑因小失大自缚手脚,该做的及时做,不必等到条件成熟时再做。我们主张共同开发,如果别国独自在“九段线”内打出第一口油井,我们事先的条件性警告显然失效,即使距离遥远,中方就需立即考虑在相关海域开钻。但我们的顾虑多了些,时间上晚了点,这种顾虑无助问题解决,反而留下后患,如981钻井平台今天的遭遇就是这样。三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决策出台有的需要慎谋之、徐图之。一哄而上的规模性出手,当然会冲击当地居民心理,矛盾积聚就将逆生风险。有些政策落地需要润物无声,有些“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迈过。

目前世界仍缺有效力协调机制,全球多元力量并起,信息传播迅速,社会日益多元化与民粹化,对问题见仁见智见异现象普遍。使任何一个国家、企业面临的风险比以往更复杂严峻、更为多样重叠。很多决策并不一定都有逆生风险,但对此不予考虑将威胁国家、企业或个人利益,甚至被置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东盟国防部长会晤期间,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上将正式邀请东盟10国防长于2015年来中国进行特别会晤,并就加强中国—东盟防务合作提出一系列倡议。这将增进双方的战略互信,推动双方在安全和防务领域合作的深入开展。

亚太地区地域广阔、文化传统多样,安全机制基本上都是次区域性的,始终没有形成覆盖整个地区的安全机制。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挑头的就是东盟。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与其“再平衡”战略如影随形的,是美国“争夺”东盟力度的加大。东盟这个在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始终处于美国全球战略边缘位置的“小角色”,正在变成奥巴马政府安全议事日程上的“明星演员”。不知道最近菲律宾和越南对中国的挑衅,与美国—东盟防长会晤有多大的关系,但人们感觉到美国高官不断放“重话”、“硬话”与南海问题升温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似乎并非巧合。

面对美国大力度“争夺”东盟,中国有自己的优势。首先,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关系。东盟是中国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政策的首要方向,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是中国的既定方针。

其次,中国—东盟有安全合作的传统。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发起的地区安全机制。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中国发起安全政策会,积极参与军地协同救灾演习,并将于2015年同马来西亚共同主办机制下的救灾演习。此外,中国军队与东盟国家军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高层互访、人员培训、院校交流、联演联训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务实的安全合作。

再次,中国向地区提供公共安全产品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比如组织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派出搜救分队赴日本参加抗震救灾,派出舰机大范围搜寻马航失联客机等。

最后,中国有独特的地缘和经济优势。国际社会中邻居搬不走,中国与东盟永远是近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已经形成。经济与安全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两个轮子,加固安全合作这个轮子,必将把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作者是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司法部“起诉”五名中国军官以黑客手段获取商业秘密,这一国际司法领域罕见的案例,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站在全球网络空间安全的大环境来看,这一做法也将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暴露无遗,同时预示着全球网络治理的变局即将开始。

去年发生的斯诺登事件,让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全球网络的丑行彻底暴露。为此,美国不得不宣布放弃互联网管理权。但是谁会相信美国真的这么做?在人们眼中,美国早就不是一个对网络空间负责任的国家了。如果说,2011年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出台的时候,尚披着促进信息在全球自由流动、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一层面纱,那么,伴随着“棱镜”“旅伴”“肌肉发达”等项目的陆续曝光,美国借互联网完成对全球控制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以国家安全之名义实施全球监听行动,美国政府的这一举动,把他们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彻底暴露。在他们眼中,互联网不过是自己手中的工具,无所谓规则,无所谓法律,一切以对美国有利为准绳。所谓保障信息自由流动的基本原则,也不过是为了能控制全世界的一块遮羞布而已。看看这世界上,从巴西总统到德国总理,堂堂一国元首居然在美国面前没有了隐私,美国所谓的全球网络治理,原来只是一场贼喊捉贼的闹剧。

亏得美国司法部还记得网络空间是要“依法办事”,他们发起了以其国内法去惩罚别国军事人员的“诉讼”,无论从形式还是手段看,都是国际法史上罕见的,其真实目的,无非是继续维护自己奠基于霸权之上的垄断利益。2012年,美国众议院宣布一项调查结论:华为、中兴公司试图进入美国市场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理由是这两家公司和中国政府有关系。但美国人似乎忘了,互联网本身就是美国军方开发的,世界各地的各大美国信息技术企业,又有哪个跟美国政府没有紧密关系?美国妄图以政治因素来建立贸易保护壁垒,不仅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更是为了让美国企业在和别国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不公平优势。

