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MH370失联1个月的时间既漫长又短暂,只要真相未曾大白,人们就必须暂时忘记任何时间线,把该做、能做的事做好。

4月6日是马航MH370航班失联整整30天、也就是1个月的日子。

对于机上乘员家属而言,过去的一个月显然过于漫长了。在这一个月里,他们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又从失望到绝望的反复轮回,至今,他们的亲人仍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想要个说法,对他们而言竟如此艰难。

对于急于获得失联真相,弄清客机、乘员下落和事件责任的各方各面而言,一个月的时间似乎又太短:由于马来西亚和马航方面最初提供的信息存在许多缺陷,导致搜救大方向一再变更,搜救范围多次扩大,甚至一度遍及小半个地球,如今虽有所缩小,但搜寻海域面积仍十分可观,且这片海域属于人迹罕至、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区,搜寻成本高、难度大,用“大海捞针”来形容,都嫌远远不够。根据黑匣子所附信标电池理论寿命,4月8日其脉冲信号就可能会中断,届时搜救难度势必会成倍放大,这更令人不由感慨时间之短暂和珍贵。

长也好,短也罢,目前所应该做到的,首先是保持对MH370失联客机的持续关注,保持和加强各方在搜救工作中的投入和协调,不因时间的流逝、国际国内关注热点的转换,而对失联客机的搜寻,对失联真相和责任的探究稍有懈怠。从目前情况看,失联事件信息混乱,真相扑朔迷离,迄今线索依然杂乱,关键的黑匣子究竟在何处,目前尚难最终确认,即便确认,打捞工作也相当艰难,没有这种持续关注和不间断地投入、协调,事件的真相,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

其次,尽管时间紧迫,但仍要保持充分、必要的冷静、客观,相信证据,相信科学,而不能抱想当然的态度和侥幸心理,在搜寻关键线索过程中表现出简单、急躁的情绪。

尽管4月4、5、6连续3日,中国“海巡01”号船和澳大利亚“海盾”号补给舰等搜救舰船,相继在南印度洋海域测得每秒37.5千赫频率的脉冲信号,尽管这一脉冲信号的频率、间隔特点,和美国波音公司所提供黑匣子声音样本“特质一致”,但截至目前,上述线索仍存在许多疑点和不确定性,尚不能据此断定,脉冲信号源就一定是来自失联航班客机黑匣子。此时此刻,必须冷静下来多方核实,确保“十拿十稳”,而不应过于激动。

还应看到,“4月8日脉冲信号中断”仅是最低理论数值,按照许多业内专家的计算,黑匣子信标脉冲信号实际延续时间,应该还会长出10天左右;即便电池耗尽,脉冲信号中断,但黑匣子在水下仍可完整保存若干年,相关信息数据依然保存,通过水下摄影等技术手段,最终找到并打捞出水的希望,依然是存在的。

法航AF447航班空难,2009年6月1日客机坠入大西洋深处,2011年5月1日黑匣子方成功打捞出水,期间耗时长达1年11个月,与之相比,MH370的失联,情况更复杂,可能失事的海域搜寻、打捞难度更大,对此,人们一方面要保持信心,另一方面,则应做好持久战的技术、协调和心理准备。

1个月的时间既漫长又短暂,只要真相未曾大白,人们就必须暂时忘记任何时间线,把该做、能做的事做好。

自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以来,整个事件可谓扑朔迷离、一波三折,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恐怕只有找到飞机的黑匣子才能进一步接近真相。就在飞机失联一个月后,我们终于有可能要找到它了。(相关报道见07版)

所谓的黑匣子实际上是个橘红色的金属盒子,是飞机的“飞行记录仪”。马航MH370,也就是波音777型飞机,共安装了两台黑匣子,一台是座舱话音记录器(Cockpit Voice Recorder),位于驾驶舱附近,主要对空勤人员对话、地面通讯信息和机舱里的各种声音进行记录;另一台是飞行数据记录器(Flight Data Recorder),位于机身中部,主要记录飞机自身的飞行数据。为了确保飞机在失事后黑匣子能够被安然地保存下来,它们被规定必须能够在1100℃下坚持半小时,同时能够承受两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并且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液、酸液、海水等环境中浸泡几个月而不损坏。

黑匣子没有无线电发射装置,但是它原来的漆黑的颜色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统一改成了橘红色,并且配有反光条,因此在陆地上不难搜索到。如果MH370坠入海洋中,其附带的水下信标遇水会自动启动,每秒可以发出一次频率为37.5KHz的声波信号,这一频率能够很好地和海洋背景噪声区分开,这是黑匣子唯一能对外发出信号的部件。这样,搜救人员就可以通过检测水下声波的仪器找到黑匣子。不过,由于电池所限,水下信标能够发出声波的时间大约只有一个月,因此,4月8日前后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超过了这个时间它就将逐渐归于沉默,之后就真是大海捞针了。

5日被“海巡01”在印度洋上监听到的37.5KHz的声波很可能就来自一台黑匣子,但是现在并不能确定一定是MH370的,更无法确定是其中的哪一台。因为声波可能是某些特殊的洋流造成的,也可能是附近船只发出的信号,甚至近期有可能发生诸如有用于走私、贩毒的“黑飞机”坠毁留下黑匣子等的小概率事件。因此,要确定它一定是来自MH370的,还需要将这些信号与马航或者波音公司资料库中的信号对比以进行确认。

