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团结自1980年以来一直从事发酵工作,他秉持工匠精神,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是该公司第五代酿造技艺传承人,也是厦门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厦门酱油古法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详细]
黄秀泉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良种繁育工作,因试验品种多、任务重、工作量大,且大量试验工作处在田间,试验季节一般是烈日高温,1991年7月,正在进行繁忙“双抢”工作,因连续多日田间有关试验观察、记载和考种取样等工作而劳累,不幸得了尿毒症。[详细]
薛万兴,1988年加入了枯燥辛苦的养路队伍。从那时起,他就对公路的精修细养,对路边花草的精心呵护,像公路上一颗不起眼的砂石兢兢业业地呵护着自己所管养的路段。他就是凭着这一股子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短短3年时间,由一名普通养路工成长为芦洋站站长。[详细]
张海雷在工作中实施“一线工作法”,每天带着设计人员到现场测量,每天下现场管理,每天扎在第一线,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以“人一我十”、“白加黑 五加二 晴加雨”的工作作风,确保了县域各重点工程的顺利完成。[详细]
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的自然传承,体现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秉持朴实的匠人精神,他全身心投入“传、帮、带”,传递耐心、专注、坚持的品质。通过创办“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了高级技师20余名,技师30余名,成为公司专业骨干和顶尖专业人才。[详细]
陈玉琴投身水产养殖业二十多年,从淡水鱼小规模养殖起步,发展到现在的近100亩育、养示范基地,带动全体村民,走养殖致富奔小康的道路。1999年,陈玉琴在福建省农函大水产养殖专业学习,切实提高自身在水产养殖业的专业技术,从清塘消毒到选择优良品种、科学投饵、合理密养、防治病虫害等,形成一套专业、科学的养殖技术。1996年,率先在灌口镇养殖罗氏沼虾;1997年引进建鲤混养;1998年吴郭鱼大面积高产养殖试验;1999年尝试红罗非鱼与刀额新对虾混养试验,均获成功。通过以上几次试验,陈玉琴整理推广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鱼虾混养技术得到周边养殖户的普遍肯定和应用。[详细]
潜心钻研的“土专家”。陈两固出生于制茶世家,从事茶业30多年。他长期在茶业的种植、加工、制作、拼配等各领域,潜心钻研,经验丰富,取得显著成效。其制作的铁观音在各种级别的茶王赛中,多次获得金奖茶王,并经层层选拔,荣获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殊荣。经他研究实验的“茶园梯壁种植黄花菜以及茶树修剪新技术”、“雨天做青保水发酵法”等成果,在安溪县数万亩茶园推广,影响广泛。[详细]
刘坤泳出生于果农世家,初中毕业后就致力发展文旦柚,每日起早贪黑,泡在农场里钻研种柚技术。经过长期的努力钻研,他种出来的红心文旦柚皮薄肉厚、汁多而甜。他不懈推广“五新”技术,使得“仙溪牌”文旦柚成为柚中佳果,自是让度尾文旦柚身价倍增,带动了全县农户6000多户种植度尾文旦柚2万多亩,走上了小康之道。2006年,他率领村民在湘溪村成立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及仙溪果业协会,几年来,刘坤泳依靠“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为果农提供规范化服务,引导果农开辟增收路。5000亩基地带动了有“地标”身价的“度尾文旦柚”畅销大江南北,年创产值近2亿元,他自己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文旦柚大王”。[详细]
党建强村。他在任8年多来发展党员6名、预备党员1名。他引领筹资1410多万元,修建防洪大堤500多米,搬迁贫困户112户,建成宜居宜业“仙霞中心小区”,使地灾点的农户和贫困户得到妥善安置;争取资金45万元,新建农民活动中心1000多平方米,村民经济收入、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根本改变,被南平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基层党支部”。[详细]
岐峰村位于罗源县霍口畲族乡,全村260户,980人,平均海拔600多米,属革命老区,是福州“第二饮用水水源”重点生态保护区。2009年10月,为响应省委省政府保护福州市“第二饮用水水源”的政策号召,岐峰村作为保护区内第一个畜禽整治示范村,全村退出生猪养殖业,但村民的生活来源没了着落。当年12月,肖国水带头组织原先的养殖大户,成立岐峰山水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油茶种植、高产毛竹林培育、林下种养殖生态循环农业,经营食品公司、电商销售平台等。[详细]
