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多日的昆明发改委官员“艳照门”事件似乎是要尘埃落定了:8月9日,昆明公安局称,昆明发改委管理处副处长成建军被人利用艳照敲诈勒索案件破获,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该案系昆明市首例利用互联网色情勾引实施敲诈勒索案件,据艳照主角成建军称,犯罪嫌疑人曾向其勒索人民币6.3万元(8月10日东方卫报)。
从7月31日艳照在网上流传开始,昆明发改委先是断然否认单位有成建军其人,然后在一天之后又承认成建军确为该处官员,但称照片可能是伪造,已向警方报案,并对当事人调岗加以“保护”。之后在8月3日,多家网络媒体报道称昆明警方经过技术鉴定确认,所谓艳照为PS合成,而仅过一天后的8月4日上午,昆明警方澄清说,并未发布过任何消息,案件目前还在调查中。但更加滑稽的是,数小时后,也即8月4日中午,昆明警方再次发布信息:艳照确为PS合成图片。
如此自相矛盾的消息多次以官方名义发布,引发了网友的质疑。而正当事件慢慢降温,怀疑仍在继续之时,昆明警方在沉寂数日之后,突然抛出几乎等同于结案的消息:艳照基本属实,背后还有黑幕,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成建军本人被人色诱后又敲诈勒索,既是受害者也是淫乱事件参与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这样一来,昆明首例官员网络“艳照门”事件马上变成了“昆明首例互联网色诱敲诈勒索案件”,似乎除了成建军一人可悲可恨外,其余都是破案立功人员了。
可是,“艳照门”仅该有这样一个结果吗?
昆明发改委数次矛盾发言是怎样出炉的?如此损害政府部门信誉的混乱消息是谁发布的?当事人不该受到追究吗?昆明警方几次自相矛盾但显然最终是在配合发改委的表态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是权力互助?是媒体误读?或者有是“临时工”擅自发布信息?不管怎样,“权威”的官方消息如此漏洞百出混淆视听,总该向公众作出澄清吧?
“艳照门”从最初的单起事件演变为现在的公众话题,从最初对官员成建军个人道德品质问题的追问,演变为现在全国公众对更高级职权部门沸沸扬扬的怀疑和指责,岂是区区一个成建军能负担得了的?
综观“艳照门”的发展轨迹,很多公共部门应对公众质疑时的一套娴熟手段表露无遗:一捂二拖三抛人——捂不住,拖一拖;拖不了,抛个人。这样的套路之下形成的定式往往就是最先曝出的丑闻在经过长时间的折腾之后被确定,而在丑闻绕个圆圈又被证实的过程中,消磨掉的是取信于民的时机,消磨掉的是民众的耐心,消磨掉的还有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 2011-08-15“被色诱”模糊不了“艳照门”的焦点
- 2011-08-11当公信力“鸡蛋”碰上艳照门“石头”
- 2011-08-11官员“艳照门”不能在“全国罕见”中淡
- 2011-08-10难以掩上的昆明“艳照门”
- 2011-08-05官员“艳照门”不仅是私德问题
- 2011-06-24“伪艳照门”是对领导干部的“突击检查”
- 2010-02-27司法遭遇艳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