如果确实为MH370的黑匣子,就要通过探测进一步确定它的位置,而且多半飞机的残骸也会坠落在附近,各国的搜救力量就可以在这里展开打捞作业。但由于探测到信号的海域水深在3000米以上,或者说,即使运气好的话,黑匣子也至少要在水下3000米深处……这里的水压达到了大约300个大气压,即使是核潜艇也无法到达这个深度,打捞只能靠深潜器等装备,当然,我国的“蛟龙号”具有这个作业能力。不过,一个国家的力量还是不足的,往往需要多国协作完成,而且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打捞,如当年坠落大西洋的法航447航班从发现黑匣子到将其打捞出水就用了一年时间……

如果这次发现的并非MH370的信号,那么情况就会更加严峻,因为时间不多了,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再变更搜索地点,虽然黑匣子不再发出信号后,我们还能通过声呐等水下探测设备进行扫描搜索,但无疑难度大了很多。但是,4月8日应该也不是最后的时限,因为飞机制造公司为了确保黑匣子能够发出一个月的信号,其实际生产的时候会让它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无论如何,未来的几天都将是解开MH370谜团的仅存的最佳时机,各国搜寻力量必须加倍努力。

冉浩(科学松鼠会会员)

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3月31日承诺,在找到失联马航客机残骸之前不会设定搜寻期限。与此同时,各国“海空一体”的大搜救力度仍在加强。这表明,搜寻马航MH370进入攻坚新阶段。

近一段时期以来,为了寻找MH370的下落,世界航空史上罕见的国际大搜寻持续展开。搜寻,无果,再搜寻,又无果;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落空,搜寻陷入“疲劳期”。然而,唯有坚持,方能盼得曙光,迎来希望。

希望来自于搜寻力量的加大。艰难时刻,国际社会投入的搜寻力量不降反升。

希望来自于中国搜救全力以赴。中国是国际搜寻力量的主力军。为搜寻失联客机,中国先后动用了20多颗卫星、10多艘舰船和数十架次飞机,至少协调80艘过往船只在相关海域协助搜寻。如今,多艘中国舰船齐集相关海域参与搜索,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坚定决心。

希望来自于国际间通力合作。澳大利亚政府已宣布成立多国搜寻工作协调中心,负责在参与搜寻的国家间沟通协调。目前,550名国际搜寻人员已进驻位于珀斯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皮尔斯基地,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希望来自于高科技搜寻手段。上有卫星,下有搜寻舰船、飞机上都配备的先进搜寻设备、器材。此外,携带美国黑匣子探测仪的澳大利亚海军“海洋之盾”号3月31日起航前往搜寻海域。美国军方派出了专业水下搜寻设备——“蓝鳍金枪鱼-21型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用于查找客机残骸。

但也应看到,马航事件堪称人类航空史上最复杂的航空事件,至今依然迷雾重重,而且搜寻目标海域以气候条件恶劣闻名,海底地形复杂,断层、沟壑、山脊密布,这就注定搜寻不会一蹴而就。英国《独立报》网站认为,在全世界最深、最湍急的海域搜寻并不简单。况且,与2009年法航447空难事故不同的是,人们至今无法确定马航MH370精确的搜索区域。再加上“黑匣子”的电量越来越少,搜寻难度越来越大。但是,只要有一丝希望,绝不会放弃搜寻。

摘编自新华社3月31日电文/丁宜

3月24日,马航公布失联飞机调查结果,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称,根据海事卫星Inmarsat和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的数据,失联飞机终结在南印度洋。

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广泛质疑这一结论,但在所有人面对失联的MH370航班的重重迷雾或黑幕之前,这个结论至少为揭开失联飞机的谜底拼出了第一可视的图片和证据。不过,也正是基于尚无任何物证,所有人都在怀疑,马来西亚总理宣称失联飞机终结于南印度洋是否可靠,这是今天科技提供证据不同于过去的地方。

20多年前,人们还不知道利用通讯技术可以对手机进行定位,但后来车臣叛军首领杜达耶夫使用手机后被精确定位而被炸。现在,向马来西亚提供数据分析的英国卫星公司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表示,他们运用多普勒效应理论,分析了MH370航班向卫星发出的信号,推断出飞机坠入南印度洋。

尽管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通信设备停止运行后,Inmarsat的卫星仍旧与客机保持着联系,因为卫星数据链接无法人为终止。客机会自动向卫星发送声脉冲信号,与卫星“握手”,声脉冲信号能让Inmarsat计算出客机与卫星的距离和大概位置,但准确度在100英里左右。所以,调查人员得出失联飞机最后位置在珀斯以西的印度洋中部的结论。

这是首次通过无线通讯的“握手”指令找到失联飞机的最后位置。因为,MH370航班上的ACARS系统(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每隔半小时会向卫星传输一次飞机的飞行数据,其中包括飞机的经纬度等信息。

这个信息被一些人解读为马方的“阴谋”或隐瞒信息。不过,在最终情况没有查明之前,值得鼓励和汲取的教训各有一个:一是ACARS系统并不能从驾驶舱完全关闭,要完全关闭,必须打开设备舱去切断。这就促使今后所有航空公司都要装载ACARS系统,这是目前最重要的监控飞机并保证飞机安全和避免恐怖袭击的有效科技手段。遗憾的是,马航没有订购卫星的信息服务,以致其在飞机失联后不知道MH370航班的信息和位置。

尽管专业人员通过“握手”指令,可以计算飞机曾经到过什么地方和最后终结于什么地方,但如果没有其他物理证据以形成证据链并相互印证和补充,就不足以拼接出完整的失联的MH370飞机的全景图,也不可能揭示失联飞机的真相和轨迹。最重要的就是飞机残骸和黑匣子,要找到这些物理证据,当然还得进行广泛的搜查,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其他先进、有效的科技手段进行搜查。

