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治理“微语言”要综合施策

2017-03-17 08:48:42 宋 晖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使用的语言可以称为“微语言”。不少“微语言”呈现低俗化倾向,对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微语言”在对传统语言生活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在语言学理上不适合提倡、在公私领域都不适合传播的语言现象,包括语言暴力、语言低俗、语言臆造、语言失范、语言符号表情化和拼音化等。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这类问题属于语言污染。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强“微语言”治理。

过去,我们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通常是自上而下的,主要由国家语委和相关部委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进行语言管理。面对现阶段“微语言”迅猛发展的势头,为了确保我国语言生活健康发展,相关各方都要增强主动性,大力加强“微语言”治理。

加强“微语言”治理,应深入到“微语言”使用的平台。有的互联网公司曾公布“坏(脏)词表”,这对于“微语言”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从事网络信息技术服务的公司都应有“微语言”治理意识,不能为语言污染推波助澜。各种社交平台的管理者更应高度重视语言污染问题,防止低俗语言肆意蔓延。

加强“微语言”治理,需要形成多方协同行动的格局。当前,关于语言治理模式,学界一般认为存在“政府主导型”和“多利益攸关方”两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事实上都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加强“微语言”治理,有关政府部门应在制度层面抓紧出台操作性强、易于落地的政策。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方、使用者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防止语言污染。只有各方协同、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清“泥沙”、去“污垢”,让“微语言”更加鲜活清新,让人们的语言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