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29日下午分组审议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指出,“应把食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亚于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惩处力度,以法治的方式维护公民的‘食品安全权’”。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是顺势而为,保障食品安全不仅要有技术、有方法、有法规的完善,个重要的是要有决心。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公众焦虑。食品乱象频发,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综观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不难发现,从生产源头到各个加工环节在到销售环节,出现了整个链条式的溃败。食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淡薄,受利益驱使,不惜铤而走险。更重要的是,监管监管机制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我国食品风险监测体系不健全、存在着食品监管的漏洞,“多龙治水”的交叉监管制造了很多“监管空白”。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指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基础薄弱、能力不足,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还不适应监管工作的要求。”近段时间,围绕中国牛奶标准,南北两个地方奶业协会负责人展开论战。标准的不统一让国人对国产奶粉忌惮三分,纷纷选择国外品牌。中国海关总署官方网站统计数字显示,尽管2010年进口奶粉平均价格大幅上涨42.6%,但我国奶粉进口量仍同比增长了67.8%,达41.4万吨。与此同时,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产量却下降了约12%。显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标准,监管也难以进行,出现了各唱各调各自为王的分裂局面,导致出现信任危机。
政府部门的相互推诿、食品配套法规滞后等都是食品监管乏力的原因。如此种种原因,归结为一点乃是信心与决心的匮乏。一些部分表示重视食品安全,但基本上是停留在口头上,嘴上重视思想上未必重视。“十几个部门管不住一颗豆芽菜”,相互扯皮的现象并不鲜见。其实,在应对食品安全方面,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其它一些国家,如日本、美国、欧盟,他们有着健全的食品监管体系与完善的相关法规,这仅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极高,若有企业或个人胆敢在食品安全上做手脚,意味着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在食品安全方面是容不得任何瑕疵的。反观中国,各大奶业巨头几乎全部卷入“三聚氰胺事件”,但只有三鹿倒下;卷入瘦肉精事件的双汇仍旧安然无恙,仍是行业老大。中国食品乱象中有很多是知名品牌,且是国家免检,面临危机之时总能顺利公关,这背后有太多值得反思的东西。
所以,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凸显的是一种决心。我们常说,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关乎公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的和谐、社会诚信的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再完善的法规、再健全的监管机制,若不能走出“被动执法”、“折扣执法”的窠臼,最终也是徒有其形,故而,我们更缺是捍卫食品安全的决心。
- 2011-06-27食品安全 先抓“猫”再抓“鼠”
- 2011-06-17“食品安全示范店”莫与市民捉迷藏
- 2011-06-17食品安全不是技术问题
- 2011-06-16保障食品安全 消费者要自我保护
- 2011-05-25最严厉食品安全治理莫忘“最透明”
- 2011-05-20食品安全监管更需要未雨绸缪
- 2011-05-20治理食品安全,重拳要打监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