近些年来,美国一直在大力渲染“中国网络窃密”,并通过制造国际舆论向中国施压,自己却时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严重侵害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这种站在所谓“道德高地”,借助自身主导游戏规则的有利地位胡乱给他人栽赃的做法,展现的是赤裸裸的霸权,决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徒留“倒打一耙”的笑柄。从斯诺登透露的情况看,假如其他国家也对美国实施法律制裁的话,美国政府和一些美国网络公司,定要被罚到倾家荡产!

美国之所以敢将一己之私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究其原因,在于网络空间缺乏基本的国际规则。在不对称的网络环境下,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网络架构得以强化,并导致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受制于美国,这本身就给全球网络空间的安全埋下了极大风险。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在应对美国各类无理举动的同时,应着手认真研究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新架构。无论在联合国框架下,还是在第三方机构的框架下,都要建设安全、可信、长期发展的网络环境,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应该建立网络空间国际磋商机制,拿出对自己负责、对全世界负责的互联网战略和架构设计。

(作者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维护亚洲共同安全,前提是普遍安全,基础是平等共建,目标是包容共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实现亚洲共同安全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在历史的长河中,广大亚洲国家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明,也一同走过了内忧外患的苦难岁月。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亚洲区域内贸易已超过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0%,各国处在同一个发展和安全链条上,日益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长期以来,有的亚洲国家以军事同盟护安全,有的亚洲国家追求独享安全、绝对安全。实践证明,军事同盟只会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更多的复杂因素,想独享安全到头来自己也难得安全。亚洲国家面临着很多共同的风险挑战,肩负着共同的发展任务,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倡导共同安全。

维护共同安全,前提是普遍安全,而非竞武示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一个国家安全其他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来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冷战时期,超级大国推行旨在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核军备竞赛,结果陷入核弹越多、安全越脆弱的恐怖循环,留下的教训值得汲取。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只有让每个国家都感到安全,亚洲共同安全这个水桶才会装得更满。

维护共同安全,基础是平等共建,而非强权主导。常言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亚洲安全大厦的构建中,需要有这种大家庭意识,处理好“人”与“我”的关系,相互尊重、权责共担。亚洲国家虽有大小之别,贫富、强弱之分,但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都可为维护地区安全尽一分力气。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垄断地区安全事务,更不能颐指气使甚或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中国一贯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争议,无论是在处理双边关系上,还是在多边舞台上,中国都是平等原则的坚定捍卫者、践行者。

维护共同安全,目标是包容共生,而非强求一律。亚洲国家地域广袤,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百花齐放才是生动活泼的局面,强求一致只能围成死水一潭。正如中国古语所言“有容乃大”,心胸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只有相互尊重,亚洲才能在竞争合作中迸发出无穷的活力;只有照顾彼此的合理安全关切,亚洲才能保持长久的和平稳定。

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多了可以多些照应,邻居有困难,中国也会尽自己的责任去帮助。中国以“天下为公”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坚持“亲、诚、惠、容”理念,与亚洲各国一道探索实现共同安全的新途径,为建设和平繁荣的亚洲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亚洲共同安全虽然荆棘载途,但并非遥不可及。人类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坚定共同安全的信念,增强共同的意愿,打造共同的目标,采取共同的行动,塑造共同的准则,保持耐心、恒心和定力,亚洲各国就一定能够实现共同安全这一理想。

2014年5月19日,美国司法部以网络窃密为由起诉五名中国军人。美国司法部长说,“这个案例应该作为对正在发生的网络威胁的一个‘唤醒’”。

是的,确实需要唤醒!要唤醒世界各国人民了解网络安全真相,因为信息网络技术不仅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利益,更关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关系到发展中国家能否赶上信息社会的潮流去发展教育、科技、民生。一个国家,不论贫穷还是富贵,不论弱小还是强大,都拥有相同的权利。信息通信技术不应该成为发达国家隐秘地奴役或控制其他国家的新工具。

