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住房远超世界未必“超有面子”
www.fjnet.cn 2012-05-15 09:22 司马童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西南财经大学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城市户籍受访者3996个家庭中,有3412.36个家庭拥有各种类型的自有住房,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而城市第一套房平均收益率在300%以上。(5月14日《北京晨报》)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屋宽不如心宽”。但这不等于说,为了崇尚心境的自由,就算租房居住也是一种乐事;而是讲,首先得有自己的房子,至于面积大点小点则可淡然处之。循着这种传统和思维,现在调查出咱们这个国度的自有住房率远超世界水平,也就不属奇怪现象了。 自有住房远超世界不足为奇是一回事,但这样的“超一流数据”,是否也隐喻了某种意义上的“超有面子”呢?我看却未必。许多国家的实践早已表明,保持一定比例的租房居住家庭,其实对经济社会的和谐顺利发展,可能更为有利。可实话实说,我国的民众即便也有这样的“配合意识”与“大局意识”,在现实中则马上会发觉“太不划算”而改弦更张。 “应该买房”的头一个十足理由是,孩子的教育牵着房子。在许多城市和地方,有没有自有住房,往往就是能不能就近入学的“硬通货”。正因为如此,为了给孩子争得一个心仪学校的入学名额,别说勒紧腰带、东拼西凑地去买下一处学区房,有些实在没有办法的家庭,甚至只得备感酸楚地动起了“挂靠公厕”的脑筋。 “应该买房”的再一种强大支撑是,“便宜”的确无“好货”。近些年来,出于公益考量也好,出于接轨意识也罢,各地各城市的公租房、经适房,确实也在不断推出。但太多的实例足以表明,选择了这类性质的住房,往往也等于选择了“地段偏僻”和“生活不便”。于是,在“长痛不如短痛”的朴素观念指引下,许多人必然相信“宁可节衣缩食,也要自拥住房”。 安居乐业是检验公民幸福程度的基本元素之一。但是,如果“安居”的定义,被狭隘地限制在了必须千方百计地购买和拥有自有住房,而且是最好不是那种“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经适房,那么这种“超世界水平”的比例数据,就算达到了100%,恐怕也掩饰不了“超强”表象背后的“超弱”底牌。 真的期望,自有住房远超世界未必“超有面子”的理念,能够更多地体现在文件里,更快地反应于执行中。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5]住房拥有率高现实并不乐观
- [ 05-15]该从“高自有住房拥有率”解读出什么?
- [ 03-20]给公务员“特供”住房,不能法不责众
- [ 01-29]住房信息联网,调控更精准
- [ 12-26]住房保障亟须重塑“激励相容”
- [ 08-11]“只租不售”为住房保障政策纠偏
- [ 05-25]京住房库存重上10万套预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