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短命建筑”根子在哪里?
www.fjnet.cn 2010-11-04 09:52  练洪洋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拆了建、建了拆”乱象背后推手多多,值得思考的空间也很大,建筑标准、建筑文化、城市规划、政绩评估、政府角色、经济发展方式等,都值得省思、重构。

今年2月,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5月,北京建国门建成20年的地标凯莱大酒店宣布将停业拆除……除了这些引人关注的地标性建筑以外,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其数量无法统计。

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如果说,那些流传千年的古建筑是一部“古代史”,那些尚处豆蔻年华便被无情炸毁的建筑大概就是“现代史”了。不幸的是,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资料显示,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132年,美国为74年,而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不久前表示,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有25~30年,令人唏嘘。

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个著名的“挖坑理论”,当国家经济萧条时,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一“挖”一“填”间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凯恩斯只是用一种通俗、滑稽的模型去解释他所主张的政府干预论,没有谁会傻乎乎的照做。而花巨资修建的建筑,未到使用年限,便人为炸毁拆除,却呈现了“挖坑理论”的现实版。

好端端的建筑物说拆就拆,一座座建筑“非正常死亡”,且不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城市记忆的无情抹杀,单就这两项“世界之最”——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就令人头痛不已。既然如此,为什么各地仍乐此不疲,毁“楼”不倦?

究问建筑“短命”的前生今世,主客观原因皆有:规划缺乏前瞻意识,造成号称“50年不落伍”的建筑,捱不过十年八年便丑陋不堪,只有一拆了之;建筑的潮流化、同质化,扼杀了个性与特色,千人一面的建筑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拆是它们最终的命运;囿于当时的经济与技术,建筑物功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唯有推倒重来;贪大求新的城市美学,难容见证了城市发展、保存着城市记忆的旧建筑;大量的“豆腐渣工程”为日后大拆大建埋下伏笔,大动土木之后的若干年后,必然进入建筑质量事故的频发期。

当然,急功近利才是建筑物最危险的杀手。“拆迁GDP”乃地方之利,政绩是官员之利,真金白银是商人之利,利利叠加,无坚不摧。例如,曾号称“西湖第一高楼”、建成至今仅13年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拆,其置换出的土地便以24.6亿元的天价整体出让。利润如此可观,还有什么不能拆除?

由此可见,“拆了建、建了拆”之乱象背后推手多多,可供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从建筑到经济发展方式纵深,建筑标准、建筑文化、城市规划、政绩评估、政府角色、经济发展方式等等都值得省思、修饬甚至重构。就事论事,延长建筑寿命应从相关法规入手,保证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建筑物质量,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并得以认真执行,实现“建筑大计,百年为本”,减少“朝建夕拆”的怪象;充分尊重公民的物权,用私权限约公权,避免随意拆建现象发生;修正官员政绩评估体系,降低GDP权重,从而平伏官员GDP焦虑,抑制他们大拆大建的冲动;治本之举还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傍,使之从中脱身出来,少打拆迁主意。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