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 海沧老师走进台湾 当“影子老师”了解台湾课堂 去年,海沧的对台教育交流又走进一个新时代,而且,直到现在,这也是两岸教育交流的最高“版本”——当年4月,延奎小学的4名老师被“空投”到台湾,在大丰小学当了21天“影子老师”,和台湾老师如影随形,近距离观察台湾小学生如何度过学习生活;每位老师还为大丰小学的孩子各上了4节课,他们挑选的课文有台湾的,也有大陆的。 在台湾,只要上课老师不同意,任何人无权进入课堂听课,校长也不能强行命令。因此,当延奎小学老师进入到台湾小学的教室里,既当学生,又当老师,被认为在两岸教育交流中破了纪录。 延奎的老师是带着研究“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台湾课堂的任务去的,这是海沧教育局交给他们的任务。 年初,海沧模式又有了升级——3月,延奎小学校长易增加带领6名海沧老师,再次“空降”大丰小学的课堂,既当“学生”,也当老师。这次,交流的老师已经不局限在延奎小学,而是来自海沧5所小学。 从这个角度看,陆晓红前天在教育论坛上所说的“4.0版本”,是水到渠成的事。新北市的校长回应说,从现在起,不止大丰小学,新北市九所小学随时恭候海沧学校老师“空降”课堂。 “4.0版本”还体现在海沧的对台教育交流,已经不仅局限在教师、老师,还覆盖到家长,不仅在课堂,还延伸到课外——此次新北市教育访问团还带来了家委会的学生家长,后者要和延奎小学的家委会“接头”,他们之间也要展开交流。 更加有趣的是,两岸教育人是骑着自行车进入“4.0”时代的。前天下午,陆晓红带着新北校长骑行队,沿着海沧大道来了一次“美丽骑行”。在台湾,新北市校长骑行队名声在外,他们已经绕着台湾岛骑了四圈,每圈1000多公里,要骑九天。 陆晓红描绘未来两岸学校的交流蓝图是:从学术、教学方式、教育氛围上延伸到健康生活各个方面。她说,台湾校长懂教育,会生活、爱运动,乐活理念,值得每一位海沧教育人学习。 【佘峥说事】 都有一颗 谦卑的心 据说,三年前接到海沧教育工作者参访任务后,台湾新北市大丰小学校长李春芳并不十分情愿。 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孙明云现在还有印象,当时李春芳的冷淡态度让大家有些“寒心”。僵局据说是在海沧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在现场即兴以“大丰”、“延奎”作了藏头诗后,李春芳逐渐热情了起来。孙明云揣测说,他大概意识到,这也是一群知识人。 自此,在对海沧教育情感上,李春芳“越陷越深”。而这一“海沧-大丰”范本,也越来越引起外界兴趣——两岸这类学校交流数不胜数,但是,像他们那样感情日久弥坚的,并不多。 答案或许很简单:双方都有一颗爱教育的谦卑的心,都愿意花时间去观察对方,寻找对方优点。 他们眼中的对方,十分有趣。譬如说,此前,大家都认为,台湾应该是充当“老师”角色。李春芳却说,他之所以和海沧教育保持来往的一个原因是“我们不希望老师和孩子差人家太多”,他说,“我们台湾教育正在丢掉的文化,海沧正捡拾起来”。 这位台湾人对于海沧对教育的投入,既羡慕又嫉妒。此次来厦门,李春芳特地邀请新北市一位专管教育经费审核的“议员”,他说,我就希望他来看看人家是怎么投资教育的。 与此同时,海沧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也在以一颗爱教育的谦卑之心观察台湾教育。她欣赏对岸教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本事。陆晓红说,相比之下,我们有些教育太高大上,太端架子,因此,有时离开形式,褪去面具,大家束手无策。 她尤其欣赏台湾教育的接地气,连校长发言也很朴实,没有套话、官话,相比之下,我们的个别校长还要看着稿,才会“说话”。 |
相关阅读:
- [ 08-06]厦门办国防教育竞答 参与活动将获军事模型大礼
- [ 08-03]厦门园博苑中华教育岛免费开放 剩余展岛逐步开放
- [ 07-30]台湾人黄楷云和她的音乐梦
- [ 07-22]厦大将中心组搬到工厂车间 为寻找大学创业途径
- [ 07-19]曲艺夏令营在厦大举行成果展演 农村娃登大雅之堂
- [ 07-18]厦门市高招本二批录取期间抽30人参加“开放日”
- [ 07-16]厦门新规征求意见 中小学每学年环境教育不少于12课时
- [ 07-15]翔安将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