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经记者调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是北京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普通公司。(10月11日新京报)
“贫困县”眨眼间变成“百强县”,对地方官员来说:感觉挺好的。不用背着贫穷的称号,还能让别人因此刮目相看,改个名称,换个形象,何乐而不为呢?可问题在于,贫穷固然不好,但真贫穷总比假富裕好,因为打肿脸充胖子的富裕形象,只会带来更负面的效果。
首先,用金钱买来的“百强县”只会造成负面形式效应,谁都知道,名副其实的百强县,需要脚踏实地的发展、实事求是的奋斗,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能带领全县人民达成富裕的目标,但因为利用权力换来、利用金钱买来的“富裕”轻而易举,某些地方官员便会萌生“权名交易”或“钱权交易”的念头,正如记者了解到:有不少县市希望提高自己在“百强县”榜单的名次,这就需要合作收费。而如果当这样的“发展思想”在“同病相怜”的贫困县蔚然成风,带来的会是怎样的结果?毕竟真正搞好地方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可是要费时费力的,又有多少心浮气躁等着升迁走人的官员有这份耐心?
其次,用金钱买来的“百强县”,对贫困县的发展只会是百害而无一益。也许因为贫穷,国家在资金上会有所帮助,在经济发展政策上会有所照顾,其他兄弟省份也会有所援助,可是这些将会在“百强县”的假名誉出现后化为乌有,因为“百强县”可不在国家贫困政策的帮扶范围之内,其他省份亦不会帮助一个比自己还富有的邻居。走到这一步的时候,自知之明者还是会拿掉头上那面虚假的牌子,否则贫困县走上真正的富裕之路会越发艰难。
再次,拒绝用钱权交换来“百强县”名誉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背后彰显的是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形象工程、数字政绩等徒有虚表的政绩欲望使得许多地方的发展延续了扭曲的发展思维,我们最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原因在于它忽视了真正的以人为本,忽视了亟待解决的民事问题,最可怕的担心在于“百强县”的名称因此掩盖了贫穷县真正该被关注的问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地方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中,“进入百强县”成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上榜的“百强县”则把“进位争先”当做下阶段任务。看来,这种泛滥虚假的评比活动到了该扼杀的时候了,如此,也不会出现骗子机构和贫困县上当受骗的事情。
不怕真贫穷,就怕装富裕,所谓的“百强县”之所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质疑,是因为名誉的背后与公众的亲身感受完全相反,公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是贫还是富,自然最有发言权,于此,到底是否“百强县”,用不着多余的评比,还是交由公众自己去决定吧。
- 2011-10-13贫困县入选百强拼的是脸皮
- 2011-10-12贫困县很强,“百强县”很弱?
- 2011-10-09评定制度不作古,“争当贫困县”将越演越烈
- 2011-09-28贫困县的全民免费教育说与谁人听
- 2011-09-28贫困县:穷否?不穷
- 2011-09-02贫困县实现15年免费教育的启示
- 2011-08-26贫困县不可一评定终身
- 2011-08-26还有多少假贫困县不愿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