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女博士“吐槽”的理想与现实

www.fjnet.cn 2012-08-08 15:28  王传言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女博士去贫困县调研,得出了“死都不下基层”。可以说,对于来自湖北农村的她来说,这个结论原本不用调研才得出,对于农村贫困的现状,她不可能不了解,而调研的过程只不过加深了刻板的印象而已。而她的如此结论可能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实表达,按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客观规律,没有人希望一辈子留在基层,扎根农村,那个曾经“上山下乡”的宏伟年代已经永远远去,不复回来。而当真实的表达遭遇现实的拷问,当事人或者只能遵循大众的逻辑,有人说,这是教育的畸形导致的结果,然而,从农村考取博士的女性没有理由留在更好的地方享受自己的人生吗?自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何种职业都需要双方的选择。

厦门大学统战部主动联系政和县,组织本次基层调研。在主次关系上,厦门大学是主动的,而政和县是被动的。而这次调研正好发生在该县遭遇台风的间隙,领导都去抗战台风。女博士所“吐槽”的皆与物质条件有关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网友们质疑的焦点。按理说,一个来自农村的博士生对于物质的要求应该是不高的,因为来自农村本身就已经在很低的物质条件水平上挣扎过,但也可能她在多年的求学生涯中走了那条所谓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路子,当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再回到简朴的过去,任何人都不会适应,乃至于引发“吐槽”,这表明了中国的教育将人的本身塑造成了何等乖戾的模样。

其实,基层调研的本质无它,就在于能够寻找到“相对”的因素,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有所触动,体会到在一个国度里还有如此不堪的生活的同胞,从而对于自身的生活时刻警醒。再者,调研报告的形成无疑也是一个调研总结凝聚的过程,在报告中,博士们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或者对于政和县的脱贫致富有所助益。可见,如果真正实现下基层调研的目的,可谓是一个对于调研者和被调研地区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但诸如出现抱怨物质条件的匮乏等等,便走向了调研的反面。因为调研的条件本身就是艰苦的,不艰苦便没有调研的必要。

最后,女博士不得不在微博中致歉。这就是中国的舆论环境。在正式的场合很少有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在个人的场合也开始犹豫网络的发达不可救药起来。女博士所抱怨的所吐槽的可能是整个调研团内很多人想表达的,只有她进行了表达,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说假话的表达成为一种被逼迫的过程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社会都出现了问题的时刻。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