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在国内房价不断走高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实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以前似乎没有官员能像仇和这般直接大胆地指出来,也少见有地方领导将这个权力和资本勾结的黑幕如此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这番大实话,再次印证了以敢说敢做闻名的“仇和式”施政风格。
可是看完报道全文(1月18日《生活新报》),感觉就不如一开始那么美妙了。在这里,仇和虽然指出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大弊端,但对于问题的根源,他却没有触及。原来,他这番话的意思仅在于批评当地的土地收益落入老板和个别官员口袋,政府却未能从中获得更多利益,反倒还要“为钱发愁”。所以,他接着指出,昆明一定要形成完全竞争的土地市场,每一亩土地都要“敲锤子”拍卖。
这真是让人不知从何说起。很明显,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乱象不仅和地方官员从中渔利有关,更和一些地方政府搞“土地财政”密切关联。仇和所谓的“敲锤子”,其实就是一些地方搞的土地公开拍卖这一套。问题是,在许多大中城市,土地拍卖的负面后果也已严重显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任由土地价格一路狂飙,天价地王此起彼伏,结果土地收入占政府财政的比重越来越大——政府确实越来越有钱了,可房价越来越高,老百姓越来越买不起房,搞得怨声载道,非议不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仇和书记却还让“大家一定要转变观念”,学习其他城市把土地拿来“敲锤子”——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官员腐败问题,还可能产生更多更大的腐败?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这些年来有多少贪官因此而落马,就不难明白了。远的不说,近来被外界称为“许三多”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案,个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可不就是与多宗土地出让密切相关?
当然,土地出让的招拍挂等方式也不过是一种手段,当前地价、房价畸高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权力是否受到有效约束和监督的问题。也就是说,倘若未能解决好权力监督的问题,像昆明这样不走公开程序,而是由个别官员说了算,或者为了招商引资而搞捆绑“销售”,自然难免给寻租行为留下漏洞;同样地,即便采取招拍挂等方式公开出让土地,也依然会存在极大的腐败空间。就此而言,仇和有勇气直陈当地官场黑幕固然值得佩服,可他提出的思路和解决办法,却令人不敢高估其对房地产市场积弊的实际杀伤力。
">1 月19日《齐鲁晚报》报道,谈起昆明过高的房价,市委书记仇和称,“昆明的土地价格比周边(省会)城市都低,但是房价不低,为什么?原因是钱到了老板的包里。这是巨大的贪污腐败!为什么?因为部分官员当了老板的保护神。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下一步会对这些官员进行查处。”
一些地方这种公开的秘密之所以少有人说,背后的道理很简单:一者,说这话容易激起公愤,万一有群众“不明真相”,将楼市上的问题一股脑儿推给政府,那么,推心置腹就等于作茧自缚;二者,说这话要掂量掂量,万一立错了牌坊,难免有引火烧身之虞——这恐怕恰恰是很多人宁可鼓噪“丈母娘说”、“二奶说”、“准新娘说”、“富人太多说”等奇谈怪论,而不敢言及房价中腐败成本的主因。
一些地方高房价中的腐败成本是不言而明的事情。早些年,就有开发商坦言,“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开发商能够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由此,“腐败成本 ”第一次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民间数据。此后,形形色色的“房官”落马,且多是拔出萝卜带出泥,让我们对“房腐”有了连绵观感。1月6日《中国青年报》消息说,2009年全年,浙江检方立案侦查的该省国土系统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已达61件67人——诸如此类,窝案绵延、数字惊人,尽管舆论告诉公众这些都是“个人问题”,但是,为这些天价“个人问题”埋单的,最终还是那些省吃俭用的业主。房价成本上的谜题,也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腐败成本,听起来敏感刺激,实质上却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因此,仇和坦陈高房价的腐败成本,约等于那个发现皇帝新衣真相的小孩第一声惊呼,勇气和胆识值得叫好,但对终结高房价难题未必有多大裨益。理论上说,打击了楼市上的腐败行为,开发商成本下去了,房价自然也就会跳水了——但是,这纯粹是一厢情愿。首先,楼市上的腐败症结不在于“案发后”,而在于“事发前”,掌握了线索的腐败,基本就是司法问题了,如果没有常态的制度改良跟进,这样的打击只会启发那些官商勾结更为隐蔽而已;其次,我们与“房腐”作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了,成果也不少,但是,追讨出来的赃款,与我们已然埋单的高房价之间,并无直接关联,换句话说,即便楼市腐败天下大白,为腐败所累的业主得到了一丝补偿吗?
