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难捉摸的是楼市,房价预测更是不可信。当美国的报纸仍连篇累牍报道拍卖房屋和房价持续下跌之际,中国媒体的头条却在讲述不同的故事:某某地供不应求房价上升,甚至是排队抢房。高房地产成了最令中国头疼的事。政府多次试图进行干预,但是每次几乎都是无功而返。
11月20日,北京市建委表示,由于北京几个大型经适房项目征地拆迁费用和材料价格飙升,而销售定价偏低导致亏损,北京市首次决定将部分经适房将调整为商品房出售以弥补亏损。(《北京晨报》11月21日)
廉价房变身商品房,原因是为了要“弥补损失”,然而除去炒楼的不算,中国房地产真正有过亏损吗?况且经济适用房以平抑房价,保障住房为目的。作为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的保障性建设,它的特殊性就在于由城市政府组织是社会保障和社会公益的一部分,而这就注定了他必须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
现在,政府不再顾及中低收入者的境况而选择紧跟市场,打开销路,以保持稳中有赚,政府不亏本,参与商不亏本。想当初,信誓旦旦,开出了一张张“美丽的支票”,不知道政府承诺的经济适用房要到何时才能兑现?经济适用房走向商品化不是一个成本的上升那么简单,因为一个住房项目,历时十年远未完成,本身就有许多疑点。现在更让人怀疑这会不会成为一张废弃的空头支票?
经济适用房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本身就要求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即便是有亏损,如此干脆的华丽转身也欠思考。所以,从大环境来讲这次转身是一个矛盾体的结合:房地产业复兴是中国从全球衰退中如此强劲地脱颖而出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迅速攀升的楼价成了政策制定者们的首要问题。而喧嚣的房地产市场使北京的在房市方面的决定复杂化,犹豫化了。我们甚至可以看见在北京过于宽松的金融政策与楼价的飙升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联系。而且如果房价上涨,那么大多数其他资产的价值也会上升。
而之前为此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份名叫《住房绿皮书》的发布,它分析了2008年至2009年中国住房市场运行状况,并预测2010年我国住房市场将呈现“春暖秋凉、震荡增长”。“春暖秋凉”颇为符合时令;至于如何“震荡”不得而知,估计高房价仍然长袖善舞。
房价的上涨引发了担忧,地产繁荣可能转变成危险的泡沫。同样,这种变现的取消经济适用房的做法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十年,建不出一个住房项目,中国效率何在?中国极度需要增强的正是消费。如果家庭不得不将越来越多的收入投入到住房上,那他们购买其他商品的钱将被耗尽。
一个经济适用房的转身,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之前有过经济适用房小区出现大量闲置“豪宅”,已售经济适用房呈现“高租售率”。甚至是凌晨4点排队老大爷买不到经济适用房。而且经济适用房小区出现大量有钱人,奔驰,宝马屡见不鲜。我终于读懂一个事实:房价对穷人而言,没有温柔的时候。
[稿源:红网]
[作者:王国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