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外成熟的职业联赛相比,国内职业联赛的落后是全方位的,而契约精神践行力度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李昕事件双方对簿公堂的行为还是为项目协会、俱乐部、球员、教练等国内职业联赛相关方,提供了一次重新认识和审视契约精神的机会 7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劳动争议仲裁庭开庭审理了被浙江稠州银行女篮解聘的主教练李昕诉该俱乐部合同纠纷一案。李昕打官司讨薪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成为近来国内体坛最热的话题之一。 在中国体育界,教练与俱乐部的合同纠纷并不少见,但却极少有闹上法庭的情况,也难怪有媒体会称李昕为“拿起法律武器讨薪的国内篮球教练第一人”。 这场官司谁赢谁输还需等待法律的裁定,但李昕事件双方对簿公堂的行为还是为项目协会、俱乐部、球员、教练等国内职业联赛相关方,提供了一次重新认识和审视契约精神的机会。 中国足球1994年率先走上职业化道路,随后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先后进行了职业化改革,但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国内职业联赛依然被诟病为“伪职业”。与国外成熟的职业联赛相比,国内职业联赛的落后是全方位的,而不守合同、没有契约精神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在国内职业联赛中,契约精神总给人感觉淡薄、“没市场”——长期存在的“阴阳合同”是对契约的不尊重,层出不穷的欠薪事件是对契约的不执行,潜移默化的遇纠纷不敢打官司是对契约的不相信。 国内职业联赛“不尊重”“不执行”“不相信”契约的背后,是潜规则的横行。作为职业联赛重要基石的契约精神,何以在与潜规则的斗争中处于下风?这与职业联赛管理者的妥协与纵容不无关系。国内职业联赛并非没有契约,但在长期实践中契约的执行往往被打折扣;而正由于管理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违背契约的成本极低而收益却颇丰。如此一来,俱乐部、球员、教练等职业联赛各方逐渐丧失了信心,潜规则“劣币”驱逐契约精神“良币”也逐渐在国内职业联赛大行其道。 国内职业联赛要健康发展,消灭潜规则、重拾契约精神是必然要走的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少不了类似李昕打官司讨薪这样的冲突。国内职业联赛管理者如能把握机会厘清暴露出来的问题,重树联赛各方对契约精神的信心,距离摘掉“伪职业”的帽子也就更近一步了。 |
相关阅读:
- [ 07-15]巴西世界杯 科学足球加冕礼
- [ 07-14]足球是用脚踢的
- [ 07-14]全球化的足球与经济
- [ 07-14]聚焦巴西:足球噩梦与危机隐患
- [ 07-01]女性是足球文化中的“入侵者”?
- [ 06-27]足球虽好看,安全更重要
- [ 06-26]“舌尖上的足球”不咬人
- [ 06-25]中国足球“躺着赚钱”别“躺着花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