在20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钱平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钱妈妈”。自到新疆部工作以来,几乎“全年无休”、“全天候”陪着新疆班的孩子们,用她无私的奉献和大爱,为促进民族团结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深受同行赞誉和学生的爱戴。有一次,有个孩子被诊断为空洞性肺结核,由于家长远在新疆,再加上家庭困难、语言不通,无法到厦门照顾孩子,钱老师就主动留在医院,为孩子送餐、购买营养品、垫付医药费,自己忍着高烧和咽喉疼痛,一直坚持把孩子照顾到病愈出院,“不是亲人,胜是亲人”……[详细]
扎根海岛17年,黄仙永以仁爱为船,以知识为帆,为学生的未来摆渡。任教以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他为贫困学生垫交学费、关爱资助“留守孩子”、悉心辅导后进生、转变“问题学生”,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师爱无尘”的无私奉献与执着追求。[详细]
2014年6月26日傍晚, 龙凤头海面上有人在呼救,王以星,韩明文和陈友学三人在不同方向同时奋力游向事发点。当时只看到一名溺水者以及离溺水者五六米处漂浮着一顶帽子,这名溺水者神智昏迷,王以星快速潜入水下托举,这时溺水者情绪异常激动,不断挣扎、嚎叫:“快救命呀,还有一个是我的哥哥!”三个人先稳定溺水者情绪,告诉他:“你放心,一定有办法把你们救上岸。” 王以星、韩明文、陈友学其实心里很明白三个人徒手救两个溺水者意味着什么,但他们当时已顾及不了自己了,由陈友学先把溺水者拖带上岸,王以星和韩明文留下继续搜寻另一名溺水者。[详细]
陈安铃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在父母的教导下,对教师行业充满敬仰之情。1976年,在母亲的带领下,高中毕业的他来到人民公社革委会申请成为了一名民办老师。在大湖村任教的6年时间里,他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偏远乡村学校取得了期末教学质量抽查全学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详细]
鄢秀惠作为福州市学科带头人,除了科学的教学管理,还深入教学一线,注重课题研究,多次参加省市公开课及经验交流讲座,发表的多篇论文获奖。她用对特教事业的赤诚之心感化全体教师,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了一起。为了让教师们尽快适应工作,她将自己的所知所会倾囊相授。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来校检查指导工作,他们说:“特殊教育学校办的好,这个校长真是选对人了!”[详细]
张建全出生于行医世家,作为一名基层全科医师,全身心投入厦门“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改革的洪流,以实际行动打动了许多患者,使医生入户和患者签约一对一管理这一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从受到怀疑变为深入人心,在鼓浪屿这个原本缺医少药,群众看病难十分突出的小岛上默默耕耘,成为最受群众和病患信赖的家庭医师之一。[详细]
吴玉兰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1999年底,她从乡下卫生院调入大田县中医院,每年接诊病人上万人次。她用心钻研业务,多次到省、市医院妇产科进修深造,2003年,她主持创建妇产科,发展成县中医院重点科室,率先在县里开展无痛人流技术,妇产科业务走在全县前列。她管理的科室,没出现一起医疗安全事故,没出现过一起医患纠纷,周边永春、德化等地孕产妇纷纷前来找她就诊。[详细]
自参加医务工作以来,王冰维始终于位于临床第一线,在日程表上无周末、无节假日、无刮风下雨,从死亡线上抢回了无数条宝贵的生命。如今50出头的王冰维已担任科主任多年,但由于妇产科医生严重缺乏,她仍主动要求在临床一线值班,同时兼任二线及三线值班,有时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坚守岗位。她经常揶揄自己及同事:“干我们这行的都是女汉子,没有休克都得坚守阵地”。这既是自嘲,也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样任劳任怨的工作,带领科室不断创造新的业绩,造福一方百姓。[详细]
她待病人如亲人,经常为抢救危重病人而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不久前的一天早上,她替其他医师值完夜班准备回家休息时,一位心血管病人慕名从乡下赶到医院来请她诊治,虽然此时已是一晚未合眼,但她仍然认真耐心地对这病人进行检查,开出心电图、彩超等检查单,等病人检查报告出来,开完药送走病人。接着又有许多病人找她,等她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上午下班的时间早已过了,她认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所具备的要素应该是医术、同情心和服务态度。[详细]
二十多年来,他工作总是耐心细致,认真操作,从未出现医疗差错。业务上精益求精,以精湛医术为大量患者解除了病痛。如武平一中退休老师钟肇和,因腰腿疼痛不能行走,经过他的治疗很快恢复健康,特地撰写文章《发扬灿烂的针灸医术为人民的保健作贡献——访针灸大师李砚辉》,刊登在《人文科学》杂志上。[详细]
