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领取“世遗”证书 开发与保护能否双赢
“全球眼”照看下的“土楼王国”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掀起了空前的“申遗”浪潮。虽然我国已经拥有38处被列为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排名世界第三,但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预备名单中,尚有60多处等待“临产”。
对于这些中国的“世界遗产”来说,完整保护始终是“申遗”中的一道难题。申遗成功一年之后,戴上“世界遗产”这一皇冠的福建土楼在这方面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呢?《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走访福建土楼世界遗产聚集地之一、被誉为“土楼王国”的南靖县。
对于福建土楼的保护工作,南靖县委书记陈忠厚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使得当地居民有了保护的观念。原来他们认为土楼没有价值,破坏也没有关系,现在才意识到了土楼是有价值的。”
南靖县塔下村位于一个青山环绕的谷地里,一条长约1公里的清澈小溪穿村而过,每隔百米左右便有一座石孔桥将山脚、溪边土楼民居联为一体,因此被人们称为“闽南周庄”,而世界遗产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就在其周边。
当地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从来没有想到过要保护,没有这个意识。几年前越来越多人要来参观,一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才慢慢意识到保护自己的家原来有这么大的意义。”
漫步于这些古老的土楼群,常常能够发现不少现代化的安全防范和保护设备。“我们连居民中午吃什么菜都能看到,”陈忠厚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建立一套‘全球眼’监控系统,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世界遗产,让管理、保护‘一目了然’、‘无处不在’。”
在10年申遗的漫漫长路中,福建土楼已逐步形成政府五级联动、村民人人参与的独特管理和保护机制。一些村民自发组建了土楼保护管理小组,每座土楼都设立楼长、安全员、卫生员。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图为土楼与商业活动“亲密接触”。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
- 2016-05-11厦门打造“文明行为示范街” 营造公共文明氛围
- 2016-05-10惠安“六举措”推进201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2016-05-10惠安抓47个项目促文明城市达标提升
- 2016-05-10鲤城区“四个一”全面提升职工文明素质
- 2016-05-10城厢区学校“快、准、细、稳”开展季节性安全文明工作
- 2016-05-09青年应强化自身“文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