楼市上的反腐只是救火,要杜绝那些燎原的星星之火,仍须对相关权力严加看管,杜绝其卖身当房产老板保护神的可能。
">关于高房价,总有人跳出来说东道西,以一种掌握了宇宙间唯一奥秘的口吻告诉我们房价为何这么高、房价应该这么高、房价以后还会越来越高。开发商说,房价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买过来的土地价格高,君不见,地王纪录屡屡被刷新,楼面价动不动过万,面粉贵过面包,可有谁看见被拍下的土地几年后没有破土动工只剩荒草萋萋?专家说,房价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丈母娘效应,丈母娘不见房子不嫁女儿,小家碧玉要公寓,大家闺秀要别墅,房价自然就高了。敢情女婿们咬碎了钢牙、勒紧了裤腰带、掏空了积蓄、背负了如山的贷款,只为博丈母娘一笑?此说未免倒果为因,房价低的时候,丈母娘未必有如此苛刻的要求,这房子咱们也买得起。正因为房价高了,高到足以影响日后生活,高到有没有房足以成为女婿是不是成功人士、有钱人家的标准时,丈母娘才有此特殊要求,不忍心见女儿嫁过去受苦啊!
房子作为一种商品来说,它是要遵循供需关系的。不过市场上充斥的是被控制的土地供给,被扭曲、被放大的购房需求。中央屡屡调控房价,可房价却越调越高,原因何在?地方政府需要拍卖土地而来的收入充实财政,不情愿房价下来,更可怕的是某些官员也成了房价上涨受益链中的一环,与房产商暗通款曲,钱到了老板包里,也通过种种方式到了官员的手里。已经有太多的事实佐证了房地产领域是官员腐败的重灾区。湖北麻城窝案,浙江绍兴地产窝案,重庆规划系统窝案……近年来暴发的比较大的腐败窝案,几乎每一起都与房地产有关,而相应的,与土地和房地产有关的相关政府部门,也一再地成为腐败重灾区。涉案金额之巨,涉案官员之多之广,级别之高,屡屡刷新腐败“纪录”。
这样一层窗户纸,仇和捅破了。无私者无畏,在巨大的贪污腐败面前,一个有良知的官员也不会无所作为。流动性泛滥推高房价,我们认了;投机客逐利,推高泡沫,我们只能哀叹于楼市的疯狂,谁让人家钱多呢。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地方政府纵容开发商自买自购,发布虚假信息,自我炒作,默许开发商以种种违规手段拿地、倒地,庇护开发商逃脱种种国家调控法规的制裁。房价炒高了,钱包炒鼓了,可是民众的利益和福祉却被牺牲了。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房地产业是我国整个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点也不能动摇。在福布斯富豪榜中房企老总挨个排队向大家亲切地挥手,可在这样的风光背后房地产企业欠税漏税的现象却时常被人诟病。也许如仇和所说,它更像是某些官员捞钱的支柱,贪污的栋梁。
仇和这样的话,各地官员应该多说说,对相关官员的查处,应该多做做。
">从仇和的话里,我们尚且不知道仇和所指“巨大的贪污腐败”具体是什么,钱又怎样就到了“老板的包里”,部分官员又是如何“当了老板的保护神”。仇和讲这番话是针对人大代表黄焰谈昆明市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时指出,昆明市不少建设项目,拆迁前说是用于公共性质,等街道办事处给村民做好工作、征完地、拆迁完毕以后,项目又变成房地产项目了。
很显然,这种一开始打着为公众谋利旗号,等用低价补偿把村民打发了,就通过变更规划,公然搞房地产开发的行为,不仅昆明有,全国更不少见。在这背后,则更是少不了权钱交易和种种腐败行为。
但是,仇和所指的“巨大的腐败”显然并不仅仅指这种“暗度陈仓”的土地违法行为,还有着更多的“潜规则”,但与腐败现实对应的是,因为房地产腐败问题而被直接绳之以法的官员并不很多,这种巨大的反差足以折射当下土地市场违法行为猖獗,市场秩序混乱的现实。
纵观近年土地市场种种违法奇观,除了拍得土地之后“做工作”修改规划之外,最为千夫所指的莫过于“炒地皮”,也就是潘石屹所讲的“只炒面粉,不做面包”的行为。开发商高价拍得土地之后,却迟迟不开发,以至于各大城市都出现了数年荒芜的地王。央视《经济半小时》曾披露,我国房地产商囤积、倒卖土地严重,有三分之一根本不盖房,而专司倒卖土地,诸多“地王”数年荒芜的事实,便成为这些倒地事件的最典型的写照。这说明,中国土地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上自某些官员、下至开发商一体的违法产业链,在他们集体腐败的逻辑面前,土地法成了可怜的摆设。
