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新闻>>朝鲜游>>逛遍朝鲜>>便签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开城市北郊的松岳山南麓的山坳里,这里安葬有1.5万多具志愿军烈士的遗骸。1954年即朝鲜停战后的第二年,开城市政府在这个坡度不大的开阔地修建了两个彼此相邻的烈士陵园,分别安葬从南朝鲜搬运回来的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死亡人员的遗骸。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其中有志愿军的遗骸约1.5万多具,安葬方式采用了合葬,在陵园内修建了10个深入地下的大墓穴,将装有烈士遗骸的棺木整齐排列其中,每个墓穴约1000多具,然后,在墓穴上用圆形的水泥盖封顶。这项接运和埋葬的工作历时将近一年之久才完成。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里埋葬的志愿军死亡人员遗体,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是在1950年冬至1951年6月我志愿军第三、四、五次战役期间,在越过三八线的原敌占区作战时牺牲的战友,部队在后撤时就地作了掩埋。

其二是1953年7月中下旬朝鲜停战前夕我发动的金城战役期间,在突破敌防线并向纵深推进时牺牲的战友,在我完成战役歼敌任务后撤退时就地在战场掩埋。

上述两部分人在接收时,大多没有辨别其身份的材料,在移交名单上仅仅登记为“姓名不详”。

其三是在敌战俘营死亡的志愿军被俘人员。这些人大都是有名有姓的,而且还有敌方早先交来的被俘人员死亡名单可以印证。墓地注册委员会在接收后,曾安排卫生人员在法医的指导下对这些遗体进行了逐个检验和登记。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阿里郎》加入中国元素,其中提到胡锦涛。

演出结束时,表演者齐声用中文高呼:“温爷爷,很高兴见到您!”同时,人手翻动的背景版也翻出这几个中文字,场内呼声震天,气氛达到高潮。

《阿里郎》歌颂“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阿里郎》:在世界第二大体育场共唱赞歌

阿里郎

著名的朝鲜传统民歌,但是在五十年代,它也被演绎成接头笑话:“你拿的什么书呀?歌曲集。什么歌曲?《阿里郎》。”它源自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

大型团体操和文艺表演《阿里郎》由朝鲜10万名青少年和专业艺术工作者演出,自2002年首次公演后,至去年已演出180多场,观众累计达700多万人次。2007年8月,大型团体操和文艺表演《阿里郎》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成为很多外国游客到朝鲜旅游时必看的观光项目之一。


朝鲜元素

与50后青春有关的日子

朝鲜,对于我们的父辈——50后、60后来说,是他们青春岁月的一段记忆,对于朝鲜元素,他们有着难以磨灭的情感。

《卖花姑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朝鲜的故事片几乎占据了各大电影院,悲剧《卖花姑娘》最轰动,丝毫不亚于今天的《阿凡达》。整场电影放映过程中,观众泪眼滂沱,其中的电影插曲也成为当地最时髦的流行歌曲。

朋友舞

50年代初,盛行跳集体舞,其中一支曲子“呼拉里”就来自朝鲜,当时人们都会跳,叫朋友舞。朝鲜舞曲大多是三拍子,而且节奏缓慢,但这支舞曲节奏欢快,四分之二拍,所以当时特别受欢迎。

600工分

当时经典笑话,来自于朝鲜影片《鲜花盛开的村庄》的一个情节——母亲为儿子找对象,拿一张姑娘的照片对小伙子说,这个姑娘非常能干,一年能挣600个工分。这时电影给照片来了个特写,是一个很胖的女子,引来了观众的哄笑。母亲接着说“好看的脸蛋能出大米吗?人家能挣600工分呢!”于是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把体胖的年轻女子戏称为“600工分”。

大型团体操和文艺表演《阿里郎》10日在平壤绫罗岛五一体育场上演。


《阿里郎》公演。

演出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朝鲜再次上演10万人集体操阿里郎。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朝鲜街头漂亮的女交警