利用卫星和飞机搜查固然是手段之一,但更有效的是利用拖曳声波定位仪探测飞机的黑匣子,因为它有能力探测到位置处于水深2万英尺(约6096米)以内的飞机“黑匣子”所发出的脉冲信号。现在,美国军方已将拖曳声波定位仪运往美军正参与搜寻的地区,同时也运送到了澳大利亚以帮助搜查黑匣子。但这一技术也有时间的限制,因为黑匣子脉冲信号发射器的电池,只能维持发射30天左右的脉冲信号。

另一方面,搜索失联飞机残骸或碎片也可以借助其他知识和科技手段,如利用藤壶来判断飞机残骸或漂浮物,藤壶是一种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它会分泌一种黏合力极强的胶质,附着在任何海上的漂浮物上。通过对藤壶的分析可以判断出这些碎片漂浮的时长,以判断碎片的来源。

拼出失联飞机的轨迹和真相全景图,需要时间获得证据,并且要把这些证据合乎逻辑地拼接到一起。因此,还原MH370失联飞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次事故的复杂性、调查的艰巨性,远远超过法航AF447空难,而马来西亚在这方面的能力、协调力,较法国尚有相当差距,可以考虑适时将搜索和调查的主导权移交给专门的国际协调机构,对相关各方都是一件好事。

继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MH370航班“终结”,机上无人生还后,3月25日马来西亚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侯赛因又进一步确认了这一不幸消息。

马方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英国国际卫星组织Inmarsat所提供的数据,以及该组织副总裁克里斯·麦克劳科林就这些数据所作的分析。但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按照国际航空事故调查惯例,空难调查阶段,专业组织所披露的信息,应仅限于专业技术数据和背景知识,而不应发表任何公开评论。

事实上,包括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局(AAI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以及飞机制造商波音、飞机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在内的专业机构,在整个调查阶段或保持沉默,或仅限于向有关方面提供客观数据,而始终拒绝直接回答外界提问,尤其避免作出主观判断。

这并不难理解:即便搜索范围真的可以从原先的224万平方海里,缩减至马来西亚交通部所认定的47万平方海里,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范围;最有可能坠机的地点是深海,即便最精密的仪器,也不易接收到黑匣子所发出的信号;最有可能坠机的地点人烟罕至,气候恶劣,寻找、打捞飞机残骸和黑匣子,都是需要时间、技术和耐心的艰巨使命。2009年6月1日坠毁在大西洋中的法航AF447航班,从坠机到捞出黑匣子,花了足足23个月时间,真相水落石出所花费的时间更久。

惟因如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开始真正的国际调查,集中国际社会的人力、物力,让真相早日大白,以告慰全体乘员及其家属。

如今最有可能坠机的地点,已远离客机所有国——马来西亚,位于波涛汹涌、西风咆哮的公海,惟有集中各大国的海、空、天技术装备、实力,才有条件实施拉网式、不间断地搜索、调查和打捞,AF447空难中,法国也是借助了NTSB的技术、人员支援,尤其借用了能探测6000米水深信号的拖曳式水听仪,才最终大功告成的。此次事故的复杂性、调查的艰巨性,远远超过AF447空难,而马来西亚在这方面的能力、协调力,较“五常”之一且海外省遍布全球的法国,尚有相当差距,可以考虑适时将搜索和调查的主导权移交给专门的国际协调机构,对相关各方都是一件好事。

由于坠机地点可能在深海,残骸、遗体和黑匣子在特殊环境下即便找到,都可能遭到严重破坏,还原真相需要更多专业设备、技术和经验;黑匣子只能保留最后两小时信息,而坠机上距飞机折返的关键时间点,可能已过去数小时之久,这更给真相的揭示增添了难度。如前所述,专业机构、组织在空难调查阶段,仅限于提供客观数据,而不便公开主观判断,适时成立专门的国际协调机构,展开国际调查,不仅便于这些专业机构、组织的工作,也能更有效地利用一切可能得到的关键信息、数据和线索。

时至今日,不管多么不情愿,人们也应对失联航班及机上乘员的命运,做最坏的心理准备;时至今日,由专门国际协调机构组织的国际调查应适时开始,唯如此,才可能早日寻得真相,告慰每一个和失联航班命运攸关的生者、死者。

昨天是马航MH370客机被宣告“终结”于南印度洋后的第一天,人们的心情仍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失去亲人的家属经历了又一个绝望而痛苦的不眠夜。十几天来,他们始终被焦虑、恐惧、疲乏纠缠,在希望与失望间辗转,虽然未必没有过对最坏结果的预期,但当毁灭性的宣告来临时,所有的心理建设瞬间崩盘。拖着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磨难,他们眼下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更多的信息,还整个事件一个真相。

国内外媒体、所有关注客机事件进展的人,同样没有把目光从MH370上移开。即便飞机失事的结果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这样的结果并不代表各项工作即将停止。相反,它只是一个寻求真相的开始,所有搜寻证据、查明原因的努力不会有丝毫的减缓。

应当说,马航事件是世界航空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次事件。直到现在,我们还不能为失踪飞机下一个确切的定断。即使是已经宣布客机失事的马来西亚政府,也仅以谨慎模糊的“终结”为飞机做下注脚。而判断“终结”的依据,则是运用最新技术,通过推演分析得出的理论上的结论。

我们并不想怀疑技术本身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越来越多已经涌现出的各类信息来看,现有结论是由多个机构、团队经过反复分析,多重数据相互印证下,作出的最终判断,这种判断有着相当高的可信度。然而,无论从事件调查,还是刑事侦查的经验以及相关程序性规定来看,这些推断依据至多只是孤证,尚不能形成证据链。要真正得出确定、不可置疑的结论,有待未来搜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找到与MH370客机有直接关联的物证。