蔡意彬从2008年7月入警至今,始终坚持奋战在打击犯罪的刑侦一线,先后参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00余起,参与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00余人。闽南日报、光明网、闽南网等媒体更是对他的先进事迹加以报道,将他誉为心如细发的“城市猎人”。[详细]
江涛从警以来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2016年4月20日,江涛在生死关头显英雄本色,在抓捕毒贩时被嫌疑人刺穿右胸,肺部被刺伤、气胸、第四根肋骨骨折,在身负重伤情况下强忍剧痛,用手捂住胸部继续猛追嫌疑人200多米,最终将嫌疑人擒获,自己却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详细]
邹志峰爱岗敬业,不忘初心。他化解矛盾纠纷耐心细致,为调解一起纠纷10天8次深入田间地头做群众工作,耐心得到当事人双方感动,纠纷成功调解。为了照顾外地民警,他连续7年除夕夜留所值班,周末值班更是家常事。去年3月,他的女儿出生时,他都没能在妻子身边照顾。[详细]
王炼武参加公安工作20多年来,一直在晋江刑侦大队从事重案侦破工作,从办案骨干到重案队长再到副大队长,将晋江刑警“特别能战斗”背包精神传承发扬,力保一方平安。他有一股冲劲:冲锋在前,不落人后。在大要案侦破工作中,他坚持“命案必破”、“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必须尽快破获”两大要求,越是大案越敢攻,越是困难越敢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创佳绩。[详细]
工作中,许鸿升是尽职尽责的优秀警察。但生活中,他却是个“不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一次,女儿凌晨1点高烧不退,妻子焦急地打来电话,但他正在蹲守,实在走不开。妻子只能自己连夜抱着孩子赶到医院。这次跨国追逃,他向妻子隐瞒了病情,直到送到医院抢救,才对妻子说:“让你跟着我受累了!”而住院期间,是两人结婚以来待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时间。[详细]
卢溪河同志担任高寨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首先做的就是把高寨村的党员队伍团结起来,依靠支部引领,充分发挥支部核心作用。做到“以点带线,全面辐射”带领群众全程参与“富美高寨”建设。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卢溪河同志深知搞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村庄的发展的生命线。高寨村主干道承载着全村一千多人340多户人家的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当时“晴天满身尘,雨天两腿泥”的路况,是全体高寨村民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卢溪河从县、镇、村和果农等渠道上多元化地筹集“村村通”工程资金,并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积蓄补足最后3.2万元资金缺口,最终得以将高寨村长十多公里的主干道全部硬化成水泥路,大大方便了全村人民的生产生活。[详细]
黄加成任职16年来,“带头”致富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把一个贫困村建成了一个“富民强村”示范村。被誉为“有经济头脑”的他,于2007年底率先创办村里第一家规模化古典家具企业——龙虎山古典家具公司,通过直接转让订单,向村民无偿提供技术、资金及销售渠道等,引领扶持全村人创办古典家具厂,形成大规模的鸡翅木古典家具生产基地,年产值突破10多亿元,打响家具市场“蒲山品牌”,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万元,位居全镇第一位。“昔日‘找小工来蒲山’,今日‘要打工来蒲山’。”蒲山村计生协会会长林金华自豪地说,从蒲山村民到外打工,到返乡创办家具厂,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让蒲山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与变化。[详细]
1994年,李捷增辞去沙江建筑工程公司技术经理职务回村担任村干部。在他的领导下,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860元增加到2015年的1.8万元,村财从零到现在的30万元,涵江村也先后荣获全国巾帼示范村、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李捷增是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福建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宁德市优秀共产党员、宁德市劳动模范。[详细]
黄正华引导村民发展茶产业,大力实施生态茶园改造,先后投入260万元改良土壤,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500多亩,推广种植新品茶叶面积1000亩。经过几年的发展,黄村村茶园面积达1万多亩,新建茶厂150多家,成为武夷山种植和制作品种最多的茶村,茶叶总产值超亿元。[详细]