特别是,2009年,土地管理部门掀起了所谓的“执法风暴”,可是迄今为止,我们尚没有看到令国人振奋的大案要案。一些公然没有开发、长期荒芜的土地,在地方某些官员的保护下,竟然需要通过公开挂牌督办的模式来推进,土地违法之猖狂,可见一斑,而在这背后,要没有保护伞,是不可想象的。
抛开昆明的“巨大的腐败”不论,笔者一直认为,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疯狂,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违法操作导致,银行违法放贷,开发商违法操纵市场,而某些地方官员违法救市,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制造了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违法泡沫”。
治理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其实无需用“经济手段”,因为这本身是个法律问题而非经济问题。仇和说出了真话,希望这不只是“说说而已”,要有实质行动,我更希望中央政府拿出勇气和魄力,挥出重拳打击违法行为,查出后面的保护伞,让房价理性回归、法治不再蒙羞。
">昆明“两会”的最后阶段,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说了几句话:“昆明的土地价格比周边城市(省会)都低,但是房价不低,为什么?原因是钱到了老板的包里。这是巨大的贪污腐败!为什么?因为部分官员当了老板的保护神。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下一步会对这些官员进行查处。”
实话说,媒体披露这百余字,让公众看到了一份敞亮。
敞亮,是因为政府着力点正点在民众的心病上。但敞亮之后,民众已不再是单纯地拍手称快,而会多思多虑些许,并且会把近几年昆明及其全国的房地产大趋势融在粗浅的分析中,不为别的,房价关乎最底层民众的生存改观,而“小民”一旦集中意念于房价,思想就不再“小”,呈现的意念,就是对市场、对地区政府、开发商等链条的最朴实的分析及分解。这种境况下,民众局限在对“贪污腐败”的诟病上显然不够丰满,民众分析覆盖得更多,甚至可以解释为:“贪污腐败”只是“能曝光”的一个“点”。更多的“点”,当然会在“一些线索”和随后对某些官员的查处过程中继续曝光。民众在等待。
“两会”是集中论执政、论民生的时日。其实,并不只是委员、代表们在论,民众也同样关注,同样在“论”。“现在在我们的城市,有些老板去‘绑架’领导,去演皮影戏,领导是皮影,老板就是那个拉线人,领导是棋子,老板是棋手,这就是严重的腐败!”——仇和把话说到实处,那百姓也会把思想转向实处,期盼到实处。老板之所以能摆布某些领导,肯定是击中了某些领导的要害。要害暴露了,才能被人击中,这就要究个贪污腐败的根源。说到根源,就必然要说到土壤,这种让昆明头疼的、带病毒的土壤并不是昆明仅有,全国也很普遍。我们看看不可再生资源的价值和某些官员、老板们眼里该价值的可利用性,再看看出自政府的、连续几年的调控,是制约致使平衡还是留出巨大空当可行于牟利甚至谋权,不值得多做做反思吗?
就在17日仇和直指昆明土地“交易”中存在贪污腐败之后的几个时辰,笔者道听途说到一份“消息”:昆明某地块起拍价1亿多元,但最后成交价逾4亿元。此消息没得到确切的证实,但如果不是别有用心的空穴来风,那就迟早会得到证实。我不怀疑这条消息的真实性,也不能去怀疑这样的“地王”诞生与贪污腐败有关,我要说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一个区域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应该形成怎样的良性链条,是政府调控力度和“面积”怎样具备更科学的规律和规范,说白了就是“土壤问题”。
就昆明的土地说“土壤”,颇具严肃性和现实意义。土壤是有成分的。地产大亨任志强有过“戏谈”:公布房地产商的开发成本无异于公布老婆的三围。那么,昆明如今已把地产方面的贪污腐败“点破”,这叫“说破无毒”,差不多等于撕破了 “帏幛”,量量“帏中之人”的三围以表爱之敞亮恨之敞亮也该顺理成章……比方,土地交易中政府财政拿几成,开发商对某些政府官员的 “活动资金”占几成,开发商利润到底有多少……民众现在说,“这个可以有”,就怕政府说,“这个真的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