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中国形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于去年岁末撰写的“年度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曾经这样指出。在这一背景下,该监测室新发布的“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或许正是观察这样一种“局面”的样本。据报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近日对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了考评。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因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标上一枝独秀,进入总体较为得体的蓝色区域,而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被判定为应对严重失当,被亮起“红色警报”。
排行榜依次以“较为得体”、“有待加强”、“存在明显问题”和“严重失当”作为四种评价方式。而细览此次进入舆情监测的十起公共事件,我们所能发现的一个特点,不全在于其中甚至没出现一起可以评价为“十分得体”的案例——这多少令人遗憾——而在于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那就是一些愈个体的事件,政府应对效果看起来愈好,而那些在公众看来愈是重大,愈需要弄个明白的事件,官民互动的良性程度则愈低。除此之外也显示出,地方对于一些权力为祸的个案,应对灵敏,对那些属于共性问题的公共事件,反应则显迟钝。
一切并不难从排行榜中获得答案。名列榜首的巴中“全裸”乡政府事件,因为本质上是一起有正面价值的勇敢尝试,故不去说它。而排在“有待加强”这一等级的河南睢县“茶杯门”事件、广西烟草局长香艳日记等事件,悉为个案孤例,并无过多利益纠葛或内幕背景,因此相关部门处理起来可以手起刀落,并迅速回应舆情。接下来“应对存在明显问题”的河南鲁山“喝开水”事件、河北石家庄王亚丽骗官案、江苏东海父子自焚等事件,比之上面两起事件,则情况复杂得多,其中有一些甚至是长期积弊,牵一发动全身,于是应对起舆情来就难免畏首畏尾了。
尤需关注的,仍是被判定为“应对严重失当”的贵州安顺枪击案及山西疫苗事件。除了其影响、造成的危害都特别重大之外,这两起事件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事发后,当地相关部门并不是以真诚或负责任的姿态来进行调查,尽可能满足公众知情权,而是上下其手,或混淆黑白,或闭嘴不言,使公众成为不明真相者。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贵州与山西两起事件中,有关方面都曾举行过一次新闻发布会,如出一辙,两地的发布会都草草收场,并均因现场记者不满于新闻发布的诚意而导致场面一度失控。
我们需要知道,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上,地方的应对通常会失当,以及导致这一切的必然原因何在。假如地方政府只是在一些属于个案的“小事”上表现得令人称道,显然仍是不够的。因为一些更加重大的公共事件,指向着这个社会运行中最具有代表性或体制性的弊病,比如拆迁自焚背后的拆迁乱象及公民物权,问题疫苗背后的医疗保障与监管体制等,无不意味着更加严正的舆情,更加不可违逆的民愤与民意,然而为什么屡屡在此处,地方政府的应对就不那么灵敏,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而如果民意与官意总是呈现出反方向的狂奔,又何谈“良性互动”?
人民网将这个排行榜称为“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舆情的应对固然是政府的一种“能力”所在,但与此同时,仅仅靠“能力”,并不能使地方政府的应对变得足够圆满。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公共事件上,公众需要知道的只是真相。如果没有真相,没有提供真相的诚意,哪怕地方政府拥有完美的气质和得体的辞令,也不会让公众舆情满意,最终也无法形成真正良好的官民互动局面。中国已有近四亿之多的网民,这样的一个群体已不容轻慢。地方政府在这个网络时代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们希望能从“排行榜”中获得一些启迪。
- 2010-04-13舆情应对能力是种什么能力
- 2010-01-12互联网时代舆情应对:2010,众声依旧喧哗?
- 2009-09-15中国企业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发布 三鹿表现最差
- 2009-07-31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也是执政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