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每年到6月底,7月初,也就是这个时候,在银行界都会广为流传这么一句话:“银行客户经理,现在不是在拜访客户,就是在去拜访客户的路上”——因为他们正面临着“拉存款”的压力。记者采访发现:为完成月末和上半年的阶段性考核,很多银行甚至不顾银监会的规定,打出各种理财产品吸引居民存款。(7月3日中广网)
100万存一天即可获得两三千的“利息”,的确收益可观,极具诱惑力,而类似这种竞相许以高额回报的违规违法揽储现象,不只厦门有,其他地方也或多或少地存在,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浙江温州,甚至出现了存50万送5000的疯狂个案,经曝光后当事行长很快被免职。
有关专家所分析,当下个别地方出现的银行违规违法揽储现象,有国家政策紧缩的因素,也有银行自身前期过于超额放贷的原因。其实,在过去,每当月末、季末或者半年末,各地也都会上演资金揽储大战,只是今年的“尺度”越来越夸张而已,说到底还是利益驱使的结果。
正如一些银行客户经理所抱怨,他们揽储的任务重,工作累,完不成指标要被扣工资等等,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后的巨大奖金回报,因为银行多是以期时点的存贷比考考核业绩,作为部门、员工奖惩和确定下一个周期指标的依据,因此,大家谁都不敢有一丝怠慢。
不难看出,根子出在考核机制上,以某个时点的期末数据来考评存贷比,必然刺激银行的“冲刺”行动,这本身又说明了数字本身的不可靠性,那些资金都是被人为地“一日游”或者“数日游”,根本反映不了银行的实际存贷水平;同时,也说明了银行的存贷水平未必就能反映其经营业务开展的质量和效率,100万存一天利益两三千,存50万送5000,足见其成本的不可控性,但为了政绩和自身的薪酬,一些银行从领导到员工,都会不计成本甚至不惜违规违法揽储。
因此,要消除这一乱象,不但要强化制度的严肃性,对违规违法揽储行为严肃予以问责,由此增加的成本要由个人来承担;另一方面,银行业要进行考评机制的革新,让考核制度、体系、指标更科学、合理,从而促使各银行有序开展业务,理性拓展业务,既提升经营质量,又促进可持续发展。否则,即使再免去几个银行行长职务,类似的揽储大战甚至铤而走险,依旧难免。
- 2011-06-24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该不该适可而止?
- 2011-05-31对居民存款“搬家”不必小题大做
- 2011-04-19存款准备金率有没有上限?
- 2011-03-28存款被冒领,储户不应担责
- 2010-09-03银行有什么权力“拘禁”储户的存款
- 2010-02-20银行该为储户存款搬家做些什么
- 2009-10-15养老保险何以变成了活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