女交警是平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都是亭亭玉立、正值妙龄的未婚女青年,年龄从16岁到26岁不等,体貌端正、聪颖健康,身高不低于1.65米,是在众多高中毕业生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她们站在十字路口中央,手拿交通指挥棒,眼睛注视着川流往来的车辆,迅速敏捷地指挥着交通,着实一幅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女交警的服装是十分吸引人们眼球的亮点,一年四季女交警们的制服有所不同。夏装为白衣、蓝裙,春秋装为蓝衣、蓝裙,冬装为蓝衣、蓝裤。天气最冷时则戴上皮帽,穿起皮衣、皮裤和皮靴。每逢下雨,女交警们则会在外面套上一身透明的雨衣。在晚间执勤,则会在身上挂上反光带,手中换上闪光指挥棒。

平壤市大的路口都会有交通哨所,总共约有50多个,每个哨所由6位女交警和部分男交警组成。女交警们负责路中间的交通指挥,每天从早上七点执勤到晚上十点,6个人分为两组轮流上岗。平均每班岗执勤30分钟,每位女交警每天要在岗上指挥两到三个小时。

女交警基本没有休息日,即便在节假日时也要工作。只不过节假日执勤时,可以不站在路口中心指挥交通,而仅在路边维持正常秩序。这也得益于金日成主席发起的“周日步行”运动。这一运动号召所有同志周日徒步出行,有利于增进户外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周日,除了公共汽车和特殊车辆,路上一般很少看到车辆行驶。女交警们也多少能够获得一些休息的机会,缓解一周积下的疲惫。(文字来源:中新网)


平壤女交警。(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网站图)


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晓明与女交警合影留念。(中国驻朝鲜使馆网站图)


靓丽的交通哨所女所长。(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网站图)


女交警在指挥交通。(中国驻朝鲜使馆网站图)


身着春装(秋装)的女交警


身着冬装的女交警 

   

朝鲜高丽博物馆位于开城市东北部,占地2万平方米,由12栋主楼和6栋辅楼构成。11世纪初叶这里曾是高丽国的行宫——大明宫,专门负责接待外国来宾,称作“顺天馆”,后来又改作宣传儒教的“僧务馆”。1089年国子监迁到这里后,从此成为专门培养国家官吏的最高学府,并改称“成均馆”。如今这座古老的建筑已经成为“高丽博物馆”,这里存放了一千多件高丽时期的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这些足以展示朝鲜历史的一千多年前的石碑、石刻、、壁画、青铜、人参,甚至还有与我国活字印刷完全相同的所谓“金属活字印刷”,静静地向我们述说着曾经的过往与沧桑。

高丽博物馆里,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大树。记得有位西医说过,最好每天能抱抱那些树径80厘米以上的古树,吸收他们的仙气,于是我抱了它们,可同行的老板们不相信我的说法,说这是公树,他们不会去谈同性恋。


在朝鲜看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银杏树

整个博物馆掩映在绿树丛中,成均馆前院的几株参天大树,据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些古树至今仍然保护得很好,枝繁叶茂且树干十分粗壮,大约要三四个人才能围拢过来。


军事博物馆有一棵被美军炸毁的胸径近2-3 米的大树桩。馆中有它生前的照片,它的树荫底下可同时停放十多台坦克,听说曾经保护过数以万计的百姓。这些保命树的纪录,让我对朝鲜人民又多了许多敬佩。




博物馆内的房屋与我们在国内看见的古代建筑,风格十分相似。


博物馆内的房屋与我们在国内看见的古代建筑,风格十分相似。


我们还碰见一对正在博物馆内拍婚纱照的朝鲜新人,女的一身鲜亮大红的民族服装,而男的则以一身军服示人,朝鲜人民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导游告诉我们,这座博物馆内一千多年前就曾有过商店,即在高丽时期最高学府里设置的商店,就在正院一侧的一个小院内。如今这里仍然开着间门面不大的小卖部,两位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小姐正在兜售朝鲜特色产品,如高丽人参茶、人参软糖之类,惹得游客们纷纷与她们合影留念。


