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海口市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全市装修从业人员必须办理2015年国务院已经废除的“装饰项目经理证”和“室内设计师证”,引发广泛争议。截至2月16日17时,有关“海口规矩”的新闻报道878篇,报刊文章77篇,论坛帖文298条,博客文章62篇,微信198篇。
一、舆情发展脉络
“海口规矩”事件舆情发展脉络
舆情产生:近期,有听众致电央广新闻热线,称海口市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市内装修从业人员必须在“海口市室内装饰装修协会”办理诚信档案,前提条件就是要获得这些2015年就已经被取消的资格认定。无法获取的,就要在他们那里缴费、培训。
舆情发展:随后,有记者就此事去“海口市室内装饰装修协会”了解情况。该协会负责人称,虽然国家早已废除相关资格,但是海口市出于“双创”需要,还要求办理,“海口市2017年1月1号开始,要形成行业的规范管理。国家取消证件考试是有这么回事,但至少市场上就是需要这种东西,想要有这两个证件,就要参加我们组织的培训。”记者暗访得知,之前该协会发的证书没有权威性,现如今有住建局的“红头文件”支持,生意更好了。
舆情高涨:国家早已取消了行业相关资格认定,为什么海口市协会又要新增资格并且强制用“红头文件”来推行?
带着疑问,记者来到海口市住建局,该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因为这个行业不能让那些没有上岗执证或是一般从业人员直接进去从事装修活动,这是我们的宗旨。我知道你为什么来了解这个问题。没关系,我就公开告诉你,来海口就必须遵循海口规矩。”2月13日,央广网以《国务院取消的职业认定海口复活官方称要守当地规矩》为题报道了此事,随后人民网、中国网等多家媒体转载、跟评,舆情热度迅速上升。
舆情持续:2月13日晚,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口市民政局共同召开新闻通气会,承诺有错必纠,迅速整改。海口市在展开调查后确定,媒体反映情况基本属实,涉事协会涉嫌违规收费,民政部门已依照相关规定撤销违规设置门槛的“海口市室内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住建局监管不力,相关人员正对其约谈问责。所有收费项目立即清理,所有不合规定的收费一概取消。
二、网民观点倾向性
网民观点倾向性(抽样:500条)
“海口规矩”的背后是难以割舍的部门利益(42%)
@sunshine1979:一句“这是海口的规矩”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对于这般置国家“三令五申”于不顾、滥设市场门槛的行为,不仅要审查“红头文件”的正当性,更要查清背后的利益关联。
必须杜绝滥设门槛、“地方规矩”的现象(40%)
@红楼梦你又一春: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此,政令如何畅通,改革如何落实,经济如何搞活?恐怕这种现象不止在海口吧,必须杜绝!
对涉事部门进行依规问责(13%)
@鲤鱼50301:出事后,当地部门的应对还算迅速,后续的问责、追责也要及时跟上。
舆情反馈
警惕职业资格改革“开倒车”。《南方日报》评论认为,事实证明,那些可以交由市场自发调节的事情,市场也可以做好。拿职业资格这件事来说,最懂人才需求的,当然是企业和从业人员。培养资格认证的权威性,前提是行业协会自发壮大,别老是拉职能部门一起,搞个“红头文件”,强制行政管控。如果行业协会有意拉行政管控联手,职能部门就更需要有定力、有判断力,充分认清政府的职能与界限。职业资格“开倒车”,甚至和改革的方向、重点相违背,不仅把自己置于舆情漩涡中,还戕害了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对所谓的“海口规矩”,更要有行动力,坚决清除不合规现象,再度重申改革的严肃性、权威性。
“海口规矩”大于国家规矩的这般理直气壮,从何而来?《工人日报》分析认为,首要原因恐怕在于少数政府部门和官员根深蒂固的“红头文件情结”。在他们看来,“红头文件”的威力无远弗届,是决定一个地方行政事务的最有效之举。更关键之处在于,“海口规定”可能依然是一个涉及部门利益的故事。为什么住建部门不惜以违规的方式,来推行已被禁止的职业资格许可?最大的原因可能既在于管理部门不想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也在于其背后的部门利益。“海口市室内装饰装修协会”就是海口市住建部门下辖的行业协会,赋予它行业资格许可的权力,就是赋予其培训收费等相关权力,其中的利益关联与猫腻,难免不让人有更多揣测。
四、舆情观察
明令禁止的,却又死灰复燃;还给市场的,又拉回来坐地生财。对于这种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严肃的“红头文件”怎会为之开路?权力监督部门何以未能及时纠正这种行为?媒体曝出的地方协会与住建部门亲密关系,更是让公众浮想联翩。面对种种质疑,涉事部门给出了个令人十分惊诧的答案:来海口就必须遵循“海口规矩”!
近年来,海南本就因为“天价虾”“天价打印”等一些负面舆情为公众所关注,2月13日,“海口规矩”的关键词一出,立即引来网民再次吐槽,一些网民戏称,“这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各大媒体对此事争相评论,舆情传播范围迅速扩大。
面对媒体曝光和热度不断上升的舆情,2月13日下午,海口相关部门紧急召开新闻通气会,坦承媒体反映的现象属实,将对不合理规定予以取消。作为涉事主体——海口市住建局立即表态,“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存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的情形,对此向全社会公开道歉”。这份声明让公众看到了相关部门不推卸责任,有错必纠的诚恳态度,算是及时挽救了声誉,有助于重塑舆论信任。
从舆情处置来看,口出狂言的虽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但进行舆情应对、召开发布会的却是多个部门,市级领导也在发布会上多次表态,要举一反三,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多层级应对,多部门联动,使得舆情在几天内回落。
虽说舆情在短时间得到了平息,但对于此事的思考远未停止。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坚决取消事业单位不合理收费,坚决杜绝中介机构利用政府影响违规收费,行业协会商会不得强制企业入会或违规收费”。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分9批审议通过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共618项,其中,取消491项,下放127项。上级多次强调的简政放权,随着一句“海口规矩”的出现不由得让人感叹,“上面吼破嗓子、下面甩不起膀子”。
政令不畅、有禁不止。其实,就眼下而言,“海口规矩”的曝光也未必是个坏事。正如一些网民在评论中指出,这种“地方规矩”似乎也不止存在于海口一地。从这件事上,更应看到如果权力部门能以此为戒,常回头看看政令落地的执行力,那些奇葩的“约定”、傲慢的“规矩”才能杜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