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踩过牛粪、锄过地、当过‘接生婆’,走过坑坑洼洼的山路、看过乡亲们无助的眼神、也感受过他们的淳朴和热情……”在山西省西岗村村民眼里,56岁的牛成林天生有一股子“牛劲”。
自嘲是“扶贫专业户”的老牛,“从吕梁山到太行山,扶贫越干越上瘾”。1996年,他曾在吕梁临县雷家碛参加了省委第一批扶贫攻坚;2010年,担任五台县高洪口乡扶贫工作队长;2017年,他再次主动请缨投身扶贫工作第一线,成为山西省妇联驻五台县高洪口乡工作队大队长、西岗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
小牛粪作出大文章
五台县高洪口乡山多石头多,靠天吃饭,单凭种地奔小康十分艰难。
“第一天到村里,遍地是牛粪,臭气熏天,根本没法下脚走路。”从那天起,牛成林下决心先整治村里的环境卫生。他走访调研后发现,西岗村民大多都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或未成年人,只能靠养牛卖牛维持生计,而牛粪乱堆乱放成了村里最大的问题。
“其实牛粪是宝贝,但老百姓没利用起来。”牛成林和驻村的另外两名同事多次调研,帮助村里建起了合作社,并积极争取县里的支持,提出了环境和产业兼顾的“牛路子”。
“去年,西岗村实施人畜分离工程,村外建圈、集中养殖,从根本上改变了村里脏乱差的现象,并建起化粪池和有机肥试验田,将牛粪发酵成营养丰富的饲料来饲养蚯蚓,生产蚯蚓有机肥,再利用天然有机肥种植羊肚菌,从而形成一条白色产业链,既可以清洁环境,又可以变废为宝,同时也达到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西岗村2017年新建牛棚600平方米,夏舍1000平方米,今年又将新建牛棚550平方米。目前,村里已由去年的63头牛发展到153头牛,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
今年西岗村主打种植的小杂粮,海尔集团实地考察后签订了意向性采购合作协议,在扶贫的道路上,又打开了一条销售出口,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提振村民精气神
说起第一次看到西岗村的村民,牛成林用了三个词来形容:茫然、木讷和渴望。“村民看我们的眼神就像看怪物,他们太渴望新鲜信息了。”
为了转变村民观念,为村民注入新活力,牛成林和高洪口乡政府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核心,探索出“党建家建”的治村兴村模式,沿着“抓党建、带群建、促家建”的路径,实现“正党风、带家风、促民风”的目的。
“妇联扶贫工作队首先要发挥好妇联组织的作用,从家庭建设入手。”工作队在帮助村妇联进行组织建设的同时,发挥妇改联后15名执委的作用,实施网格管理,执委负责监督村里各家、各条道路的环境卫生,协助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工作,扶智、提志成效明显。
“一年来,最大的变化是村民的精气神比以前强多了!”牛成林说,一个好家庭,是一粒种子;十个好家庭,是一种力量;百个好家庭,是一缕吹拂成千上万个家庭的清风,助推乡村振兴威力巨大。
“群众的小事是我们的大事”
老牛开玩笑说,自己在村里每天都在和牛打交道,“村民连给牛接生也找老牛”。
一天,在牛成林去村委的路上,有个村民拦住他说:“牛书记,您不能只做书记啊!”一头雾水的牛成林被村民拉到牛圈才发现,老赵家的一头母牛需要“接生婆”,眼看小牛的头已经露出来,却无人接生。在村民的帮助下,老牛为老赵家的小牛成功“接生”。
“外人可能不知道一头牛的出生对村民有多重要。”牛成林说,母牛每年只生一头小牛,年底可以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元,这是村民一年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村容村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百姓有了精气神。牛成林又开始琢磨建村卫生所和村民技能培训的事。
“前不久,有个村民胃穿孔,但村里没有医护人员,乡里、县里的医院也没有医疗条件,最后只能连夜辗转到市里看病。”事后牛成林意识到,西岗村医疗设备短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村民就医是一大难题。“下一步,是想办法解决村民家门口看病的问题。”
一年来,牛成林和队员们积极做调研、搞规划、访民生、谈项目,致力于打造红色文化、谋求白色农业、构建和谐家庭。如今,西岗村有了成群的牛、有了文化广场、有了流动爱心超市,乡亲们有了久违的笑容,精气神更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