在博物馆内,我们还看见两位正在写生的学生模样的孩子,十五六岁左右。走近前去一看,钉在画板上的画已完成了大半,原来他们的画是“成均馆”内的风景,画得还挺不错的。


漫走在朝鲜高丽博物馆内,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不由得有了一种十分熟悉与亲近的感觉,如果不是身边导游与讲解员的时刻提醒,我们这些参观者丝毫没有身处异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陌生感。


漫走在朝鲜高丽博物馆内,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不由得有了一种十分熟悉与亲近的感觉,如果不是身边导游与讲解员的时刻提醒,我们这些参观者丝毫没有身处异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陌生感。


漫走在朝鲜高丽博物馆内,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不由得有了一种十分熟悉与亲近的感觉,如果不是身边导游与讲解员的时刻提醒,我们这些参观者丝毫没有身处异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陌生感。


漫走在朝鲜高丽博物馆内,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不由得有了一种十分熟悉与亲近的感觉,如果不是身边导游与讲解员的时刻提醒,我们这些参观者丝毫没有身处异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陌生感。

范毅波 周游世界50多个国家的行者,著名旅行博主、摄影师。

表哥出生在朝鲜的一个小村子里。在那个抗美援朝的年代,大姨和姨夫都是军医,在朝鲜度过了几年难忘的岁月。他们给表哥取的名字,就是那个朝鲜村庄的名字:西里。

朝鲜,这个我们的近邻,却总是透着股神秘的气息,那一年的春天,终于去了朝鲜,也算是了了一个心结。

朝鲜的旅行,注定要让人感慨良多。由于旅行的种种限制,我不知道自己看到和拍到的,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朝鲜。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世界在变化之中,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朝鲜也在向前发展——城市的轮廓,还有人们的内心。

然而,朝鲜还是如此的不同,那些画面,对于欧美人而言是纯粹的新鲜,对我们而言,很多更像是对历史的重温。

这块土地,朝鲜人自己称作三千里江山。的确,这是一块美丽的土地,江阔山秀。青山绿水之间,绿色的稻田,集体劳作的人们,一幅安详清静的山水画卷。

能感觉到,朝鲜人内心对于被外人认同的渴望,而且他们拥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对前来旅行的人,这个国家希望把最精华的事物展现给你。

我们去平壤的少年宫里观看了非常高水平的表演,演员们个顶个都是百里挑一,城市的各个广场上,演员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型团体操忙碌地排练,朝鲜的团体操,那绝对是世界一流。

我们行走在平壤的大街上,如此宽阔平整让人赞叹。平壤的街道一向以宽阔笔直闻名,50年前规划的主干道斯大林大街就有45米宽,1987年兴建的光复大街更是宽达100米。

朝鲜的街道上,没有商业广告,没有滚滚的车流,统一模式的楼宇整齐地分布着,这样干净的画面,同样是一种震撼。

朝鲜的地铁是一个独特的景观,首先是深,在地下100多米,这也是为了战略的需要。其次是美。从略显寥落的地上来到地下,那金碧辉煌如地下宫殿般的壮观景象,简直让人大吃一惊。对于外来人,在平壤坐地铁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地铁站名完全和地理位置无关,如自主、胜利、凯旋、红星、战胜等等,你得知道红星在哪儿,胜利在哪儿。

在朝鲜,当地人似乎没有与你交流的欲望。好多次,我热情的微笑以对,换来的只是微澜不惊。抑或,一丝的惶恐,然后躲避开你的目光。

碰到了几个加拿大人,用朝鲜语向我问好,得知我也是游客,马上就开始抱怨,说从来没有这样的旅行,限制太多。

去板门店,的确是警告一堆,不过想想这里的独特性,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板门店其实是开城一个普通的村庄,名声大噪只是被历史造就。站在一个观看平台上,三八线如此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两边分别是朝鲜和韩国军人,服装的不同反映出南北发展的差异,那些朝鲜军人的面孔,坚强英挺,气势威武。

朝鲜总让人一言难尽,有些牵挂,非常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