过去的这些天,太多的疑问萦绕着我们。每一天,都有新的虚实难辨的分析、猜测涌入资讯平台。它们有的来自报道中的专家、相关业者分析,有的则是发表于自媒体平台的个人推理。最初,我们可能还对一些充满阴谋论的表述将信将疑,但随着搜救工作陷入僵局,马方一再作出矛盾性表述,使得许多人对真相充满迷茫,甚至流露出情绪上的愤怒,在质疑新出炉结果的同时,他们也渐渐选择相信某些充满主观臆测的阴谋论说。尽管我们可以理解这些交织着不安、愤懑后的情绪性推断,但情况愈是扑朔迷离,就愈是需要理性的判断、耐心的等待,轻易为阴谋论左右,可能只会拉远我们与真相间的距离。继续搜寻证据,真相取决于最终的证据所指。

诚然,取得证据并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工作的难度亦在不断增加。然而,从整个马航事件的发展来看,日益深入的数据分析、英美媒体不遗余力地挖掘信息,都使得事件“成像”越来越清晰,而我们也确实在一步步逼近真相。而所有这些,都是在证据的推动下实现的。

□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

马方该拿出更积极的态度,更多地共享信息、协调行动。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飞机、舰艇,只要出发点是为了生命、为了真相,就应该欢迎。

经过17天的等待、守候与期盼,奇迹终于还是没有发生。25日,马航和马来西亚政府再次确认头天晚上马国总理发布的消息:MH370失事,“终结于南印度洋”。

消息发布后,这趟航班乘客的家属们打出了“我们要真相”的横幅,中国方面也要求“进一步提供得出这一结论的所有信息和证据”,可马方25日下午的发布会,还是被指“潦草塞责”。不管是对于8日8时的最后一次信号,还是对于一些具体的细节,要么表示“不是很明白”,要么表示“不能马上透露”,这不能不再次让人怀疑其诚意。

在这次事件中,马方的表现给人以处理得不专业、态度不积极的印象。不过,若是“终结于南印度洋”,马方仍然并非没有挽回的余地。“终结于南印度洋”只是一个单薄的结论,具体的细节仍然付之阙如,而这些细节可能决定着各方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对于煎首焦心的乘客家属,真相即使让人痛苦,也好过活在一个巨大的未知中。从这个角度看,马来西亚,你还欠世界一个真相。

结尾固然无法更改了,但后续的工作仍然考验着马方的诚意。在MH370尚被认为是“失联”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探讨“马航引发的最复杂法律问题”,北京市律师协会也组织了律师法律服务团,为航班乘客家属提供一对一24小时法律援助。有媒体爆料马航已连续3年亏损77亿,而马航事件也可能成为9·11后最大的空难理赔案,如若无力赔偿,落差由谁填补?虽然再多赔偿也换不回逝去的生命,但这仍是关系乘客切身权益的问题。

对于航班乘客的家属,赔偿之外,更需要精神上的抚慰。2009年法航空难后,巴西里约热内卢和法国戴高乐机场的心理辅导小组,第一时间对乘客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事发第三天法航在巴黎圣母院为乘客和机组人员举行祈福仪式,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出席。虽然马来西亚也派出了心理辅导安抚乘客家属,但各种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造成过山车般的情绪体验,恐怕再多心理抚慰也难以平复。

茫茫南印度洋上,搜寻仍在继续。既然表示“有责任有义务继续主导搜索”,马方就该拿出更积极的态度,更多地共享信息、协调行动。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飞机、舰艇,只要出发点是为了生命、为了真相,就应该欢迎。

飞机可能已永不能抵达,但诚意不能缺席。对于乘客家属心中的痛楚,不是感同身受可能难以明了。整个世界都在等着马来西亚:拿出诚意,拿出真相。

本报特约评论员 舒天烈

时间不断推移,MH370的黑匣子还在发射着微弱的信号,争分夺秒的搜寻仍在持续。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面对的消息。24日深夜的发布会上,马来西亚总理宣布马航MH370客机在南印度洋“终结”。马航进一步确认,“飞机失事,无人幸存”。

然而,“终结”不等于结局。正在出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4日根据搜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派特使前往马来西亚进行磋商,了解有关情况、敦促马方处理好相关事宜;同时,要求我国有关机构协助马方及各方力量继续进行搜寻工作。风高浪急的南印度洋上,来自中国的飞机和舰船与有关各方携手,继续着“百分之百的努力”。

3月8日以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围绕马航MH370客机所发生的一切,无疑是整个人类共同面对的艰难挑战。239条鲜活生命骤然“失联”,寻觅与等待,焦灼与期盼,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心。种种努力之后,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是,MH370上发生了什么,依然是一个难以揭开的谜团。这样的谜团,一方面来自航空事故本身的特殊性:浩浩长空、茫茫大洋,都是人类文明未能全然企及之地。而更让疑云密布的,是事件调查和搜寻工作的一波三折。在飞机黑匣子最终找到之前,具体细节的付之阙如、权威渠道的口径不一、官方消息的前后矛盾,让飞机的去向扑朔迷离,也给围绕此事进行的各方解读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有人抱怨,为什么集各国之力,最后也只能靠一个间接的技术推测,来勾画一个区域巨大的搜寻范围;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沿用“古老”的黑匣子,而不是通过即时互联来传递和存储飞行数据。事实是,即便在航空、卫星这样的高技术领域,技术的每一步发展和运用也是缓慢甚至艰难的,对可靠性的要求越高,新技术应用的脚步便越是踌躇乃至沉重。更何况,在国际化时代,任何一个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就可能对大交通时代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的确,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儿。吉隆坡起飞,终点在北京,越南上空折返,取道马六甲海峡,消失于南印度洋……可以说,马航事件可谓“国际事件”。“没有一个国家和一个大陆是单独存在的”,英国历史学家古奇曾说,“全球合约化之后,人类对他们的统一性更加自觉,文明已经国际化了。”如果说难以避免的空难,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那么各国只有以积极态度抛弃私利、携手应对,才有可能守住文明底线、维护国家利益。这是为了告慰那些也许永不抵达的飞机上的乘客,更是人类文明和现代社会应有的价值。

