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从野蛮生长到理性维权,走过21年。职业打假人王海去年一年办理500个以上的案子,金额在1000万以上。公司主营三种业务,帮消费者维权打假;知假买假;受雇于企业,替企业打假。(3月14日《成都商报》) 对于职业打假人,我们不必拔高,也无须贬低。一方面,懂法律、讲程序的他们,显然不是敲诈勒索的无赖,通过取证、索赔、诉讼等方式,在客观上的确起到了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市场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有组织、图利润的他们,也难称惩恶扬善的英雄,他们往往选择有赔付能力的企业下手,而不是对所有不良商家都能做到嫉恶如仇。 职业打假能成为赚钱的营生,乃至形成一个行业,这说明消费维权的环境确实有所改善,比如有更完善的法律保障、更强大的舆论支持、更积极的监管作为等等。但必须得说,职业打假的繁荣与消费维权的春天,还远远不是一回事。职业打假,有明确的功利目的、专业的团队组织、流程化的操作手法,不是每个消费者都能掌握这样的维权手段,投入这样的维权成本。对于一些制假售假现象,职业打假人能找到维权路径,不代表普通消费者也能找到;很多官司,职业打假人能赢,不代表普通消费者也能赢。 当然,职业打假对于普通消费者也不乏启示意义。职业打假人也许不会主动公布自己赖以谋生的本领,但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大致能了解职业打假的一些常用手段,如学会判断商品标注信息与实物的差距,购买样品进行专业检测,寻求法律条文的支持等等。如果职能部门和媒体能多总结一些这方面的维权案例,无疑就能提升消费者的法律知识与维权意识,让更多人学会保留消费证据,敢于提出法律主张。 正如一些专家所言,职业打假人只要没有违反法律,就不要用道德去绑架他们;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在职业打假人身上寄托太多理想化的东西。市场上仍然有很多假货,消费者中仍有很多人在忍气吞声,常态化的消费维权仍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对此,监管部门应有清晰认识,并通过实在努力畅通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最大限度地消灭无良商家,还消费者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
相关阅读:
- [ 02-24]更应看到职业打假者背后的问题
- [ 02-23]让“职业打假”少背些道德黑锅吧
- [ 04-14]职业打假年赚百万 请问监管去哪了?
- [ 03-24]对职业打假人应剔除玫瑰色想象
- [ 03-11]消费者权益怎成职业打假人“特权”?
- [ 03-11]职业打假红火缘于司法壁垒
- [ 10-22]职业打假人是净化市场的“啄木鸟”
- [ 05-23]"职业打假人"不该遭受非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