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慢慢走”不离口为何还慢不下来

www.fjnet.cn 2012-11-13 07:51  唐  钧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最近,新华网上发表了一篇记者报道,标题是“过劳死事件频发敲响警钟,当代青年用青春赌明天”。报道举了个“过劳死”的例子:给人们的印象是逍遥自在的网店店主,竟因疲劳过度(医生的诊断),在29岁的“当打之年”,猝死在补货途中。

中国人送别客人,从来都习惯地道声“慢走”。就是与北方话差别很大的粤语,也仍然是“慢慢行啦”。改革开放初期,让客人“慢走”的习俗受到抨击,认为它是“漠视时间”、不讲效率的突出表现。当时,早上香港地铁站里那急匆匆的上班脚步,被当作内地人民学习的榜样。

曾几何时,有人终于发现,“中国人慢不下来了”,这个问题在媒体上很是讨论过一阵子。而我们自己,也习惯了这种“亚历山大”的快节奏,好像老有人跟在身后用鞭子抽打着你,赶着你往前跑。

然而,光看到“快”,光看到 “着急”、“浮躁”、“抓狂”,显然是不够的。最要命的是,节奏过快,快得慢不下来,显然有碍健康。现在的年青人都在喊“亚历山大”,但岂知这“亚历山大”可不是个善茬儿,非常有可能会挟持着你直奔“劳斯莱斯(劳死累死)”而去。

据卫生部的统计显示,中国脑血管疾病每年以接近9%的速度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排列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同时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中国脑血管病患者大概11%是年轻人,平均发病年龄比发达国家早十岁,癌症发病也呈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原因很多,但常见的就有“工作、生活压力大”,“过度紧张、劳累”,不一而足。

如此看来,中国人的风俗习惯,道别时说声“慢走”,还是有道理的。对于个人来说,欲望的深壑是填不满的,调整自己的身心,适应周围的环境(社会的、自然的),以知足为常乐。须知脚步匆匆,是无暇顾及四周的风景乃至自己的心情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