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17日报道(记者 吕寒伟/文 吴晓平/图)
自从汽车进入爆炸式增长期,我们回家的路变得越来越窄。
美国电影《条条大路通我家》里,一个12岁的小女孩儿,渴望着每天的回家之路,都是通畅的、安全的。
这也是每个厦门市民的渴望。于是,一条条高架桥、一座座立交桥,在小小的厦门岛内架设起来,为的就是这个简单而又奢侈的梦想。
厦门大小桥梁60座
厦门建设高架桥和立交桥的历史,前后加起来有21年。
在一位交警看来,看待这些立交桥,不是桥的体积有多大、占地有多大、规模有多大,而是它们是否能恰到好处地让市民有一条幸福的回家之路。
文园路、石鼓山、SM嘉禾路口、吕厝路口、华荣路口、东渡滨北路口……这些路口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同样的特征:堵车。但最后,在高架桥和立交桥的作用之下,堵车情况被一一化解。
21年过去,厦门大大小小的桥梁,包括跨海大桥和高架桥、立交桥等,约有60座,而其中高架桥和立交桥,岛内就有30多座。
最早也是最小的高架桥是文园路高架桥,工程于1990年5月动工,1991年2月初竣工,投资300万元,桥长才130米,但却缓解了厦门一中旧址和百家村市民出行的交叉关系。
正是因为这座小小的高架桥,加上红绿灯的配合,尽管有厦门宾馆、青少年宫、百家村居住区、174医院等扎堆集中在一起,但直至今天,这里依然通畅。
随后的桥,越建越长,越建越宽,越建越复杂,但都是解交通燃眉之急。其中,厦门最长的两座高架桥——— 成功大道和仙岳路高架,犹如一纵一横两个笔划,外围包裹着环岛路,构造了厦门“田”字形的回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