需要唤醒各国人民,是谁展现了超前的网络攻击技术,通过互联网攻击了其他国家的工业基础设施。这种做法会启发有其它动机的攻击者随时给我们造成致命伤害,甚至给世界带来灾难;需要唤醒各国人民,是谁在利用信息网络的绝对优势随意监控其它国家并大肆搜集其它国家的各种数据和情报;需要唤醒各国人民,是谁反对在不论贫富强弱每个国家都有平等发言权的场合讨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而坚持在类似“富人俱乐部”的环境里讨论全球人民的利益;需要唤醒各国人民,是谁一边紧扼着能够控制其它国家基础网络的关键钥匙并且把手伸到其它国家的口袋里,一边拒绝其它国家提出的“网络主权”概念;需要唤醒各国人民,是谁在一边大肆发展网络攻击武器、建立网络战部队,一边把自己伪装成网络攻击的受害国,声称要采取传统军事手段回击其它国家的网络攻击?

或许我们也应该像美国那样,根据本国的法律对网络空间中的各种行为算算账?哪怕我们的法律还没有美国那样完备,哪怕大量网络犯罪的证据都在位于美国的企业手里而美国拒绝提供这些证据,但是斯诺登曝光的大量事件,已经证明美国确确实实触犯了中国的法律,相信也触犯了很多其它国家的法律。

看上去美国正在成为全世界网络犯罪的天堂,因为如果说中国作为后来者由于网络安全水平有限、网民安全意识差、上网主机多而导致大量攻击者利用中国的计算机实施网络攻击的话,无法解释为什么美国作为这方面全世界最领先的国家,依然每年有极大量的主机成为对其它国家发起网络攻击的源头?根据CNCERT/CC的数据,针对中国的网络攻击来源中,美国的地址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们需要唤醒各国人民,信息通信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良机,不应该成为威胁、控制甚至奴役别人的利器;我们需要唤醒各国人民,信息化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帮助其它国家实现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利用自身在这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我们需要唤醒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信息霸权,互相帮助提升能力,联合起来共同应对真正的网络安全威胁。

2014年5月1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对5名中国军方人员提起指控,理由是所谓“涉嫌侵入美国企业电脑、窃取商业秘密”。面对来势汹涌的抹黑行为,中方也予以有理有据的回应。

自“棱镜门事件”后,美国政府在表面上似乎消停了近一年,尤其是在去年“习奥会”之后,中美网络工作组成立,更被外界视为两国在网络安全合作上迈出的重要一步。那么,美国为何还要处心积虑地在这个时间点跳出来自导自演这场闹剧呢?

首先,从美国方面看,其最大的驱动因素是美欧因“棱镜门事件”爆发而造成的紧张关系近期有所缓和。乌克兰危机让欧盟再度认识到跨大西洋联盟在应对政治和安全危机时的重要性,尽管“棱镜门事件”导致美欧关系降温,但一致对俄的紧迫性缓解了一度受损的美欧关系,欧盟在安全事务上仍渴求美国关注。美欧关系的解套也让美国一定程度上缓过劲来,有底气把矛头再次转向中国。

其次,近期中日关系仍未走出低谷;南海问题再次发酵,中越、中菲关系出现紧张。美国此次抛出“黑客说”无非是想渲染“中国威胁论”,破坏中国和平大国的形象。此外,正值亚信峰会以及习近平主席与俄总统普京会晤,美国不惜以如此荒谬的抹黑手段实施配合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牵制中国外交,阻止中国影响力扩大。

就意图而言,美国此举看似为司法手段,实为其外交和战略需求服务。一是急于在国际舞台实现从网络“施暴者”向“受害者”角色的转变。“棱镜门事件”爆发后,美国失去了在网络空间发号施令的道德制高点,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就连德国总理默克尔也直言不讳地把美国国安局比作东德时期的秘密警察。联合国也于去年12月18日通过了题为“数字时代隐私权”的联大决议,强调民众在线上的隐私权应该得到与线下一样的保障。决议本身并没有注明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但不可否认,正是由于“棱镜门事件”催生了这份提案。目前美国为了实现“华丽转身”,再次施展“贼喊捉贼”伎俩,企图抹黑中国,以此扮演楚楚可怜的“受害者”,博取国际关注和同情。