就在马方宣布MH370失事的当天,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此次会议“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的主题,可说关系到人类文明走向。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出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同样,在马航事件之后,20多个国家搁置地缘争议的通力搜救,也让人看到在应急处置等方面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海、陆、空、天、网,人类文明必然会不断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延伸。无论是核安全还是人道救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抵达。

时间不断推移,MH370的黑匣子还在发射着微弱的信号,争分夺秒的搜寻仍在持续。愿不放弃的努力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些,给生命更多的尊重,给家属更完整的交代……

马来西亚宣布失联客机“落入南印度洋”,再次吸引全球目光,也再次牵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心。

3月24日,根据搜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远在荷兰出访的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即派我国政府特使前往马来西亚,同马方进行磋商,并要求我国有关机构协助马方及各方力量继续进行搜寻工作,并作好各方面安排。

2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强调,我们对中国乘客亲属的艰难处境和悲痛心情感同身受。当前搜救工作仍是第一要务。有关部门要要求马方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信息,严格遵守国际公约,继续协调国际社会力量全力搜救,吸收中方专家组深度介入事故调查工作。中国在前方一线海域的全部搜救力量要继续倾力投入搜救,绝不放弃努力。

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马航失联客机的高度重视,对搜寻失联客机、弄清事实真相的坚定态度,更有切实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坚强决心。

自3月8日马来西亚宣布MH370航班失联后,习近平总书记就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我有关驻外使领馆加强与所在国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搜救进展情况,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他在出访期间,还十分牵挂马航失联客机上包括我国同胞在内的乘客的生命安危,一直密切关注搜寻进展情况并作出部署。

得知消息后,李克强总理8日立即对救援善后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与马方民航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尽快核实机上中国乘客具体情况,及时妥善做好乘客家属工作。12日上午在参加完政协闭幕会后,李克强还与前方中国搜救船长通话了解搜救最新进展情况。3月17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再次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通电话,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继续尽最大努力搜救。

为了尽快搜寻到失联客机,给乘客家属一个满意交代,目前中国已派出十多艘专业舰船、多架飞机和21颗卫星参与搜寻。由千岛湖舰、昆仑山舰和海口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马航失联客机搜救舰艇编队携带两架舰载直升机,经过连续5天多的高速航行,将于26日上午抵达南印度洋疑似马航失联飞机物体海域,开始执行搜救任务。我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也参与搜寻。中国政府已调集众多资源,尽最大努力开展搜救。

从马方最初宣布失联到如今飞机依然下落不明,马航MH370航班已“神秘失踪”17天。17天来,乘客家属的内心煎熬和痛楚令人揪心。一架明明飞往中国的航班为何莫名其妙掉头向南,这期间天上、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虽然马方依据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提供的追踪数据宣布“坠入南印度洋”,但这显然不是最后的结论。

当前虽然搜寻工作愈来愈困难,但面对飞机上载有的239人,面对每名乘客背后的一个个家庭,谁都不可以轻言放弃。作为事故责任方,马来西亚有责任也有义务公开全部设计失联客机的信息,向中方进一步提供得出“客机坠入南印度洋”这一结论的所有信息和证据,并且继续同中国及其他国家一起参与搜寻工作。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一个国家应有的负责任的态度。

此次救援,中国军方投入了史上最强的搜救力量。之所以不惜代价、不论成本,因为公民的生命比什么都珍贵。针对马来西亚发布的消息,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连夜研究方案,我国将加大搜寻力量,增派船只前往南印度洋海域继续搜寻和打捞飞机残骸。大国责任,维护公民尊严,正体现在这样坚定有力的行动中。

昨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召开紧急发布会,宣布根据最新分析结果,MH370航班按南部航线飞行,最后飞行至南印度洋,在澳大利亚珀斯西南,远远超出了原来预想的距离,“我们怀着深深的悲切告诉大家,MH370客机已‘结束’在南印度洋”。(相关报道见3月25日《北京青年报》)

很多时候,没有消息或许是最好的消息。17天的焦灼等待,却等来了我们最不愿意听到和相信的消息。无法抵达终点的航程,没有告别的永别,悲伤难以自抑,昨夜注定无眠,愿每一个逝去的生命安息!尽管马来西亚确认飞机坠落南印度洋,但诸多疑团仍未解开,奢侈的真相仍有待继续打捞。

此前,我们一直期待奇迹出现,一直没有放弃努力。3月2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通电话时还谈到,马航客机失联是一起非常不幸的事件,机上各国人员的生命安危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对澳方在南线开展的搜救工作表示赞赏,目前搜救工作难度较大,有关海域情况复杂,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习主席24日在海牙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感谢奥巴马不久前致电,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联客机向中方表示慰问,并责成美方有关部门参与搜救和向中方通报有关信息。

搜救马航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做百倍的努力。从习近平主席获知失联信息就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对救援善后工作作出批示,到外交部长王毅中断记者会,回外交部处理相关事宜,再到9日下午,李克强对马航飞机失联“非常揪心”,表示“党和政府不仅要保障国内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要成为走出国门公民的坚强后盾”,足以说明公民在国家意志中的分量,足以说明尊重生命是最朴素的国家价值,也足以说明在危难时刻国家与民众站在一起。

