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京津城际是中国高铁梦发展的起点的话,武广、京沪等高铁定然是中国高铁梦的延续。然而,中国高铁的发展路上总伴随做诸多的不解与质疑,从是否有后继发展力的质疑到现在所谓知识产权的争议,每每都伴随着中国高铁的成功发展而逐步升级。
当然,有怀疑与争议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遭遇,中国有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遭受到来至保守人士或者失利集团的围歼,这样的解释或许会让很多人士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国际上看,近年来中国高铁的发展得到了很多国家公正、友好的看待,很多国家对中国高铁的强劲发展始终给予关注与正面的评价,可是一些国家对中国高铁的崛起始终持一种抵触的情绪。我们需要承认的是中国的高铁的技术基础是源自于外围的引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长足发展的高铁一直依赖于某一国家的原装技术而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这是很多国家在致力于推进自身行业进步的一个最基本的发展模式也符合国际的惯例。
然而,这不应该成为社会对行业创新技术怀疑的借口,并以此为靶子不断给予攻击。据日本《朝日新闻》7月5日报道,“川崎重工的总裁大桥忠晴称,如果中国高铁海外申请专利的内容与中国和川崎重工关于新干线技术出口的契约相抵触,将不得不对中国提起诉讼”。初看这话总感觉日本在高铁技术上经受了多大的委屈。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主任做客新华网回应的一段话让人忍俊不禁“连中国高铁申报什么专利都还没搞清楚,就反应如此强烈。这种敏感、脆弱的心态,只能说明不自信”。
是啊,日本川崎重工都没有明白中国即将迈入国际市场的将是什么技术就开始叫嚷起技术抵触来,这不仅仅说明未卜先知的川崎重工的不自信,也映射出日本国内民众对中国高铁技术的忌惮与失落。不惜把昔日骄傲的“新干线”抬出来,厚颜无耻的说京沪高铁山寨了它。
一个自信的国家或者民众,应该用一种开明、坦诚的心态来看待别国或者个人的进步,不能够用民族的意识形态阻挠别国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的是凋零的日本“新干线”已经不再是高铁技术的象征与骄傲,不能够看到是日本国内焦躁不安的情绪会迫使一个企业使出千般的解数来阻碍后起之秀中国。所谓的“高铁技术抵触诉讼不过是第N个回合中的闹剧,我们只有拭目以待啦。
- 2011-07-07高铁一鸣响 飞机少晚点
- 2011-07-01高铁开向春天的方向在于市场化
- 2011-06-27高铁建站别忘了旅客
- 2011-06-24看来我们还得“被高铁”
- 2011-06-23高铁票价之痛
- 2011-06-23高铁怎样在城市化中发挥作用?
- 2011-06-14京沪高铁票价公布,公众缘何不买账?
- 2011-06-14让京沪高铁与百姓利益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