二是在国际上继续渲染网络版的“中国威胁论”。此次美国司法部成了指控中国的“急先锋”,给外界营造出中国“网络入侵美国”极为严重的假象,转移国际社会对美国入侵他国网络的愤怒,并把网络安全最大的“破坏者”和“入侵者”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重夺在网络领域的道德制高点。

三是抹黑中国和平大国的形象,进一步打压中国和平发展的努力。正如前文所述,目前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而美国“再平衡”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越是在地区安全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越是急于用各种方式制衡中国,牵扯中国一心一意谋求和平发展的精力,而在网络安全领域抹黑中国只不过是美国“耍无赖”的一种手段而已。

从深层次上看,中美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磕磕碰碰本质是由于两国对网络空间治理规则制定的分歧。目前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缺乏公认且普遍遵守的规则,美国等网络发达国家向来强调网络空间的“全球公域”,企图主导规则制定,强迫后来者接受其制度和规则,欲以其科技优势成为网络空间的霸主。相反,包括中国在内的网络发展中国家则更支持“网络主权”,反对美国等国独霸网络空间、强行制定网络规则和制度的行为。简而言之,美国抹黑中国在于进一步牵制中国,削弱中国在未来网络空间规则制定时对美的冲击力,便于美制定对其本国有利的规则与制度。

“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应尽快抛弃“受害妄想症”及其长期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秉持的双重标准,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切勿错打算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孙成昊(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2014年5月1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以所谓网络窃密为由起诉5名中国军官,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针对“已知国家行为者通过网络手段渗透美国商业目标”行为进行起诉。这一起诉可以说是无中生有、贼喊捉贼、别有用心。

针对美国起诉中国军官网络窃密事件,笔者认为应予以坚决还击。

一是在国际舆论层面予以回应、形成反制。对于美通过其在全球舆论控制能力长期占据价值观制高点,一再制造“美国是网络攻击唯一受害者”和“中国是全球互联网安全公敌”的舆论,应予以回应,形成反制。(1)在国际社会公布美对中国实施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网络监控行为的事实,迫使美国公开承认其是中国遭受网络攻击的首要来源,不要片面指责中国。(2)要求美就其行为做出回应与解释,郑重承诺对中国遭受的源自美国的网络攻击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不要顾左右而言他。(3)要求美国积极回应中国等国家要求制定国际信息安全规则的倡议,承诺停止一切针对中国的网络监控和网络犯罪活动。

二是建立政商合作机制,提升博弈实力。此次事件正是美国式“政商联合”在大国竞争中予对手以战略性打击的典型案例。美借助此手段以期遏制对手,实现利益此消彼长。中国应建立政商合作、联合博弈的机制,通过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力并在政治层面借势而为,不断提升中国在大国竞争和博弈中的实力和技巧,即让企业直接获益,又为中国赢得可进可退的战略空间。

三是有效提升大国博弈中的网络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大力加强网络安全主动防御能力建设,提升有效发现、长期跟踪和深度分析来自各方网络攻击的能力,大力提升反跟踪以及网络攻击反制能力,紧密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及时研究其攻防相关技术,为中国在大国政治博弈中对等揭露、反驳外方指责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尽快建立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提出对国外信息技术产品、服务以及企业进行审查。

美国司法部19日宣布起诉5名中国军官,声称他们帮助中国企业窃取美国企业的商业信息,而且他们都来自解放军的“61398部队”。从去年2月起,美方就指责这个“总部位于上海”的“黑客部队”长期窃取美国商业机密。

美国FBI公布了上述5名中国军人的姓名,配着他们的照片,还印上“FBI通缉”字样。美国《华尔街日报》说,这是一种点名并羞辱“嫌疑人”的公开举措。该报没说的是,华盛顿要借助亚信峰会这个契机抹黑中国。

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书长达几十页,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样。但是人们只要想到发出指控的,就是斯诺登所揭用“棱镜”计划在国内外大搞情报的那个国家,而且被全球舆论指着鼻子、戳着脊梁骨骂过,它煞有介事搞的这场起诉立刻就让人感到滑稽了。