公民即国家,国家有责任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无论为公民安危牵肠挂肚,还是投入巨大力量搜救,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此前统计称,此次救援,中国军方投入了史上最强的搜救力量。之所以不惜代价、不论成本,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公民的生命比什么都珍贵。针对马来西亚发布的消息,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连夜研究方案,我国将加大搜寻力量,增派船只前往南印度洋海域继续搜寻和打捞飞机残骸。大国责任,维护公民尊严,正体现在这样坚定有力的行动中。

搜救马航,中国军机军舰紧急出动,相关国家和地区也积极行动。这是“历史上最困难的搜救工作”,也是史上规模最大的跨国海空搜救工作,参与搜救的力量达到26个国家和地区。这次马航失联客机的搜寻范围之广,挑战之重,参与国家之众,各国投入之大,搜集信息之多,在世界航空史上极其罕见。尽管如此,我们应清醒看到,在搜救过程中既积累了经验,也不乏教训。比如由于信息不够精准,导致多个国家和地方的搜救做了“无用功”。更需要总结的是,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跨国海空搜救工作,它的突破性价值能否固定下来并形成制度化安排?今后若不幸遭遇相关事件,相关国家和地区能否基于命运共同体的道义,建构一种基于生命优先的制度性合作?

MH370航班究竟在哪里?如果确已坠落在南印度洋,何时打捞出真相,不让秘密埋葬在海底?据称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局只是提供数据,不负责判定事故。飞机坠毁还不能说是最后结论,需要打捞出黑匣子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让我们一起等待,等待最后的真相!

请相信,这一定不是结局,终有一天,会知道在MH370航班最后的7个小时,天上和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会知道有些人为什么不愿意让我们知道。

MH370航班失联第17天,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终于宣布了一个令人悲伤却并不出乎意料的结果,但这还不是结局。结果和结局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结果可以被制造,结局则会超越制造者的想象。

这不是激动过头,在半个多月找飞机的新闻背后,我脑海中总是隐约浮现当年奥地利性奴案旧闻的影子。10岁女孩卡姆普什在上学路上失踪,8年后,2006年逃脱,获救当日,嫌疑人沃尔夫冈·普里克洛皮尔卧轨自杀。这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经典案例轰动一时,然而,受害者的父亲直到2012年还在追查。他认为,这个似乎已解开的谜团背后,有着更值得怀疑的谜团,最大的疑点之一,女孩获救几天后,一个由警方、心理学家、律师和媒体公关构成的强大团队迅速“包围”了她,把她和外界隔绝,甚至不能见父母。这一团队向外界披露案情,但媒体如果报道额外细节,必须先经过他们批准,否则将遭起诉。

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全世界于吉隆坡时间24日夜获知结果的同时,是否清晰地感受到了一个包围着真相的团队、一种排他性操控的存在?差别恐怕仅仅在于,这次的受害者确定已无法言语,而那个讲故事的团队开口前似乎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脚本。很显然,稍有智商和对此有所关注的成年人至少存在如下疑问:为什么在20多个国家把泰国湾找了个底朝天并发现最后失联时间不对后,这才在飞机消失一周后告诉人们,出事地点更可能在相反方向的印度洋南部?为什么某日突然从来自英国的数据得出结果,而同一天早些时候中国和澳大利亚飞机发现了非常疑似残骸的漂浮物,搜索船只正在驶往相关海区,美国调用了探测黑匣子的技术装备,澳大利亚方面则刚刚突然发通知要把乘客家属请过去?还有,为什么宣布“终结在大海”恰好是在核安全峰会开幕的日子?

当然,世界上的确存在巧合,而且历史也的确曾经被很多巧合所推动。在MH370之前,从肯尼迪遇刺到安瓦尔鸡奸,从1972年美国众议院民主党领袖黑尔·博格斯飞离阿拉斯加后的失联失踪到2012年美国新大使班加西的窒息死亡,真相一直在纠结着,也一直在巧合着。但是,不管阴谋论的想象力如何不靠谱,至少有一点不会错:证明一种逻辑上和事实上的巧合,就像证明MH370坠毁一样,同样必须要有坚实的证据,否则,这种巧合便和阴谋论一样不靠谱。

当然,寻找这样的证据还需要时间,眼下飞机残骸还没有打捞出来,黑匣子定位更可能需要经年累月的大海捞针,对于遇难者家属和众多怀疑者而言,眼下不得不接受这个不愿接受的结果。但是,请相信,这一定不是结局,终有一天,会知道在MH370航班最后的7个小时,天上和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会知道有些人为什么不愿意让我们知道。

人在做,天在看。

昨晚,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证实,马航MH370客机在南印度洋坠机,无人幸存。

我们等来了结果,却是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17天来,很多人心中隐隐的不安,时而迸发的希望,等待结果的焦虑,解开悬念的迫切心情,都在这一刻瞬间泯灭。听到宣布的结果,我们心情沉痛无比。

这17天来,全世界都在祈祷,多国竭尽全力搜救,一切努力是为了找到他们。人们猜测各种情形,只要是有乘客幸存的可能性,一切情形都可以接受。但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无力回天,所有的希望都已破灭。我们唯有面对事实,没有奇迹,只有悲伤。愿逝者安息!

