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农家大嫂一碗热汤面 当年“小战士”感恩31年
www.fjsen.com 2011-11-09 15:24   来源:燕赵晚报    我来说两句
农家大嫂一碗热汤面当年“小战士”感恩31年(图)
31年后,当年的好心大嫂又给安云做了碗热汤面
 

31年前,一位农家大嫂给一个患病的小战士做了一碗热汤面。今年,“小战士”终于找到“好心大嫂”。11月7日,“小战士”再次去探望已经69岁的“好心大嫂”。

忆往事

一碗热汤面暖身又暖心

1979年12月,邯郸市邯郸县户村镇18岁的安云参军入伍。1980年9月份,部队到保定市曲阳县一带山区进行实战式集训。不知什么原因,安云突然感到肚子疼得厉害,昏倒在训练场上。卫生员给他吃了几粒止痛药和消炎药,然后让战友们把他抬到一农户家休息。“之前我从没出过家门,9月底山里也越来越凉。孤独、疼痛、寒冷一下子袭了上来,当时我忍不住就哭了起来。”

农家大嫂见状,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一遍遍地安慰他,并拿来热毛巾让他暖肚子。当天晚上,大嫂又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还搁了一个荷包蛋,怜爱地说:“孩子,快趁热吃了吧!说不定暖暖胃一会儿就好了。”然后,大嫂一口一口地喂给他吃。吃着香喷喷的面条,听着暖暖的安慰的话语,安云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一夜之后,安云的肚子不疼了。接着,他离开了集训地。“当时走得匆忙,没来得及向热心的大嫂致谢,更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我只记得她三十七八岁,听说姓张。”

思恩人

点滴之恩31年难忘记

1983年,安云从部队复员回到邯郸县,可他始终忘不了那位农家大嫂的恩情。

从1984年开始,安云通过写信、打电话与曲阳县方面联系,寻找张大嫂。一直没有结果。

“多年后我才了解到,在曲阳县山区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难,村中没有水浇地,不种小麦。当年村民们一年四季吃红薯面、玉米面,只有过年时才吃一顿白面。”安云内疚地说:“我吃了大嫂家仅有的一点白面,过年时她家可能就没有白面吃了。后来我一吃面条就会想起这事儿,我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要找到张大嫂。”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云想当年的农家大嫂,应该已经年近古稀了,如果再找不到,就可能留下终生遗憾。

今年3月份,安云直接来到曲阳县政府,打听一个叫“什么峪”的村子。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曲阳县有四个带“峪”字的村庄。安云不知道大嫂的名字,就只能挨个村去打听了。

4月,安云先后去了灵山镇朱家峪村和北台乡韩家峪村,都没能找到张大嫂。

寻恩人

遍寻恩人不辞劳苦

今年5月份,安云到恒州镇南苏家峪村,找了一天无功而返。晚上,恒州镇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在北苏家峪村有一位叫张书桃的老人,像是他要找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安云就赶往北苏家峪村。在一座破旧的农家小院前,一位老太太正在路边倒垃圾。虽然老人鬓发斑白,背也有些驼了,但安云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她就是当年的张大嫂。

走进小院,三间旧砖房仍在,门窗也没变,甚至他当年躺过的那通土炕都没变。30年前那一幕,再一次触动了安云的神经。他再也控制不住了,一把抱住张大嫂放声哭了起来:“我可找到您了!30年了,我时刻都在想念您啊,我是来报恩的!”

张书桃老人怔了半天才缓过神来,疑惑不解地问:“你是谁呀?这是怎么回事儿呀?”

听安云说完事情经过,老人猛然拉住安云的手说:“孩子,我想起来了,都30多年了,这么点小事儿,你还记得……”

从此以后,安云多次带着米、面、油、衣物等前去看望老人。

谢恩人

再到曲阳感觉像回家

11月7日11点多,安云再次来到了曲阳县北苏家峪村。“现在来这里,就感觉像回家了,轻车熟路,心里也高兴。”

张书桃老人很朴实,见了安云只是微笑。她已经和好了白面,中午仍吃面条,里面还是荷包蛋。

“孩子,别大老远的总来看我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吃有喝的,你别总惦记着啦。”老人再三嘱咐安云,不要来回跑了。安云告诉老人:“您做了好事儿,帮助了别人,就应该得到好报。当年一碗面条的情意不能忘!”

张书桃老人的老伴儿几年前就去世了,她的身体状况也不好,常年吃药。虽说两个孩子都挺孝顺,但只靠种地为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仍比较困难。安云看到老人家里连个电视都没有,就专门买了一台39英寸的平板电视送了过来。冬天马上就要来了,看到家里的门窗还是多年前的木条门框,安云在县城里为老人订制好了塑钢门窗,他还琢磨着怎么样让老人温暖过冬,是买台空调还是安装土暖气……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