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不会通过共餐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现征人共餐,我请客,您吃饭”。近日,厦门市中山路步行街一角被市民围了个水泄不通———两名乙肝携带者与志愿者高举木牌,征集市民与其一同进餐。乙肝维权斗士雷闯,倡议征人吃饭者“锄草2号”,作为乙肝携带者,两人为消除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偏见乃至歧视,踏遍全国多省市,以邀人共餐的方式做科普宣传。(7月18《海峡导报》)
乙肝女举块牌子,在闹市街征人吃饭,颇有点像行为艺术,这样做究竟基于什么动机呢?按乙肝女“锄草”的说法,“一是找回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二是希望借此宣传乙肝不会通过共餐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大多数人对待乙肝携带者,不是尊重、理解,关怀、关爱,而是谈乙肝色变,戴着有色眼镜甚至视乙肝为洪水猛兽,让乙肝携带者很受伤。一个“乙肝携带者”的身份,或许要忍受周边人群的异样目光,或许会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心灵留下诸多创伤。
乙肝女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消除这样一种偏见与歧视。虽然有人质疑说这是作秀,但笔者觉得,且别说这种指责缺乏现实依据,即便作秀,此举也带有公益意义,多多益善!
“锄草”和“雷闯”的反乙肝歧视,出于一种切肤之痛,他们的可贵在于,能够超越个人的苦痛,不惜曝光个人隐私,站出来宣传乙肝知识,消除乙肝歧视。这是一种可贵的公民责任意识。他们,像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一样,虽螳臂当车,饱受打击,但仍愈挫愈勇,积极进取。
所谓“锄草”,意为除去人们心灵的杂草。的确,乙肝歧视,某种程度上源于盲目的乙肝恐惧,源于乙肝认识的缺乏,源于传播途径的误解。澄清事实,消除误解,杜绝歧视,刻不容缓。
问题是,面对庞杂且根深蒂固的偏见,仅靠少数志愿者的绵薄之力,还远远不够。事实上,乙肝歧视的存在,跟公共卫生宣传的滞后、不到位有关。诚如《南方都市报》一篇社论所言,“公共卫生教育到位,乙肝歧视才能消除”。对此,有必要检讨一下咱们的公共卫生政策,补齐相应的短板,让科学的乙肝知识,广为人知、深入人心。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医疗器械、性接触等途径传染,在一起学习、工作、用餐,传染几率微乎其微”,当人们都能以理性科学的姿态看待乙肝和乙肝携带者,届时,乙肝歧视问题即便不能彻底根除,也将大大缓解!
- 2010-08-23“乙肝女”征人吃饭背后有多少尴尬
- 2010-04-17“禁查乙肝难”根子在利益难割舍
- 2010-02-12“铲除乙肝歧视”是一种人权的进步
- 2009-12-30社会越进步对乙肝携带者就越人性化
- 2009-12-30反乙肝歧视还有多少门要封上
- 2009-12-30乙肝歧视几时止?
- 2009-12-30反乙肝歧视,动作再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