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不能只讲究“舞台效果”
2016-06-14 18:00:3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西安日前举办电视问政,现场播放暗访视频,将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监管、食品黑作坊、保健品营销骗局、美容产品市场乱象,以及工作人员态度蛮横、作风懒散等问题暴露出来。面对接连来自现场、网络及热线电话的提问,食药监局官员的回答中频现“惭愧”“痛心”“下决心”等词汇,而“红脸”“出汗”与“尴尬微笑”亦成为接受质询官员的一种写照。 电视问政作为敦促政府转变作风、重塑形象的一种节目形式,从懵懵懂懂走到了轻车熟路。这种对领导干部的面考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倒逼政府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面、零距离的互动方式日渐被世人熟知。但众说纷纭、轮番上演的电视问政也陷入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的窠臼,如何创新、如何走出瓶颈,让电视问政甩掉“搭台演戏”的帽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接连来自现场、网络及热线电话的提问,“红脸”“出汗”与“尴尬微笑”成为接受质询官员的真实写照。问政结束时,现场民众对西安市食药监局参与问政表现,认为不满意的占63.6%,场外3.4万名网友的不满意率更高达73%。虽然局长给出了整改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但高涨的民意对所谓的歉意丝毫不买账。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电视问政是对懒政、庸官、怠政的宣战,是一种治庸问责的表现形式。曝光的问题让台上官员们羞愧难当,骑虎难下,火药味十足的辣言、辣语也让干部们如坐针毡。类似的电视问政在各地曾不断上演,湖北武汉市区长现场吃“水泥橘”,考验着干部的担当;南宁市“向人民承诺”的电视问政现场只闻点赞声,满意率却极低,甚至还有市民给县委书记送上极具讽刺意义的苍蝇拍,让官员大汗淋漓。 可以肯定的是,电视问政每次都很火爆,那是因为人们对它寄予了厚望,希望官员们牢记承诺,改掉作风顽疾,以问题为导向,扶正纠偏。但是,让人失望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西安市食药监局台上的“愧疚”更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一方面,看得出来,他们私底下准备不充分,对记者暗访视频毫无准备,也只能用歉意来招架市民的凌厉攻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早就深知电视问政的微妙,台上可以、应该、必须“红脸”,不这样恐怕过不了关。台下依旧我行我素,群众反映的事情,能不能办、该不该办、可以不可以办,一律被抛到了九霄之外。 如此作为,虽然“舞台效果”很好,却在透支政府公信力。这是一种作风病,不仅贻误治病时机,更冷了群众的心。别让“惭愧”变成电视问政屡试不爽的保留节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政府部门对整改要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强化网络、媒体公示公开的力度,主动晒诺、践诺,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群众和媒体的监督,让群众对整改落实进行挑刺、打分,只有把功夫下在场外,把问题解决在平时,才不会让电视问政流于形式。(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 [ 05-03]“电视问政”要问出务实之风
- [ 03-29]不想再见电视问政的“火药味”
- [ 12-28]电视问政,官员答得好更要做得好
- [ 01-12]电视问政要多些“如切如磋”
- [ 01-12]区长吃“水泥橘”还需有下文
- [ 09-23]“摆摊问政”,功课要做足
- [ 07-16]没有问责,问政能不沦为“真人秀”吗?
- [ 07-16]别让“百姓问政”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