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倡导、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华影公司和中影公司承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影片发行放映工作会和推介典礼日前在京举办。《建党伟业》、《秋之白华》、《湘江北去》等28部电影获得重点推介,总票房预计将超过10亿元。(《人民日报》6月8日)
中宣部、广电总局、华影公司等联合推出的28部献礼影片,分别由讲述革命历史、记述英烈传奇歌颂当代英模、展现时代风貌、彰显军人风采等题材的作品组成,按照相关部门的说法,这些作品是“主题深刻、内容精彩、格调高雅、制作精良、艺术创新的精品力作”,能够多元化地展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程以及党成立90年以来创造的光辉成就,这显然是彰显时代特色的优秀之作,如果能将这些作品最大程度地广泛传播,其对人们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显然是诸多其他纯粹的思想宣传等方面的效果所不逮的,尤其是在今年建设90周年、更需倡导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时候。
但这些献礼片的传播是有条件的,相关部门对这些彰显主旋律的优秀作品的期待是超过10亿元的总票房。也就是说,公众要想观看这些反映党的优良传统的思想教育影片,是要付出真金白银的。在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居高不下的社会语境下,如果公众不愿意掏出钱来观看,即使这些影片有多么优秀杰出,也很难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在建党90年代之际,一方面,包括中宣部等在内的相关部门对公众观看优秀献礼片的积极倡导及必要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陶冶,另一方面却是相关部门超10亿元的票房收入期待。当然,这种票房收入,影片公司既要收回必要的成本,又要体现市场经济的市场化运作思路。
但是,除了目前物价上涨造成的公众生活成本的增加外,在目前上星电视台数量剧增、电视栏目变着法子吸引公众眼球、电视剧作品日益丰盛的情况下,公众早已对院院电影(电视台播放的电影作品除外)失去兴趣的情况下,除了商业化宣传推介较好、确实在某一方面有独特东西的商业大片外,其他众多的影视作品,尤其是反映主旋律的红色影视作品,很多时候并不能足以吸引公众到影院观看。
要想获得10亿元的票房收入,作为中宣部等倡导的优秀影片的观看,很大程度上可能会通过习惯性的行政命令的办法,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来观看,而通常情况下,公务员等群体观看这类红色影片,一般是不必自己埋单的,但如果要求规模超亿的中小学生群体来观看,则一般需要自己买票才能观看。
据了解,作为献礼片,由于其独特的公益性质,很多时候相关场景的场地费用及演员的片酬等都是很低甚至是不用付费就有地方或演员愿意无偿支持,因此这些献礼片的整体拍摄费用相当地就低了许多。在这些影片具备了较强的政治宣传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意义的时候,相关部门能否采取主动埋单的办法(国家对于这10亿应该起到教育作用的红色经典影片的票房收入应该“不差钱”),让这些献礼片真正成为公众“免费的精神大餐”,充分享受到建党90周年及改革开放的成果?退一步说,相关部门能否通过微利的办法,将票价定得足够低廉让城市公众都有机会欣赏观看,甚至是对广大农民免费“献礼”观看?从付出了一定成本的影视公司来看,他们在全国人民都能低价甚至是免费观看这些影片,受到精神教育的同时,更无形中对演员及影视公司在全国13亿人们中间提升了知名度。倘如此,13亿公众享受了精神盛宴,受到了思想教育,演员及影视公司知名度得到了提升,国家相关部门也体现了“惠民”的人文关怀,岂不是一举多赢的举措?
原文链接:http://sns.fjnet.cn/space.php?uid=681965&do=blog&id=27186