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民营”为入托难探新路
www.fjnet.cn 2012-12-22 07:53 刘国强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据新华社报道,河南省教育厅、发改委日前联合出台一项规定,在全省范围内试行学前教育“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以破解长期以来困扰众多家长的幼儿入托难的问题。 具体而言,当地的做法就是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按照国家幼儿园建设标准,政府出资兴建,委托具有办园资质的社会团体、社会机构或个人管理运营,实行“管办分离”的政策,幼儿园的经费管理实行独立核算,保教费、住宿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同时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此类幼儿园的幼儿与公办园幼儿享有同等权利,贫困家庭幼儿纳入国家资助范围。总体上看,这一办园模式需要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应该说,这一办园模式抓住了学前教育的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其二是结构不平衡和缺少公平性。这两个问题又有一定的关联性。 首先,从教育投入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但多年来这一目标一直未能实现,而学前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各级政府的财政经费用于学前教育的十分有限,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的产生,与政府教育投入不足造成幼儿教育资源紧缺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大幼儿教育的政府投入应该是一个趋势。 其次,从学前教育的平衡性和公平性看,目前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办学性质差异等方面表现明显。尤其是在办学性质上,主要有公办和民办两种,公办幼儿园的稀缺化和特权化与民办幼儿园的贵族化和两极化对比鲜明,这种结构性难题也是造成入托难的症结之一。 “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需要政府进行较大规模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幼儿园的产权属于国有,由民办机构经营,而在收费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由政府实行监管,并且享受公办幼儿园的待遇,这就在办学模式上兼有了原来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优势,而避免了其特权化、贵族化或办学质量差等弊病,如果这一办学模式能得以推广,加上其他形式的普惠式幼儿园建设的补充,应该能对破解入托难的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现在需要做好的是保证“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不走样。“管办分离”对政府履行“管”的职能提出了高要求。比如对民营机构办学资质的考察审核、对其招标的程度公开公正性保障,以及后期办学过程中的长期监管等等,都需要政府部门切实负起责任,不可一建了之,一交了之。也有专家认为,幼儿园的公建民营,从进入机制,从招投标上,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监管角度来说,一方面政府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公建民办幼儿园进行检查,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或者电话采访这种形式,监管民办幼儿园教学质量。 当然,这一办学模式要赢得家长们的信任,还需要过程。我们希望当地能切实把这件惠及民生的事情做好,并在更大范围推广。我们乐见在不久的将来,入托不再是难题。 刘国强 (四川外语学院教授)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3]出台幼儿园收费标准更要增加学前教育投入
- [ 02-21]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仅有严禁还不够
- [ 09-30]教育部没有开出提振学前教育的良药
- [ 06-17]学前教育也应纳入政绩考核
- [ 04-06]学前教育免费,南京开了好头
- [ 03-15]发展学前教育别成了“大跃进”
- [ 03-14]学前教育已经到了非提振不可的地步了
- [ 01-14]幼儿学前教育需要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