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还有多少“屠呦呦”被阻院士墙
www.fjnet.cn 2011-09-27 07:16  陈小二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北京时间9越5日凌晨2点,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缓缓走上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领奖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尽管科研成就堪比袁隆平,可屠呦呦迄今为止既不是博士也不是院士。(9月25日《半岛都市报》)

如果不是拉斯克奖,人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位从在808味中药里提取青蒿素、拯救过数百万生命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这位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无疑又是一例“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典型,在国内,她并未取得与自己成就相匹配的声誉,甚至连两院院士都算不上。

屠呦呦获奖之后,人们纷纷质疑,连屠呦呦这样功勋卓著的科学都不是院士,那么请问,两院院士都是些什么三头六臂、天赋异禀的人物?

据媒体调查,2009年两院新增院士超8成为现任官员,引发舆论广泛质疑。今年5月2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赫然在列。而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

所谓术业有专攻,中石化的老总的本职工作是搞好企业生产、为企业赚取利润,试问他能脱下西装,穿上白大褂走进实验室吗?这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可现在的院士,基本是非“官”勿扰。除了政府高官就是学科带头人,而像屠呦呦这样真正有能力、有需要、有成绩的人却往往成为不了院士。

一方面,这些本不该成为院士的人,占据了社会为科学家提供的优质资源,可谓名利双收。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所有的院士均享受相当于副省/部级待遇;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级别的院士会享受更高级别待遇。

另一方面,像屠呦呦这样想干出点成绩的科学家,得不到院士的头衔,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资源与尊重——不是忙于准备厚厚的课题材料申请科研资金,就是生存于困窘之中。试想她的成绩倘若早为人所识,她肯定会在这个领域获得更多的科研资助,带动更多的年轻科学家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减轻更多人的痛苦。

我们真是徒有一大推所谓的博士、院士,却不得不在每年诺奖颁布前哀愤欲死,哀叹我们这样拥有世界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不得不寄希望于从几位华裔科学家的获奖中得到些许安慰,以告慰祖宗的在天之灵。反观国外的研究机构,总是把资金、荣誉提供给最需要的青年学者、科学家,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安心的环境专心从事科学研究,难怪人家在耶鲁、康奈尔大学食堂里就会同时遇到几位诺奖得主。

从1971年提炼出青蒿素,到2011年得奖奖,屠呦呦的一生可谓既默默无闻又惊天动地。遗憾的是,这种奖励的到来却晚了40年。现实中,到底还有多少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勤勤恳恳掩埋在推动科学发展的洪流里,得不到承认或是远赴异国他乡我们不得而知——这不仅包含个人命运的不幸也更是国家之痛。

有人说,屠呦呦目前距离诺奖仅一步之遥,可中国人拿诺奖不能寄希望于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活得更长久,而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科研体制,修复培育科学家的“土壤”,让能产生更多的屠呦呦、龙呦呦。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