林新华担任清凉镇旗山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已4年,也曾任村主任长达10年之久。在2012年,村民集体邀请在永泰城关开食杂店的林新华回来当村支书。任职以来,他团结带领村干部铺设水泥公路5.7公里,路灯亮了起来,村部得到了修缮,破烂不堪的礼堂变成了老年文艺活动中心,完成了电网改造,建成人饮工程,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45元,旗山村党支部被评为清凉镇优秀党支部。[详细]
林文辉从事环境保护工作16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常态化到郊外、工厂、村庄采集水样、气体或固废样品数据,年平均现场监督监测210余次,涉及百余家(次)工业企业,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林文辉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强化对企业日常排污监控、非法小电镀现场监督采样、寻找隐蔽污水排放点,提供的监测数据促成全省第一例“按日计罚”样本,严厉打击了超标排放企业。[详细]
进入环保战线工作7年,他恪尽职守、严格执法,经手的案件一律从快侦查、尽快立案、从严查处。2013年以来,牵头查处案件近40起,有力打击了辖区环境违法行为,并创造了多个全省首例。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他始终用自己的那份爱心、那股干劲、那份执着、那份热情,积极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默默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详细]
1997年3月,刚刚走上环保岗位的陈松敏,就立志在环保的平凡岗位上,奉献青春和汗水,争当优秀环保人。20个春秋一晃而过,他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诺言。如今,他养成了一个“神经质”动作,每天一进办公室就下意识地打开电脑,查看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662条数据,一条一条地分析,绝不遗漏。365天,从不间断。日调阅,周分析,月报告,年年如是。[详细]
熊贤泰自2013年6月份担任市环保局局长以来,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始终学习政治理论及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学习环保业务知识,以“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践行群众路线、认真贯彻落实“两学一做”精神,团结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环保局全体干部职工,全心投入,全力拼搏,努力把邵武环保事业推上新台阶。[详细]
陈立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第一操守。2015年,他发现一家电镀企业未按危险废物管理规定处置电镀污泥,存在严重环境安全隐患。该企业老板企图用钱买通他,被当场拒绝后,该老板又通过熟人说情,同样被他严词拒绝。他一方面坚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查处,另一方面向该老板和管理人员释明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最终得到对方的理解和配合。[详细]
“小爱无界,大爱无疆,爱心传承,奉献无悔”这是邹振南微信个性签名。五年来,邹振南爱心服务电话24小时不离身、不关机,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都及时安排出车,确保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救助,不收一分钱,而自已因付油费、保险、车辆维修、队伍管理等费用,每年投入近10万元。[详细]
2007年重阳节起,赵亚娟与金尚社区空巢老人结对,并主动承担为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上门理发的任务,是“空巢”老人的贴心人,老人称赞她是社区派来的“好女儿”。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赵亚娟于2011年建立“久久爱心”团队,从八人的服务队做起,到如今吸引了许多志愿者加入,团队每月上门为400多位老人免费理发。[详细]
23年来,他围绕“爱国歌曲大家唱”,坚持“每周一歌”,组织居民学唱传唱红歌,活跃社区文化,用最美的夕阳红照亮社区,用最动听的歌声唱响社区。23年他无偿教歌2300多个夜晚和白天,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达4600多小时,教会革命歌曲、爱国歌曲500多首,受益群众2万多人,被居民誉为“歌先声”。[详细]
2002年起,刘波参加工作不久,即开始投入志愿服务活动。10多年来,作为一名公益记者,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志愿服务大旗,组建爱心团队,联合社会各界,开展了形式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策划组织了爱心午餐、圆梦行动、义诊赠药、免费奉水、暖冬行动、冬衣送暖、爱心墙、赈灾救灾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一名志愿服务和社会正能量的践行者、传播者。[详细]