中国军人有组织地为中国公司搜集美国商业情报,这样的亲密无间超出了中国人对“军民鱼水情”的想象。中国军队还能这样“支援地方建设”,美国政府的指点让我们耳目一新。

恐怕全世界都相信,美国是全球第一情报大国,它通过互联网搞情报同样毫不客气。斯诺登向世界印证了这一点。华盛顿还帮世界重新理解了“情报大国”的含义,那就是它不仅有本事狂搜他国情报,而且还要有能力将自己打扮成黑客时代的受害者。

据斯诺登披露的材料,美国攻击了中国的骨干网络、大学、政府机构等。中国政府掌握的受美攻击情况要比这严重得多。白宫到现在还欠着对中国的一个道歉呢,倒是国际法庭应该通缉美国“棱镜”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者。现在反倒是美国贴出了5名中国军人的照片,这哪是“无耻”一个词就能概括的。

美国司法部直接起诉中国现役军官,华盛顿看来真把美国的国内法当成“全人类法”了。美国以它自己的所谓“证据”就直接对5名中国人点名道姓贴照片,“通缉”他们,这严重侵害了5人的人权。中国人的维权意识和能力都较低,但我们认为,这5人应当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名誉。

建议5人向中国法院起诉美国司法部对他们的诽谤和人身威胁,要求赔偿。希望他们拿出勇气,不怕麻烦,也希望他们所在部队的领导支持他们那样做,中国的法院也能受理立案,传唤美国司法部官员,最终还5人以清白。

美国的这一次挑衅十分恶劣,中国切不可忍气吞声,外交部、国防部发出几声抗议了事。外交部宣布中止中美网络工作小组的工作做得对,但我们还应有进一步的行动。

中国公布了来自美国境内电脑对中国的网络攻击,但我方的公布通常是些数字,不够具体。中国应鼓励受到侵犯的部门和个人站出来,直接控诉美方。揭露我们所知道的美国网络部队人员,查处美国在我们国内电脑上预装的“后门”,把事实真相公之于众,证明美国贼喊捉贼。中国人太内敛了,而且以往遇事经常考虑“中美关系大局”,抓住了美国间谍,公布时也常用“某国”代替美国,结果是我们一再吃舆论的大亏。

这一次一定要给美国出些狠招,让华盛顿知道,中国的媒体力量虽然比美国弱,社会的弹性也没美国高,但它一旦把中国逼急,我们决不是好惹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是能靠“温良恭俭让”把美国感化出来的,我们必须同美国斗,同它博弈,让它懂得对中国妥协的必要性。

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美国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高级流氓”,我们切不可对那个国家抱什么幻想。

19日,美国司法部以所谓网络窃密为由,“起诉”5名中国军官。这样莫名的指控,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凡此种种,在暴露美国网络霸权思想的同时,更提醒我们思考全球化时代的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问题。

毋庸讳言,网络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平”。而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也使得世界再没有“安全飞地”,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一部分。不过,在日渐激烈的网络竞争中,中国仍处于后手状态。

虽然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18亿人,然而网络大国并不等于网络强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去年,7.6万多个网站被境外通过植入后门实施控制,其中政府网站2452个。而去年8月25日,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遭攻击瘫痪。今年初爆出美国大规模入侵华为服务器,更是让维护网络安全、捍卫国家利益成为共识。

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在全球互联网中仍处于主导地位的美国的无端指控,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

上月初,微软宣布视窗XP操作系统“退役”,引来安全讨论。我国现在几乎所有的个人计算机和手机,操作系统都是国外的,核心芯片也依赖进口。这警示我们,只有拥有过硬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根绝来自虚拟世界的安全威胁。当前,网络正在向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转换,抓住机会让根服务器落户我国,也是取得与大国相适应的国际互联网治理话语权、强化国家战略定力的必要之举。

站在全球治理层面,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需要认识到,捍卫互联网安全是每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使命。用“制裁思维”与“对抗思路”去处理互联网事宜,自己却偷鸡摸狗上下其手,不但难以服众,而且违背互联网开放包容、互利互惠的精神。只有幡然醒悟、彻底放弃霸权思维,才能走出“零和博弈”,实现真正的全球网络安全。

在很大程度上,互联网让“地球村”互联互通,构建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已是必然选择。告别一国独大的优越感,走出以邻为壑的观念,改变动辄拿大棒吓唬人的定势,正是美国需要掌握的“互联网思维”。以协同创新、合作治理推进全球整体网络安全,在问题乱花渐欲迷人眼时强化建设性交流,才能改变“贼喊捉贼”的荒谬现状。

