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西山造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09-11 08:38 周志鸿 沙观球 来源:三明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我来说两句 |
烘纸耘槽抄纸刚制作出的湿纸 西山造纸,是将乐三绝之一。龙栖山,气候湿润,孕育着2万多亩丰富的毛竹,是西山造纸最好的原材料。如今,西山造纸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和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刚制作出的湿纸 西山纸制作工序十分繁复,需经砍嫩竹、断筒、削皮、撒石灰、浸漂、腌渍、剥竹麻、压榨、匕槽、踏料、耘槽、抄纸、干纸、分拣、裁切等28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精工细作。西山纸细腻柔韧、光润洁净、吸水性强、久存不蛀,用于书法,吸墨性强,墨色固定而不褪色;西山纸既可用于修复、印刷古旧书籍,又可用于书法,装裱后古色古香,因此,深受用户的喜爱。 将乐西山纸在唐、宋时代颇负盛名,迄今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人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说将乐纸以杨家山的京纸和龙栖山的西山纸最好。当年,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时,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西山纸印刷。清代以后远涉重洋,畅销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山纸”的辉煌期出现在民国时期,百余家作坊年产纸5万余担,为闽省之最。20世纪30-40年代的抗战时期西山纸被大批调到永安印刷“中央日报”,纸质大大超过当时重庆的“中央日报”。20世纪50年代的解放初期西山纸大量出口东南亚,为国家争取了不少外汇。20世纪70年代,中央政府对龙栖山的西山纸实施统购统销政策。西山纸亦作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线装本的专门用纸,而广为人知。仅仅用于《毛选》的西山纸,就达640多吨。到20世纪80年代,当地造纸作坊尚余 60多家。现代的造纸工艺,让曾经盛极一时的手工造纸悄然沉寂了。到了2006年,龙栖山造纸作坊是将乐仅存的一家,作坊位于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竹海深处。如今,西山造纸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和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