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工机械
三圈电池
东南网-海峡导报11月27日讯(记者 曾毓慧/文 张向阳/图)
这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励志大片。
自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厦门的大小企业一步一个脚印,从举债办厂、“蹒跚学步”、逆境求生到勇于拓展,正是这样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才得以引领着厦门企业从“厦门制造”向“厦门创造”的飞跃。
眼下,古龙罐头、银鹭八宝粥、大金龙客车等一大批本土品牌,在立足厦门、辐射海西乃至全国之时,也已在阔步走出国门扩展海外商机,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企业。这,堪比是厦门经济特区版的励志片。
古龙罐头 见证老厦门人餐饮
说起古龙罐头,老厦门人都有种独特的感情。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厦门罐头厂生产的罐头产品就很受厦门人喜爱,那时叫“水仙花”牌。印象最深的是玻璃瓶装的红烧肉罐头,除节日或款待家中贵客,平时很难吃得上。
而一提起古龙罐头,古龙人总会想起集团董事长杨景成。1993年杨景成接任该罐头厂老总,当时的企业已连续亏损近6000万元,营业额不到1个亿,在很多人眼中,“古龙”已“病入膏肓”;而且,那时企业生产的“水仙花”罐头,不属于自己的品牌。当时,其他厂家的罐头产品亦可打上“水仙花”商标出口,一时间造成罐头质量良莠不齐,“水仙花”品牌的信誉日益丧失。
1994年,杨景成决定创自己的新品牌,做古龙罐头。但当时企业内部反对声不小——— 第一年,古龙品牌有100多万的营业额,之后几年营业额连续下跌;2001年时,营业额跌到了最惨。在关键时刻,杨景成一锤定音:还做古龙。2002年,古龙迎来一次转机——— 这一年,古龙罐头与公司生产的其他品牌营业额实现平衡并有上升趋势。
之后,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古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罐头行业第一个中国出口名牌,产品畅销世界约80个国家与地区,并成功开拓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等行业,成为厦门乃至整个海西的品牌大企业。
通士达照明
银鹭集团
银鹭八宝粥 销量占全国半数
从几十平方米的简易厂房,到近百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如今,厦门银鹭已经发展成以食品饮料生产为支柱,同时涉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大集团。
1985年,陈清水等股东举债集资3万元,创办了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而这“厂房”,其实只是村里面种蘑菇的房子,设备都比较简陋,但罐头厂逐年努力“脱贫”——— 1993年,开发生产八宝粥产品;2000年,组建厦门银鹭集团;2007年,集团产值突破30多亿元,主导产品银鹭八宝粥产销量占了全国同类产品近50%。
今年11月中旬,银鹭和雀巢正式 “联姻”。在采访中,银鹭集团董事长陈清渊介绍说,雀巢和银鹭的合作由来已久,银鹭代工生产雀巢即饮咖啡产品已有6年历史。今年4月18日,银鹭与雀巢签署了60%股权收购协议。
对于外界质疑的 “合资之后,银鹭品牌会不会被淡化”,陈清渊回应说,雀巢在全球有2000多个合资品牌,却从未“吃掉”过任何一个,雀巢公司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就保证了雀巢虽然收购银鹭60%的股权,但银鹭的品牌、团队不会受到影响。
金龙客车 卖出第100辆花了2年
1988年12月,在厦门枋湖一个简单的水泥管厂房里,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公司正式成立,当时启动资金不足500万元。
据大金龙一退休工程师回忆:1989年,大金龙做第一批车的时候,连装配图纸都没有,买了一台进口整车,依葫芦画瓢,把散件组装起来,贴上自己的牌子,这就是全部的工作。
从销售零辆到100辆,厦门金龙花了2年多时间;到第100辆,师傅们总算有了点自信。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客车合资风起,当多数国内企业开始与国际著名品牌以 “股份和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方式生产大型客车时,大金龙却独辟蹊径,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子。
不过,大金龙的发展之路却并不顺利。老员工回忆,为打开市场,1995年,大金龙开始大范围招人,变被动销售为主动上门销售;对销售人员和经销商定期进行培训。或许,这些培训在现在看来都很“小儿科”,但在当时却是客车企业的一个创举,以至其后纷纷被其他客车企业效仿。
在2010年,大金龙又迎来了丰收年,公司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大关,全年产销量超过2万辆,这也奠定大金龙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巨鳄”地位。如今,大金龙客车不仅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还频频服务于各类国际盛会、赛事。
亲历者
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黄合水特区发展定位炼就特区品牌
一个城市的发展定位,往往决定这个城市能 “盛产”哪些类型的品牌企业,这是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品牌与广告研究所所长黄合水教授的观点。
厦门面积较小,不太适合扩展大型工业、制造业,于是在特区成立之初,厦华、夏新、通士达等一大批电子、光电企业迅速崛起;而在打造百亿食品产业链的规划蓝图下,银鹭、银祥等一大批食品产业迎来了发展契机。
在黄合水教授看来,所谓“厦门品牌”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品牌产品,其二是品牌企业。前者如大金龙客车等,后者则为建发集团等综合企业。黄教授认为,单从品牌产品来看,“厦门品牌”不会逊色于哪一个城市;不过,现状的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大品牌、大企业仍相对欠缺”。
“本土打造品牌是一种方式,成功引进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黄合水教授说,最近几年,厦门大力发展品牌企业总部经济,先后将泉州晋江名企安踏、九牧王、七匹狼的运营中心总部引进厦门,这个做法,或将成为厦门今后招商引资的新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