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美国苹果公司宣布,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已去世,终年56岁。当大家都在热议“谁是下一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一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将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斥资5千万培养千名“乔布斯”领军式人物。(10月11日新华网)
不得不叹服乔布斯的世界影响力,斯人一逝引起全世界悲伤逆流成河。作为一个IT界天才式领军人物,苹果公司的数码产品让世界沟通无限,国内更是在哀悼天妒英才之时,探索“中国式乔布斯”的培养之路。力图培养出一个中国的乔布斯,扛起乔布斯的大旗,将东方古国的现代形象传播给世界。
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公司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说:“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个不可思议之人。”美联社说,他“是一位CEO,一位科技奇才,一位未来学家,一位革新者,一位铸造者”;中国媒体则评价乔布斯用iPod颠覆了音乐,用iPhone颠覆了手机,用iMAc、iPAd颠覆了电脑,又用 PixAr颠覆了电影,天才般的创新巨匠。国内对乔布斯式人才的渴望,的确是人才结构的空缺,但一味的斥资模仿,最终只会演变成邯郸学步。
意识到自主创新人物的缺乏,培养全球号召力的商业领袖至关重要。苹果产品历来特立独行,时尚、个性、高定价,最终塑造了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形象。回到国内,尽管“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可真正影响世界的牌子确实很难数出。有人戏言,中国人的生活中,汽车是德国的,手机是美国人的,相机是日本的,电视剧是韩国的,总之“舶来品”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高端成分。本国廉价劳动力生产的,泛滥于市场,并不能代表一国企业形象。
显然,培养创新人才绝非资金投入多少就能培养出的,也绝非在高喊口号下就能诞生出来的。众所周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环境因素极为重要,倘若没有优越创新的研究环境,天才也会成为庸才;倘若科研氛围存在,庸才也能成为天才,自然这也印证中国诺贝尔空白,而外籍华人却屡屡获奖的小尴尬。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国内企业巨头的世界影响力也急需扩大。国内更需要营造一个宽松优越的科研环境,培育“制造乔布斯”的土壤成分。
噱头十足的大手笔投资,夹着中国式的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创新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植适宜的土壤,最终摆脱模仿的泥淖。倘若只是依葫芦画瓢的东施效颦,恐怕届时最终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豹头虎尾,最终空留一地叹息。
- 2011-10-115000万能把乔布斯砸死
- 2011-10-11乔布斯神话背后是一种文化
- 2011-10-10假若乔布斯生在中国
- 2011-10-09当孔子遭遇乔布斯……
- 2011-10-09调侃背后深度解读“国中无乔布斯”之悲哀
- 2011-10-08乔布斯走了,苹果还是苹果
- 2011-10-08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并不奇怪
- 2011-08-26和乔布斯的苹果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