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北京、天津等地不少家长抱怨,与以前的“留作业”相比,如今小学的“不留作业”,不仅没有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反而让家长更加痛苦纠结。(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看看那张农村小学生在地头写作业的照片,金黄色的农作物映衬着一个花裙子的农村小姑娘,一手托着作业本一手执笔的两面令人油然生出怜爱之情。然而转念一想,本该在田地里奔跑游戏的时光为何偏偏伫立在作业本上?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农村孩子在求知的征途上一路追赶,另一方面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被作业所累的孩子们显然少了更多的欢声和笑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自古以来中国家长的美好期盼。当然,成为人中龙凤显然需要比常人付诸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投射到学校和家庭教育上来,课堂之外家庭当中则需要承载更多的成材时光。于此而言,课外作业、家庭补习等诸多学校日常教学之外的内容被装进了小学生的求学世界。当浓烈的比学赶超氛围渐渐异化为“比拼”、“赶大流”、“盯得紧咬得住”,朴素的传统教育观念并未失去了现代的生存土壤,而是换个方式继续游走在现代教育理念当中。 以留作业为例,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留不留作业本不该是个问题,因为教育部早前的规定很明确:各地中小学校要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要创新作业形式,适当减少书面作业。按道理,书面的家庭作业应该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说再见了,但现实的情况却令老师和家长同样感到为难和纠结。不留作业,家长惴惴不安,别人家的孩子不断加码不断进步,难免在课外给孩子找机会开小灶,不管是自我辅导还是寻求社会培训和补习机构帮助,“不留作业”的诤诤誓言显然早已湮没在家长间的你追我赶当中。换句话说,不留作业为孩子们换来的是更多的作业、更大的负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同样难得清净。不留作业是红线,在此前提下不得不变换着招式督促家长为孩子们的学业上心。在微信群里晒卷子、在手机上发“学习目标”……说白了,这些不过是换了衣服的“影子作业”,但由此来责怪老师似乎不够理性,因为按照孩子学习的规律来看,所谓“温故而知新”,记忆同样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小学生作业的去与留就这样尴尬地遇到了梗阻,与其说是执行规定不够严格,倒不如说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观念衍生了影子作业。因为在家长们摩拳擦掌的比拼中,不留作业并不意味着孩子玩耍时间的增多。留作业,孩子忙于作业无暇玩乐,不留作业,玩乐的时间依旧会被各式各样的补习和兴趣班占据。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因而,如果成长变成了作业的堆积,知识变成了课堂内外的填灌,教育也便失去了本真的意义。 |
相关阅读:
- [ 11-06]网上作业“疯”行,根子在哪里?
- [ 11-06]家长代写网上作业根在学校不自主
- [ 11-06]网上作业“疯”行,也是种教育“懒政”
- [ 10-29]孩子的家庭作业要适度
- [ 10-28]孩子作业多,不能轻易挟“拖拉”而推责
- [ 10-19]别让学生作业变为家长竞赛
- [ 10-16]幼儿作业为何变成“考父母”
- [ 10-16]幼儿园作业“拼爹妈”是教育跑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