全球互联网治理,责任是底盘,信任是驱动。因责任而充满动力,因信任而分工协作,合作而不对抗、参与而不排他,只有这样,才能将互联网所体现的平等参与、互利互惠、即时沟通等,变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基本元素,通过自我超越达到自我实现。面对恐怖主义的蔓延与全球生态危机等多重国际威胁,每个国家都要认清敌人和朋友,既注重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推动网络朝着互利互惠的目标前进。

那种单边主义的传统国际政治模式,在网络时代已经越发走入穷途末路。然而希望那些网络霸权者自动放弃错误做法,很多时候也许只是一厢情愿。更重要的是,作为技术上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只有把完善网络安全技术、增强网络的自身“免疫力”作为当务之急,奋力建设网络强国,才能真正扎紧自己的篱笆,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

要说什么是堂而皇之地“贼喊捉贼”,美国还在让世人长见识。自家的“窃听门”还没关上,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网络窃密者,又在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了。日前,美国政府“起诉”5名中国军官“网络商业窃密”,美国联邦调查局还发出附带照片的“通缉令”。按照美国司法部的说法,这是其首次就商业黑客罪起诉外国公职人员。

好一个“起诉”!正如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指出的,“无中生有,混淆视听,别有用心。”美国大概当世界警察上了瘾,习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所谓的司法“诉讼”案,实质上不过是政客的小伎俩。就连英国《金融时报》也认为,这个“指控”不太可能发展为诉讼。所以,心照不宣的美国媒体主要把兴奋点放在“对中国的公开点名和羞辱”上。只是,这种无耻无理的挑衅,除了自取其辱,还能有什么收获呢?

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这只是个开始,这次针对中国,以后也可能针对其他国家。就像当初搞窃听一样,连盟国都不放过。在斯诺登曝光“五只眼”情报联盟、“棱镜计划”后,美国早已被世界认定为网络窃贼和强盗。先是理屈词穷,后又强词夺理,以“网络商业窃密”来“起诉”别国军人,美国政府机关算尽,也难以挽回自己的道德颓势。德国《焦点》周刊一针见血:“华盛顿正在失去其道德。”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19日至5月18日,2077个位于美国的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直接控制了我国境内约118万台主机;2016个位于美国的IP对我国境内1754个网站植入后门,涉及后门攻击事件约5.7万次……这才是赤裸裸的网络犯罪行为。就连一向与之唱和的一些外国媒体也不得不在社评中承认,美国显然监听了华为等许多中国目标,监听贸易谈判以获取更强筹码,监听他国领导人和无数外国公民,并且始终拒绝给他们一个“说法”。但就是这个长期监控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甚至制造“震网病毒”攻击民用关键基础设施的国家,突然成了无辜的小白兔,将自己打扮成网络攻击的受害者,以“起诉”他国公职人员来反咬一口,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荒唐无耻的行径吗?

千夫所指依然厚颜狡辩,恼羞成怒干脆倒打一耙,对美国的逻辑,唯一解释就是霸权。人们不应忘记,作为互联网主根服务器和辅根服务器的主要掌控者,并一直实际操控域名分配的美国,掌握着全球互联网基础资源和核心技术,率先建成网络战部队并将“网络中心战”列为国家的“核心能力”,在国际上掀起网络军备竞赛,将网络监控的耳目几乎伸向全世界每一个细微角落,他们从来都是网络上的霸主,最无孔不入的小偷,最明目张胆的强盗。除了在外交辞令中,这个国家的政府永远不会想起“网络责任”一词。不合逻辑的美国“逻辑”,正是以其在互联网上的霸权为前提的。

中国有句古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政府荒腔走板的“起诉”,如果说有什么效果,那就是自曝其丑,事实上,美国才是审判席上最“合格”的被告。同时,它也提醒各国,互联网世界不能再任由美国的霸权来支配。中国早就在倡导网络安全规则,国际社会也应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在技术上改变个别国家将国际互联网掌控在一己手中的现状,重塑国际互联网规则,共同构建信息安全。这一点,5月20日中俄《联合声明》说得很明白,国际社会应制定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坚持多边、民主、透明原则,使互联网治理体系国际化,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信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