简直不敢想象家属的心情,这17天来,他们一定是度日如年,注定是带着焦急、疲惫甚至愤懑等待各路消息,与各方交涉,直到这一天,他们才意识到与家人原来已经永远诀别。我们还能做什么?一切都微不足道,但一切可以告慰逝者、安抚家属的工作,都还要竭尽全力去做。如何善后,如何救助,如何开导,所有可以想到的细节,都不应被忽视。政府要充当他们坚强的后盾,对外交涉方面,组织援助方面,应有周到的考虑。志愿者需要鼓励起来,家属有些什么需求,希望能做到充分满足。

结果等来了,但不等于搜索结束。马来西亚方面证实飞机坠毁,这是根据英国调查局得到的结论,是“根据卫星数据分析”、排除合理怀疑后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一结论等待更详实信息、第一手证据的确证。目前还没有打捞到残骸,既然已确定坠毁地点,也探索到了疑似残骸物,搜索力量应该还会、也应当继续加强。南印度洋,澳大利亚珀斯西部,全世界的目光都开始集中在这里,我们等待更多的信息,等待疑团进一步打消。

接下来,需要充分调查,真相一定要继续追问。这17天来,有太多的疑问萦绕人们心头,搜救、调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线索浮出来,并指向了不同的方向,喻示着各种可能性,不能不叫人充满各种联想。坠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17天来到底发生了什么,飞机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这些疑问需要解答,追问真相不能放弃,需要独立、专业的调查,需要权威的答案,需要解除所有的疑惑,需要让整个过程尽可能还原,更不能有一丝秘密隐藏,找到并追究责任。

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针对航空安全应有反思。乘坐飞机一直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交通出行,空难率被认为非常之低,但近年来的几次空难让人对航空安全产生了忧心。马航MH370事件,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心理阴影,这不仅是坠毁、事故的阴影,失联过程中,搜索迷茫、真相迷失、疑团密布带来种种无力感,这些都让人心情倍感沉重,阴影甚至要延续更久的时日。人类航空史上,这是一个让全世界永远无法忘却的悲剧,甚至反思都将可能是旷日持久的一个过程。

继续搜索,组织善后,追问真相,确定责任,以及展开深远的反思,这可能是我们能够做的、可以告慰逝者的方式。

马方仅仅根据英国方面的数据分析,就发布确认飞机坠毁的结果,仍然缺乏实物证据的支持。即便飞机坠毁,也不等于所有乘客全部遇难。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于昨日22时召开紧急记者会,称根据最新的分析成果,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得出结论,此次MH370航班是按南部航线飞行的,最后位置是在南印度洋。收到的证据显示,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毁。

从3月8日凌晨与地面失去联系起,马航MH370航班就牵动着全球亿万颗心,大家为机上搭载的来自13个国家的239人默默祈祷,越南、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参与到搜救工作当中去,机上有154名本国同胞的中国政府,则更是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和规模,投入到这场搜索和拯救行动中去。

各种传闻,挑战着人们的神经承受能力,也引发了各种版本的猜想和推测。各种说法和想法应有尽有,但其中最多的,还是怀着善意期待着,希望这只是一场自摆乌龙的虚惊,很多人甚至梦想,希望在某天早晨从梦中醒来时,从网络或手机上得到消息,飞机奇迹般地降落在某个无人的小岛上,幸存的人们正等待着救援……

但很遗憾的是,这样的美好场景,还只是想象而已。昨晚的发布会,开始让大家不得不面对现实最残酷的一面。消息一发布,中国的网络上点起一片蜡烛。

然而,马方仅仅根据英国方面的数据分析,就发布确认飞机坠毁的结果,仍然缺乏实物证据的支持,可以说是押上了国家信誉。鉴于此前马方信息发布出现的多次误导,舆论对其有保留看法,也在情理之中。

在昨晚的发布会上,马来西亚总理只是透露一个结论,但是要想公众接受这个结论,马方需要提供更多详细信息。如果说通过卫星数据分析飞机坠海是符合逻辑的话,那么马方为什么能断定所有乘客无生还可能呢?在飞机一个碎片都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就给乘客的命运下定论,或许为时尚早。希望马方在今天的发布会上,重点就此事作出说明。

另外,即便确认飞机坠毁,仍然并不意味着马航事件的真相。整个事件究竟是谁策划实施的,背后动机是什么,当时飞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谁又该为此事件负责?一团团迷雾仍然有待揭开。现在的消息,只是看上去更加接近真相而已。飞机乘客亲属以及公众仍然有权利继续追问真相,也有权利知道真相。要调查出真相,仍然需要各方付出艰苦的努力,其难度或许比找到飞机更加困难。而且,其中涉及的利益纠葛,也可能会成为掩盖真相的障碍。

即便飞机坠毁,也不等于所有乘客全部遇难。只要还没有找到飞机,各方仍需继续加强搜救,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生还希望,也不能轻言放弃。

传言满天飞,真相似乎也越来越在眼前。澳大利亚20日宣布在南印度洋发现两块疑似飞机残骸的物体,这为找到已失联13天的马航MH370航班的下落提供了最新线索。所有人都盼望谜底能够尽快揭开,但我们又要有心理准备,为可能的失望结果做好足够预计。

自本月8日MH370航班失联以来,各国展开的搜寻工作及相关传闻,其间的扑朔迷离、惊惊乍乍,已远超好莱坞电影中设计最为精致复杂的剧情。天地悠悠、沧海茫茫,一个飞机引发的悬案,又将人类智慧在自然造化面前的无奈展露无遗。那“无知之幕”是如此广大,以致我们一味沉迷于推想和猜测而忘记要去思考:假如下次又发生类似事件,该如何从本次搜寻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

马航飞机失联,也是一种危机事态。当事国马来西亚政府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虽尽心尽力,但各种应对失据、混乱连连,也暴露了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不足。而其他不少国家倾力投入的国际救援,则是各自为战,缺乏统一协调,降低了搜寻的效率。这两个星期的搜寻活动,给中国的启示应该主要是两个:

