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行迹 | 御帘村
2022-12-10 18:57:02 来源:东南网、三明市社科联 责任编辑:陈艳艳 |
分享到:
|
御帘村,原名渔林村,位于明溪县东北部,距县城55公里,海拔460米,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1273年,北宋理学家张载第十四世孙、南宋进士张日中时任福建兴化军通判,与长子张幼厚见渔林山川秀丽、溪流潺潺,即得吉兆,筑居于此,以安其家室,迄今749年。 这里风景优美,人文荟萃,仍保留有张氏祖祠(东方军司令部)、别驾公祠、南屏书院、鲤鱼溪、凌霄阁、古驿道、风云禅寺(张载纪念堂)等历史文化遗迹。2012年12月,御帘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2月,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11月,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宋端宗赐名 据御帘《张氏族谱》记载:1276年7月,被捕又脱逃的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历尽艰险,逃到福州,与益王赵昰会合,拥立8岁赵昰为端宗皇帝。随后,文天祥带端宗赵昰及其母杨淑妃兄妹,从南剑州坐船,经陈大安居坂,弃船登岸,一路西行至明溪夏阳乡紫云村,夜宿古刹均峰寺,留下“显盖紫云”题匾。次日,队伍行至御帘村口,一阵风来,杨淑妃舆轿垂帘被风吹落,为田间劳作一位村民拾起,交给族长。族长张厚幼原为将乐县令,见轿帘非寻常之物,赶紧追上队伍归还轿帘,并邀请队伍到村里休息。 文天祥见村中户户粮仓建在屋外,因问族长,回道:“此处渔林村,村人都姓张,生活无虑,路不拾遗,故粮仓都建在屋外,不惧盗贼。”文天祥有感于斯,回身禀告端宗赵昰。杨淑妃听闻后,以为此地民风淳朴,故建议端宗赐名“御帘”村,帝允。对此,文天祥还即兴赋诗:“山村何取御帘名,大宋南征重此行。珠箔忽因风卷去,芳名留与世荣恩。”自此,御帘村一直沿用宋端宗赵昰钦赐“御帘”之名。 御帘村的东方军宣传墙。黄三定 摄 东方军司令部 张氏大祖屋位于村中心,为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数年后遭流寇焚毁,此后“三十余载祠貌缼然,一片荒烟蓑草。”清康熙己未年(1679年)重建,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天国石达开率部攻打归化,御帘村张姓灭绝三百余户,张氏大祖屋化为灰烬(见《福建省明溪县御帘张姓大事记》第3页)。三年后即1861年,族人合力第二次重建。 张氏大祖屋坐东南朝西北,面阔12.3米、进深20.5米,由围墙、院子、下厅、天井、上厅等组成,占地1100平方米。上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结构;中间三开间设神龛,正厅上方悬有一匾,上书“两铭草堂”四字。屋内保存大量木刻、壁画、彩绘,有浮雕、镂空、工笔画等,表现手法多样。斗拱、梁架、屋檐等处,有精美生动人物、动物、植物等吉祥图案,造型栩栩如生,工艺精湛,色彩艳丽。祖屋设三重大门,第一重为将军门,抬梁式梁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外枋向外挑出,成拱梯形,大门上方正中书有“道通形外”四字;二、三重大门两边,各有门屋三间,供守护祖祠族人住用;第三道大门,形似八字。祖屋前筑有长20米、高6米白色华表照墙,正上方书“秀接关中”四个大字。整座祠堂布局平稳,气势恢宏,飞檐翘角,工艺精美,是研究明、清两代建筑不可多得资料。 1933年7月至1934年1月,为应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彭德怀、滕代远、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三军团先后驻扎御帘村。张氏大祖屋、雍睦堂是当年东方军司令部和东方军医院旧址,凌霄阁边上红军战壕依旧清晰可见。1934年1月8日,彭德怀在张氏大祖屋发布《三军团向沙县前进的命令》,25日晨红三军团对沙县卢兴邦部守敌发起总攻,彭德怀司令员与杨尚昆政委在大祖屋正厅对弈,8时许传来“全歼守敌”捷报。 别驾公祠(书院)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张氏族人为南京别驾将军季伦公而兴建,故名别驾公祠,志官衔,恢先绪,集公祠与书院于一体。 据御帘张氏族谱载:别驾将军,宗彦公长子,讳祖善,字季伦,生于明洪武间,负高谊举茂才,擢金谷县丞陞授南京别驾。“遗爱而歌父母者,何啻祀者万家,虽然公之政声被于外,而公食报未于乡者。”于是1687年春族人众议“兴祠于乡南香泉公祀产”,1688年秋动工兴建,三年多而告成,1691年冬腊月奉主入祠。 别驾公祠。练为泉 摄 据记载,别驾(书院)公祠原貌:“秀挹双峰内作小坪,前员而后方本形家关锁之制,次上坪方不整,又上则宽焉荡平为祠之余气,拾级而登前廊,旁列以槛连立三门。左右仙凫灵返庙,春秋入斯门也。步斯以入廊回绰绰,石柱森森,上栋下宇构栌侏儒之饰,炉鼎几席之华,目不暇接,低徊留之不能去。”如今只剩两柱和石质门框、公祠门匾,大门石柱镶字联:“萤回御水环声带,簇挺帘山列画图。”联境优美超诣,篆书铁画银钩,圆润古朴,尽具沧桑感与艺术美。“云堂之东列小厅,推本仁孝之心,以祀附食。傍墙门而出则僧房,床铺布列于上,为厅面祠为僧香积,下则另辟小厅迎宾问字、调琴、阅经之所,左之右之,无不宜焉。堂之西列小厅,与东相称,祀后以护秀灵,缘墙门行不数步,似独辟一洞天,合观之,仍隶祠右辅屋,其制尽窈而深断,续类智者之所为。” 南屏书院 御帘历史上有12座书院,南屏书院是其中之一。村内有座南屏寨,为张氏二十九世祖应乾公祠。步出村落,遥见孤峰,耸峙开屏,故为南屏祠。据记载:“鸣玉公重念厥考,燕公劬劳遂乃创祠、立规、充田、备祭,以图享祀千秋。逮后祠遭回录,五房嗣孙捐资重建,因形家云不宜中安神位,于是左龛安奉燕嵐公考妣香灵,后人又忽忘祠建本源,图以报功,因此右龛安奉鸣玉公牌位。自是五房子姓,每岁新正拜谒,二月朔二僧薦斋规,三月初十牲豚致祭,凡厥后嗣惟对两龛展礼而已。于是众议,奉列祖真容,绘为三代,图悬诸堂中用笃。” 南屏祠。练为泉 摄 上为关帝阁,阁下有楼。过右廂另为一址,为置书屋,就馆诵读者,肆业其间。高中者,捷报传于此。前人留有不少诗作: 《南屏纪事》 积翠凝华冠远方,锦屏龙耀势轩昂。 明清交际逃兵地,吴耿分争避难场。 天尺楼中荒草茂,凤凰岩畔野花芳。 深惭父子非人杰,敢谓山灵逊狱行。 《南屏胜迹》 黄嘉纯 屹峙簾阳水一方,丈夫谁克似藏昂。 枢衣览胜偷闲地,结宇携家扳荡场。 烟景远来难应接,桂兰时发自幽香。 此间拜罢关夫子,满贮霞光入锦囊。 《南屏胜迹》 张 儒 翠拥南屏水一方,巍巍气象势轩昂。 已知昔日为民堡,谁料于今作佛场。 忠义扶炎千古颂,孝思不匮永流芳。 我来恭谒关夫子,收拾溪山入画囊。 (作者:练为泉、吴美清整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