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是没有门槛的公益 “如果世界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新鲜的空气都没有,挣再多的钱,都是死路一条。”这是看完电影《美人鱼》后,南靖县湖美中学的教师谢艺君和学生们分享电影中的环保观。 早在大学期间,谢艺君就已是各大公益社团的活跃者。2008年,她成为环保志愿者。校园是她推广环保观的主战场。“每次上课之前,我会给孩子们播放一小段环保公益片,并引导他们形成不乱浪费纸张、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环保习惯。”谢艺君说,不少家长与老师也成为她的宣导对象,“环保是没有门槛的公益,人人都可以参与。我们不是清洁工,我们的责任是不断宣传环保理念,身体力行地影响身边的人。” 正因如此,主妇们不仅是人肉垃圾回收机,还常年坚持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理念。在位于县城的馨兰山庄小区,她们已经连续开展了10年的夜间宣导活动。“我们在小区门口张贴海报,向住户和过往的路人倡导‘疼惜大地,力行减碳’的理念。”程素美说,最近,志愿者们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南靖各大企业。 如今,南靖环保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她们中不仅有主妇,也有教师、工程师、公务员,她们中有目不识丁的老人,也有博士毕业生。“公益事业的美,表现为参差不齐,需要全社会不同的人都参与。”谢艺君说。 魏玉珠曾是一家瓶盖加工厂的领班。4年前,她偶然中感受到了一场夜间环保宣导活动。从此,她便成为慈济的一员。因为工作繁忙,她没有太多的时间参与环保事业。为此,她辞去了高薪工作,在县医院当起了临时工。“这样我就有更多时间做环保了。”如今,魏玉珠是慈济队伍中有名的巧手。废弃的纸板、饮料罐、丝瓜瓤经她的手,瞬间变身精致的工艺品。 20岁的游振成曾是让父母操心的孩子。由于智力发育不全,他找不到赖以谋生的工作,每天在街上溜达。父母一直担心他的安全。“后来,他加入了我们,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父母也很放心。”程素美说。同样在慈济找到价值的还有60岁的姜顺娣。退休之后,她一直无法适应空虚的生活,认为自己百无一用。而在慈济,她说自己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平台。 垃圾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 柯文丽有一条围巾,让她爱不释手。原因不是毛巾名贵,而是因为它的原料来自废旧矿泉水瓶。“志愿者中藏龙卧虎,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科技力量与环保事业相结合。”柯文丽说,“废物与科技结合,可以让矿泉水瓶等废弃垃圾加工成T恤衫、毛巾、环保袋等产品。经过抽纱织造,61个矿泉水瓶可以做成一条毛巾。” 慈济的志愿者们时常念叨着一句口头禅是:“垃圾不过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各类垃圾进入慈济环保站后,便有了用武之地。它们或者被重新利用,或者摇身一变,被加工成服装、毛巾、酵素、菌肥等产品。 慈济的主妇们也都是“技术帝”。以厨余垃圾为原料,她们可以熟练地DIY出酵素、空气清新剂、手工皂等环保产品。“只要利用果皮等原料,就能制作酵素了,在洗洁精、沐浴露等中添加酵素,能够起到很好的清洁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化工洗涤剂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谢艺君说。 旧衣服也是宝贝。环保站有一间“惜福屋”。这里挂满了被回收的旧衣物。“还能穿的将被捐助给贫困家庭,实在破烂不堪的,也将回收各个工厂,用作擦洗机器的抹布。”程素美说。 废物利用所获得的款项则被用在了慈善救助、居家关怀、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上。目前为止,南靖慈济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00多人,对全县20多户特殊家庭进行居家关怀,最长个案陪伴时间长达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