从1992年与义务导游结缘,他就开始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剪报,看文史类电视节目,找文史专家请教,到闽都乡学讲习所、于山聊吧等福州传统文化“沙龙”上听讲,光剪报就做了厚厚的几大本。现在的曾世康无论是三坊七巷里的名人故事、古老建筑里的种种讲究,还是南后街的传统小吃都能如数家珍。[详细]
林立宇热爱社区工作,她牵头设立的“夕阳红”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采取爱心结对子挂钩帮扶模式,为社区30多名困难孤寡老人提供从家政服务到医疗保障等“一条龙”全方位热心服务。同时,进一步把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等纳入服务范围,将服务对象延伸到残疾、特困乃至全体社区居民。[详细]
陈素珍按照“繁荣社区文化、完善社区服务、打造平安和谐社区”的思路,挖掘社区资源,顺应居民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坚持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目标,以服务如“金”品质过硬、口碑如“金”群众认可为核心追求,着力在服务队伍、服务作风、服务载体、服务机制、服务口碑等五个维度上下功夫,推出 “十个一”工作法。[详细]
陈艳结合日常工作,认真部署安排“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年度日程,细化规定动作,开展讲“微党课”、“重温革命历史 重温入党誓词”、“学习教育专题微党课”等主题活动。同时,又从社区党员很难集中学习的实际出发,推出自选动作,创新物流上门与生活便民相融合工作方法,建立“幸福宅急送”党员服务岗。[详细]
2014年,谢清娥同志接受组织安排,调任南城街道莲滨社区党支部书记。作为新成立的社区居委会,她积极投身社区工作,组建两委班子,带领一批新生力量,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共同探索出“15533”社区治理模式;通过推动党建带社建,完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区”的建设、小区高清探头安装、居家养老服务站的重建修缮、推动“滨河公园”栈道等建设。[详细]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她起早摸黑放弃节假日,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走访上级部门和群众,跑项目要资金,先后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建起了围墙、门岗、监控系统道闸等,小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曾创下连续30个月零发案的纪录,和谐社区建设范围浓厚。[详细]
蔡惠同志她恪守服务承诺,积极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在南平地区10个县市里率先实现了读者借阅“一卡通”服务,并第一个实现了图书全开架、无障碍、零收费的服务模式,用心为读者打造温馨而优雅的阅读场所。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将图书馆走进了农村、军营、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农民工子女示范基地和留守儿童素质村。[详细]
2013年,陈生策划创办了“文化福鼎‘中国微演艺’惠民系列活动”。活动采用自荐、他荐等形式选出有艺术专长的“草根”文化人,经导演组的免费辅导加工提炼后登台演出,再由群众点评、打分,搭建一个“老百姓自己演,老百姓自己看,老百姓自己评”的纯平民舞台。[详细]
黄光棉从事小陶文化工作十年来,在文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开展、文艺创作、传统村落保护、文物保护、非遗保护和对外宣传等各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为民间文化协会、社会团体提供办公场所,让社会共同参与办文化,使小陶镇文化蓬勃发展。[详细]
黄达绥一直以来致力于海沧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抢救拆迁村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的精髓,申报成功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6个非遗保护项目。积极参与历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带领团队建成保生慈济文化展览馆,海沧区非遗展厅。[详细]
郭金香15岁进入龙岩山歌剧团,担任过演员、导演、团长、书记等职务;18岁,受邀前往上海为电影《青山恋》配唱龙岩山歌一下走红,此后还为电影《荷香》、《红旗跃过汀江》等配唱龙岩山歌;19岁,出演山歌戏《补箩记》,获得“山歌妹”美称,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汇演并获奖;经常率团出访东南亚,被海外乡亲誉为“山歌皇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