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理财产品 > 正文
理财产品新规影响几何 超短期高收益产品难现
money.fjnet.cn 2011-10-31 14:53   来源:理财周刊    我来说两句

今年7月份开始,银监会对个别类型的理财产品多次发文。10月上旬,《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多项新规的出台,将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及个人投资者带来怎样的影响?

文/本刊记者 尹娟

尽管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断出炉的监管新规效果正逐一体现。继今年7月份开始,银监会就个别类型的产品多次发文后,10月上旬,《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在《办法》中从理财产品的销售、设计、收益披露等多个方面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不仅如此,在银监会向银行下发的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中,对于“资金池”类产品给出了严格的规范。据悉,尽管《办法》将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必须在10月底前完成自身的理财业务自查整改。

今年以来,受到银根紧缩和外部市场环境不景气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一枝独秀,发行数量、发行规模、收益率等都有很大的增长,银行理财产品也成为了今年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低迷、通胀率走高的市场环境下的最优选择。此番多项新规的出台,将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及个人投资者带来怎样的影响?

影响一:超短期高收益产品难再现

提示:慎发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尤其是不得为“冲时点”提高短期产品的收益。

在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短期化”成为最主要的特点。根据普益财富近期统计的数据,2011年1月~9月,银行理财产品共计发行14876款,其中1个月期限的产品为516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3.88%。不仅如此,一些“超短期”产品凌空出世,尤其是在月度末、季度末等银行的重要考核节点,银行不断推出投资期限仅为几天、收益率远高出市场水平的产品以吸引投资者的资金,“超短期”产品成为了变相高息揽储、指标调节的重要工具。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将产品的到期日设定在季末,但是按照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结算流程,这部分资金到期后将短暂停留在银行账户中,正好满足了银行业绩考核的时点要求。也有一些银行将产品募集期设计在季末或月末,下季初或是下月初产品进入起息日,在募集期内的资金也起到了提振指标的作用。

据悉,银监会在内部通知中建议:慎发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尤其是不得为“冲时点”提高短期产品的收益。记者从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部门了解到,为了保证不出现违规行为,银行纷纷开始主动回避在月末或是月初进行新产品的发售。

不仅如此,在近期发售的理财产品中,除了银行常规发售的各种滚动超短期限理财计划,像中行、工行、交行等都有7天期的滚动理财产品,单独发售的超短期限产品已经难见踪迹。如期限最短的产品至少达到21天,1个月~3个月期的理财产品发行量也占据了主流。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近来银行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但更重要的是,银监会的严格监管为银行带来了很大压力,可以预期的是,以往那些超短期高收益产品将难以再现。

对于投资者来说,高收益产品数量的减少,可能会丧失一些潜在的高收益机会。不过,由于高收益产品的期限极短,普通资金量的投资者实际收益的变化并没有那么显著。举个例子来说,某款7天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投资起点是10万元,实际收益仅为97.22元。原因就在于理财收益=投资金额×年化收益率×理财天数/365,当理财产品的天数较短时,在除以365天后,实际收益情况并不会很高。

责任编辑:林晨昱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