第一,要有专门的应急机构和成熟的应急机制。本月以来,中国已接连发生两起惊动性事件,当“3·01”昆明火车站惨案的痛苦还在弥漫时,MH370航班失联的消息接踵而来,虽然后者并不发生在中国,但机上乘客大部分是中国人,航班目的地也是中国,因此还是与中国密切相关。中国在这次搜寻活动中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太空的卫星、空中的飞机和海上的舰船在很短时间内悉数出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政府维护其公民生命安全的态度、能力和意志,给失联飞机乘客的亲属以强大心理安慰。

但我们不能就此满足。最近出现的危机事态,对中国的挑战还不算很大,未来有没有可能突然冒出比这更为棘手难测的危险情况?而且可能不光发生在国内,还有可能发生在海外,这是极有可能的。大国是复杂体系,由于内部构成众多,对外联系也更绵密,各种难防疏漏天然就会更多,突发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就越大,强度也就越高。中国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及海外利益的迅猛增多,更加剧了这种复杂性。处理疑难疾患,要有大国的办法。不久前决定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一个必要的举措。国家应急处理要有专门机构,而且机构和权力必须集中统一,在平时就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危机事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形成完善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在任何时候都应对裕如。

第二,中国要为在一些国际危机事态中承担领导性国家的作用,做好心理、物质和机制准备。MH370失联这些天,马来西亚政府左支右绌,窘态毕露,明显有心无力。为搜救提供更多力量支持的,则是中美等大国。人们对搜救出现转机的期待,同样是对这些大国而非马来西亚。这道出了国际社会的一种事实:大国与小国,在抽象的主权上是平等的,但在国家能力、责任和影响力上,肯定是不平等的。

法国哲人托克维尔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精辟地指出了这种差别,他说大国追求的是永恒和伟大,注定要承担普遍的责任,小国追求的是安逸和幸福,不会有那样的担当、国际感和救赎意识。他的这句话从古到今都没有过时:“大国之所以繁荣,绝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它强。因此,力量一向是国家幸福和生存的主要条件之一。”

中国不要像以往有些国家那样热衷于追求霸权,但要逐渐习惯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一个领导型国家。当类似马航飞机失联这样的事件突然而至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对有能力的大国抱以更多期盼,大国义不容辞承担起一定的国际责任,既是救急济难,也是对自身威望的一种积累,客观上利人利己,对建设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是莫大助益。

中国重建国际理想主义、充任领导性国家角色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国际性的危机事态,事实上是中国可以“利用”的机会,只有在面临现实急迫危难时,国际政治市场中才会产生建立相关国际机制的需求。把危机做成机会,不妨就从这次马航飞机失联事件做起,推动与周边东亚国家建立共同安全防护机制,初始针对自然灾难或突发事故,以后逐步推广、延及多种领域和多个层面,点滴积累,与时增益,开创中国发挥领导性作用的亚洲和平。

程亚文(北京学者)

只要信息不是杜撰的,公布总好过掩藏和沉默。如果没有权威信息滚动播放,只会有更多的谣言和小道消息滋生。

自从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之后,全世界的公众和媒体都在追逐各种“最新消息”,目前最新的“最新消息”是,昨天澳大利亚宣布发现疑似马航客机物件。但经历了几轮翻来覆去的信息轰炸之后,许多人对这则消息已不再感冒。近日网上流传这个段子颇能反映人们的新闻疲劳——“航班失联十来天,每天上午是造谣时间,下午是辟谣时间,晚上是竞猜时间。”不仅网友有这样的观感,还有媒体总结说马航事件在舆论空间陷入了谣言的“漩涡”。

这些轻巧的议论,忽略了这件事中发掘有效信息的真实难度,同时也是对搜救各方、信息发布方和媒体这些天表现的误读和贬低。

坦率而言,迄今为止公众能够看到的真相,与他们对这桩奇案的信息饥渴程度并不相称。从开始到现在,不只后方的媒体和“观众”,连前线的搜救者都多次受到信息的干扰。但平心而论,这些天推动新闻进展的主力,并不是谣言和阴谋论,而是不断流动的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并不代表真实信息,有些有效信息甚至后来被证实无效,但在未得到证实或证否之前,人们传播这些信息、推动的相关行动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前几天中国、越南等国在南海开展搜救,事后虽然被证明是没必要的,但以当时的信息掌握程度,各国第一时间派出力量在可疑地点搜救,这是对生命负责的表现。我们不能事后诸葛亮地否定人们当时的努力。

这次航班失联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搜救工作如此,对新闻传播也是如此。看了第二天的新闻再来嘲笑第一天的报道,这很容易。但第一天的新闻出现时,人们并不能预料第二天的进展,更无从根据未来的信息指导行动。

其实,人们之所以总有“信息不断被推翻、否认”的观感,正是各种信息及时公布的结果。试想,如果有关各方在找到航班之前一直不发布消息,等到拿出“完整的真相”,再来场一步到位的新闻发布会,这样大家就满意了吗?当然不会。

相反,权威信息的不及时只会诱导谣言的滋生和传播。事实上,这一事件的重要程度和蹊跷程度,早已决定了它的受关注程度。如果没有权威媒体动态滚动播报的“马来西亚方面消息”“越南方面消息”“美国方面消息”“澳大利亚方面消息”,人们也许只会传播更多的“匿名航空专家分析”“绝对靠谱的马航事件真相”“朋友的表妹在英国看到……”

只要所有信息不是杜撰的空穴来风,公布总好过掩藏和沉默,信息流动的过程,也是辨别正谬的过程。这次微博、微信上也有一些谣言接连出现,但随着权威信息的迭代披露,那些老的谣言早已失去市场,一些新的谣言也正丧失魅力,它们彻底失效只能等待真相进一步曝光。

当然,应该理解人们对真相的渴求、对生命的关注,但公众也应对各种信息的涌现有心理准备,对真相的逐渐浮出保持耐心。

□西坡(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