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治理“高考移民”需多途并举

2014-12-23 07:30:00 木须虫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600名考生在内蒙古“空挂学籍”,被取消今年参加高考的资格。专家认为,这些“高考移民”损害高考的公正性,应加强户籍、学籍管理,防堵漏洞,杜绝“高考移民”和“虚假学籍”。(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

“高考移民”由来已久,动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利用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异,在一地接受高水平教育,却参加异地高考,利用“比较优势”获取更好位次,增加被好的大学录取的机会。“高考移民”严重损害高考公平,不仅侵占了“移民地”的招生指标,也形成不公平竞争。正是因为如此,异地高考始终都被各地所抵制,使得人口流动随流入地就地高考的诉求被抑制。

随着改革的深入,异地高考正在成为制度福利,各地对流动人口就地高考的门槛开始放低,使得带有投机性质异地高考的“高考移民”,出现更肥沃的土壤。种种迹象表明,假借流动人员就地高考,正在成为高考的一种可供寻租的资源。

比如,内蒙古这些“空挂学籍”的学生,他们的户籍是如何迁入的?他们学籍是如何注册的?学籍空挂的学校又是如何管理的?出现这么多的“高考移民”与异地高考的准入审批、层层把关不严有着必然关系。此外,就读与高考资格的分离,也存在政策方面的漏洞。当下,高考资格是以户籍地为主要依据,各地政策法规无法有效衔接,这也意味着,像在内蒙古“高考移民”的考生,如果投机的途径被堵,原户籍地也无法参加高考。

类似的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发生。这就要求,在防范“高考移民”的同时,全国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给每个高中在读学生确定一个“高考地”,在政策上清零,并在程序与规则设计上,作出修补和完善,消除政策的模糊界线,促进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的兼容与配套。

异地高考最本质的要求应当是流动人口就地接受教育。参加异地高考的前提,必然是考生在流入地有连续就读的记录。也就是说,学籍在哪里,学习必须就在哪里,才能取得高考的“门票”。因此,预防“移民高考”关键在于监督的前置和扩权公开,消除信息的“黑障”,推进考生学籍、就读、报考以及录取信息的全方位公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